易建宏?黃鶴
【摘 要】地方資源在出版領域的影響力正在提升,主要表現在:主題與宣傳主線的時機契合;主題與發展規劃的需求契合;主題與閱讀偏好的趨勢契合。同時,地方出版社在主題出版領域正在實現思維轉換,已經認識到出版資源的獨特性、內涵的動態變化以及選題熱點的“避熱求冷”等。從路徑選擇上看,地方出版社將在提升作者資源的重要性排位、聚焦選題的資源富集領域、營銷活動與主題宣傳融合、拉長產品線等方面發力,繼續提升主題出版的影響力。
【關? 鍵? 詞】主題出版;地方出版社;出版資源;路徑
【作者單位】易建宏,江西高校出版社;黃鶴,江西省出版工作者協會。
【中圖分類號】G239.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11.003
自2003年實施主題出版工程以來,我國主題出版發展迅速。在數量上,主題出版選題數量連年上升,熱度持續走高。在內容上,主題出版物主題逐漸多樣化,從早期單一的政治性紅色讀物到現階段多點開花,科技、民生、文化、藝術等選題逐漸進入主題出版主陣地,閱讀取向不僅 “有意義”,而且“有意思”。在出版主體上,地方出版社逐漸崛起,打破了中央級出版社才能做主題出版的固有思維。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共立項563種,其中,中央級出版社立項296種,地方出版社立項267種,可見地方出版社在主題出版中舉足輕重[1]。
一、 地方資源融入主題出版的基礎條件
1.主題與宣傳主線的時機契合
黨和國家在發展的任一時期都有工作主線,任一工作主線都有特定的時間節點,而這些時間節點是宣傳的關鍵時期,體現到主題出版上則是其宏大選題的重要來源。地方出版社應緊跟黨和國家發展的工作重心與工作主線,提前規劃部署。2016年是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江西高校出版社提前部署、策劃選題,于2015年出版了《長征路上的“紅小鬼”: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一書,通過講述長征路上“紅小鬼”的故事,向當代青少年展現幾十年前同齡人的長征精神。時過境遷,長征精神仍具有時代價值,對當代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這本圖書既展現了精神,又順應了時代發展,最終入選2015年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以及“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還入選2016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百種優秀出版物。江西人民出版社于2020脫貧攻堅決勝之年精心打造《中國共產黨怎樣解決貧困問題》這一現象級主題出版物,系統總結中國新時代脫貧攻堅理論與實踐,最終成功入選2020年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成為地方出版社打造主題出版的經典之作。
2.主題與發展規劃的需求契合
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的《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中,將做強做優主題出版作為第一任務,明確提出要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長期重大政治任務,及時策劃、編輯、出版、傳播黨的創新理論讀物,打造文獻精編、權威讀本、理論專著、通俗讀物等多層次作品體系,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更加深入人心、落地生根[2]。規劃提出要圍繞建黨100周年、黨的二十大、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鄧小平同志誕辰 120 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打造一批質量高、影響大的主題出版精品;還提出要推進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作品出版傳播,圍繞充分展現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打造一批出版精品。聚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民族團結進步等,圍繞公民道德建設、褒揚英雄模范、宣傳先進典型人物等,推出一批主題鮮明突出、內容豐富生動、形式靈活多樣的優秀出版作品。
與中央級出版社相比,地方出版社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最新成果的出版等頂層、宏觀大題材上也許存在資源匱乏,但在圍繞重要時間節點、中國人民精神譜系以及宣揚英雄模范與先進典型人物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這些典型人物絕大多數來自地方和基層,地方出版社在此方面與中央級出版社恰好形成互補,在特色型、差異化選題方面能為規劃提供有力支撐。
3.主題與閱讀偏好的趨勢契合
長期以來,業界、讀者對主題出版的認知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即主觀認為主題出版物意識形態引導屬性濃厚,題材全是單調的黨政題材,體裁全為政府工作報告研究、領導講話解讀、教材讀物等,且書頁裝幀設計單一,美感不足,市場接受度不高[3]。隨著主題出版的發展,其特點與內涵逐漸豐富,主題出版物呈現多元化的出版形態,對主題出版的理解逐漸從片面走向全面。越來越多成功的案例證明,經過精心策劃的主題出版,是可以做到既有“意義”又有“意思”的,是可以做到題材豐富、體裁多元的,是可以做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
從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中可以發現,早期入選的題材多為政治類題材,體裁較為單一,基本為普及讀本、資料匯編、理論專著等,功能多為宣揚文化思想、核心價值觀[4]。隨著主題出版的逐漸發展,題材逐漸多元化,不僅有政治思想類,還出現諸如科技、民生、文學、藝術、少兒等類型,其中科學普及題材的主題出版物出現頻率最高,這也與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科技強國的現實背景息息相關,科學普及需與科技創新兩翼齊飛、同頻共振。體裁也逐漸多樣化,除普及讀本、資料匯編、理論專著外,還出現了小說、散文、傳記、漫畫、繪本等新形式,內容的表現方式不再局限于單調的文字,各種插圖、漫畫穿插其中,生動有趣。二十一世紀出版社策劃出版的兒童文學作品《巴顏喀拉山的孩子》以人與自然關系為主題,勾勒出藏族游牧民族的生活,榮獲第五屆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江西高校出版社策劃出版的《小小少年中國夢》以兒童文學的筆觸,巧用視角記錄、闡述了一個時代的發展,以少年自身追求和奮斗的故事,增強當代少年自強自信的主人翁精神。此書將“中國夢”這一時代主題與少兒讀物相結合,創新了主題出版物的體裁形式,同時加入了大量的插圖,豐富了圖書的閱讀體驗。
二、 地方出版社的思維轉換
1.內容資源從“地方”到“世界”的轉換
地方出版社在主題出版重大選題方面的資源與中央級出版社相形見絀,這是顯而易見的,這是由主題出版的性質與地方出版社的地緣位置等客觀因素決定的。但資源劣勢并不意味著地方出版社就應舍棄或戰略性放棄主題出版板塊,地方出版社應秉持 “主題出版是挖掘中國文化資源、探究中國智慧進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出版行業履行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的重要載體,是出版業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5]這一理念,自覺擔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提高站位,不從出版社策略而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出發,將主題出版當作出版社的一種使命與義務,明確出版物的作者是屬于國家、全球的,出版物的讀者是來自國家、全球的,出版物的發行是面向國家、全球的[6]。如此一來,地方出版社也就不再屬于地方,也不存在與國家級、中央級出版社競爭。
江西出版資源尤其是主題出版資源豐富。如我黨領導中國人民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時期所形成的偉大紅色精神中,有許多都孕育于這片熱土。在土地革命時期,井岡山根據地誕生的井岡山精神,在以瑞金為中心的中央蘇區革命實踐中孕育的蘇區精神,在以于都為中央紅軍出發地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形成的長征精神等,都與江西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2.出版內涵從靜態到動態的轉換
主題出版隨著黨和國家的不斷發展而發展,因此,主題出版的內涵是運動的、變化的,出版人也應隨著主題出版的這種動態變化而及時變化,體現到實際上就是不斷提升認識、強化學習。出版人應深入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時了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戰略部署,及時學習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最新講話、精神與思想,讓出版人的思維始終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7]。這種理論學習的模式是自上而下的,首先出版單位管理層應當率先對相關政策與思想進行學習領會,如此才能更靈活地把握全社的發展方向,才能更全面地領導全社主題出版工作,才能更準確地將思想精神傳遞給下一級;其次是編輯以及相關負責人,需要及時更新主題出版理論知識,這種學習是多層次的,既可以通過參加相關培訓班,也可以通過對文獻資料進行調查研究等,努力成為專家型編輯、學者型編輯。
江西人民出版社為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策劃推出了《紅色耀童心繪本故事》系列圖書,用八個愛國主義故事譜寫革命傳統教育新時代篇章。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及時學習跟進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夢”的相關重要論述,將其內化于少兒出版,繼《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后,推出了回應時代呼聲的《一百個孩子的中國夢》。江西教育出版社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策劃推出給孩子的紅色主題繪本《我們的八一》,讓小讀者學習、理解并銘記這段里程碑式的歷史事件。正是通過不斷加強理論學習,理論聯系實際,江西各出版社走在行業前沿,實現了關于主題出版的認識深化。
3.主題選擇從追熱點到補盲點的轉化
萬事開頭難,主題出版物的質量往往在選題階段就能看出端倪。隨著越來越多的出版機構進入主題出版領域,選題策劃面臨挑戰。如精品特色主題出版物缺乏,有些出版機構為了完成主題出版而做主題出版,選題缺乏新意,浪費出版資源;跟風出版現象逐漸出現,選題同質化嚴重,嚴重擠兌主題出版市場。尤其是在黨和國家重大時間節點,大量出版機構的主題出版選題大同小異,新意不足。這就要求出版單位提前謀劃、提前部署,精心策劃優質選題,在重要事件節點來臨之前就做好充分準備,結合出版社自身的特點創新形式,做到既有新意,又有心意。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耗時三年精心策劃的《點贊中國:超級工程3D立體互動百科》,通過不斷搜集整合中國超級工程和背后的高新科技故事等資料進行選題創作,成功入選2021年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該書成書尺寸為8開,書中有很多大立體、抽拉頁、翻翻頁、大折頁等豐富的展現形式,這種豐富的互動形式將原本只能在電視上見到的畫面變為可以觸摸、躍然紙上的工藝,拉近了讀者與高精尖科技的距離,成為主題出版物中獨特的形式。
三、 地方資源賦能主題出版的路徑選擇
1.將作者資源放在優先級的首位
優質的主題出版產品必然需要豐富的內容資源,而內容資源則與作者資源密切相關。好的作者資源可以更好地把握內容資源,創作出更好的主題出版精品。地方出版社在尋找、開發作者資源時應遵循三個原則。
一是作者政治立場必須堅定。主題出版因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導向性等特點,其內容往往能影響讀者的意識形態[8],這就要求地方出版社尋找作者時必須遵循政治立場堅定、思維具有深度等要求。
二是用動態的眼光看待作者資源。部分地方出版社在發展中積聚了一些產生過良好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作者資源,從此便“靠山吃山”,凡是主題出版宏大選題就找這些作者完成,不論選題與其是否匹配,這樣會導致作者資源與選題資源不匹配,創作出的主題出版作品也并一定具備較高的水準。地方出版社應不斷挖掘新的作者資源、專家資源,使作者資源庫更加豐富、全面。
三是地方出版社應站在全國的視角去發掘作者資源。地方出版社不能因其處于地方,就刻板地認為作者資源必須來自于地方,應明確自己的讀者是面向全國的,自己的產品也是面向全國的,作者資源當然也可以來自全國各地。地方出版社不僅要從全國各地尋找作者資源,還要尋找優質、頭部的作者資源。
江西省作協通過策劃“咱們江西人的四十年”主題征稿活動,面向在江西境內工作或江西籍貫的作者征集散文和紀實文學佳作500余篇,最終評選出80篇作品集結為《八十個江西人的四十年》主題文集,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該作品具有鮮明的江西地域特色,反映了江西改革開放進程在個人命運上的生動投射,表達了江西人民對改革開放這一偉大歷史事件的共同心聲。該作品內容采用征集的形式,極大地拓寬了作者資源渠道,最終順利參展2018年重點主題出版物百佳書城聯合展示展銷活動。
2.將選題范圍聚焦到資源富集區
地方出版社與國家級出版社相比,其不同之處在于身處地方,因此,其資源優勢也來自于地方。地方出版社應深耕地方資源,將地方優勢發揮到極致。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留下了經久不衰的人文資源,這其中既有人杰地靈留下的文學資源,也有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精神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有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紅色文化[9]。
在紅色精神方面,在江西這片紅色的土地上,誕生了井岡山精神和蘇區精神,是中國紅色精神的重要起源。紅星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紅游記》以中國共產黨在瑞金的革命斗爭歷史為背景,以瑞瑞和金金兩個來自大城市兒童在瑞金的傳奇經歷為主線,通過孩子的視角,動畫再現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在特殊歷史時期發生的感人故事與革命情懷。該出版物最終入選2020年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
在紅色文化方面,江西是中國紅色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江西人民出版社以長征為主題策劃推出了《紅軍不怕遠征難:紅軍長征若干重大史實聚焦》主題圖書,以科學嚴謹的學術態度對紅軍長征中發生的重大事件進行了全面細致梳理,再現了紅軍長征的歷史過程。江西教育出版社立足于人民軍隊在江西南昌武裝起義建軍這一基本點,策劃推出了《人民軍隊從這里走來》主題叢書,結合人民軍隊在江西的歷史足跡,全面梳理展示江西成為人民軍隊搖籃這一段光輝歷程。江西教育出版社還遍尋國內各類專業機構,反復嘗試,盡最大可能真實還原方志敏寫于獄中的手稿,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手工制作的“千年壽紙”連四紙為載體,結集出版了《可愛的中國——方志敏獄中手稿》主題叢書,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收藏意義。
3.將出版物營銷融合到主題宣傳活動
主題出版物的內容是有限的,但主題出版的活動空間是無限的,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既是主題出版應遵循的根本原則,也為主題出版帶來了新的機遇,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地方出版社應秉持一個理念——主題出版物的發行并不是主題出版活動的終點。出版社應針對主題出版物持續開展后續主題活動,豐富主題出版的內涵。江西高校出版社在出版主題圖書《新時期出版人改革親歷叢書》的同時,對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發揮叢書的改革主題優勢,抓住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契機,于2018年策劃了全國出版改革成果系列宣講活動。在圖書出版延伸的活動中,江西高校出版社既發掘了新的主題服務項目,拓寬了主題出版的領域,找到了新的著力點,又擴大了圖書的影響力,放大了圖書的社會效益。
隨著社會對精神產品需求的多樣化,主題出版的內涵日漸豐富,功能不斷拓展,主題活動的空間也不斷拓展,活動的形式更加多樣化,給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的推動力。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改革成果系列主題宣講活動作為主題圖書出版從閱讀向演講、從地方向業界的延伸,成為整合行業資源更好地為出版業服務的重要舉措。這次出版改革系列宣講活動的成功也帶來啟發,即主題出版后續主題活動可以成為圖書出版的延伸,是圖書內容以一種新的形式傳播和擴充,是出版社在資源整合中,把更多社會資源轉化為出版社資源的有效形式。地方出版社掌握的資源也許相對有限,但社會資源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應轉變思路將社會資源充分整合利用。
4.將品牌效應延伸到產品線
優秀的主題出版物一定是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俱佳的,對于此類主題出版物,地方出版社應在可能的基礎上趁熱打鐵,接續打造作品續作。這類出版物一般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讀者需要此類主題出版物。對于一本(一套)優秀的主題出版物,讀者在讀完后一定會覺得津津有味、愛不釋手,此時的心理活動一定是希望能有后續的內容讀下去。出版社在可能的基礎上,可以應需推出續作,以滿足讀者的閱讀欲望。第二,出版社需要此類主題出版物。地方出版社的主題出版資源相對于中央級出版社而言,略顯不足,因此如果有一套主題出版物效益明顯,針對此類主題出版物打造接續之作,不失為事半功倍之舉。第三,黨和國家需要此類主題出版物。一套好的主題出版物,一定符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路線,也一定與我黨的理論、思想、精神同頻共振,因此,黨和國家需要此類出版物來引導大眾的意識形態,匯聚大眾的力量,思想統一,團結一致。
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基于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乘勢而上,秉承做健康生活的倡導者理念,決心做大做強健康出版板塊,先后策劃出版了《中華當代護理大全(5冊)》《中國當代中醫名家特色手法》《春風楊柳萬千條——江西血防60年》《全媒體“健康傳播”系列叢書》等一大批“健康中國”系列主題圖書。這種做法既是對地方出版社探索主題出版領域發展的典型做法,也完美詮釋了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的根本原則。
地方出版社在主題出版領域固然面臨著一些困境與挑戰,但也具有一些獨特的地方優勢。主題出版領域仍在不斷發展壯大,只要地方出版社抓住發展重點,提高核心競爭力,以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為根本原則,以打造精品主題出版物為根本宗旨,就能將主題出版做大做強做優。
|參考文獻|
[1]范廣紅. 地方出版社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立項數據分析[J]. 中國出版,2022(6):26-29.
[2]關于印發《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的通知 [EB/OL].(2021-12-30)[2022-05-07].https://
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102953.shtml.
[3]翁容. 主題出版新趨勢探索[J]. 中國出版,2016(12):44-46.
[4]宋嘉庚,付楠,張新華. “十四五”時期的主題出版:政策導向、理論動向、實踐方向、價值取向[J]. 出版廣角,2022(4):17-21.
[5]韓建民,熊小明,王卉. 新時代主題出版的發展思考[J]. 出版廣角,2019(4):24-29.
[6]周建森. 地方出版社做好主題出版的自信在哪里?:江西教育出版社的實踐與思考[J]. 出版廣角,2017(18):31-33.
[7]張雅光. 地方出版社做好優秀主題出版物的策略[J]. 出版參考,2017(9):50-51.
[8]陳興蕪. 地方出版社如何做好主題出版[J]. 出版廣角,2019(21):27-30.
[9]周麗,潘俊成. 地方出版機構紅色主題出版物的精品生產與傳播策略:以各地“建黨百年”出版項目為例[J]. 出版廣角,2021 (9):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