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卉
【摘要】“人文素養(yǎng)”在語文教育中是非常關鍵的,“如何提高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積極性,如何在語文活動中滲透人文教育”已經(jīng)成為新時期教師需要重視的話題。特別是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高考的挑戰(zhàn),更需要教師做好每節(jié)課的教學安排工作,從日常教學中調(diào)動起學生語文寫作的積極性,幫助高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培養(yǎng)他們的人文核心素質(zhì)。
【關鍵詞】人文關懷;語文課堂;人文教育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應該被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所替代。雖然課堂中出現(xiàn)了各種豐富的活動,但高中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需要教師引以重視,不斷提高人文教育的重視程度,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核心素質(zhì)。本文就從當前語文教育的理念出發(fā),對構(gòu)建“沐浴人文關懷 煥發(fā)生命之光”的語文課堂策略做幾點分析。
一、注重人文教育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所謂人文教育,就是把人的思想和文化學科融入在一起,在教育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更加注重對學生“思維素質(zhì)、人生價值、道德理念”的培養(yǎng)和塑造。高中時期的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在發(fā)展階段,極易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在課堂中處于一種半真空的學習狀態(tài)。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我們要看到這些問題的現(xiàn)狀,在語文教學中落實新時期的教學元素,給學生滲透人文教育,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受到人文教育的熏陶,感受到語文學科的價值內(nèi)涵。
在人教版教材《小狗包弟》這篇課文的教學時,由于講述的是“文革”時期的故事,很多學生難以融入到當時的文化情景中。教師可以在網(wǎng)絡上尋找一些教學視頻,給學生播放觀看,調(diào)動學生的人文情懷,讓學生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學習氛圍和情感沖力。《小狗包弟》代表著整個知識分子的呼聲,只有重振教育,整個民族的振興才有希望,國家的未來才能一片光明。如果單純地讓學生閱讀課文,達不到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目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文學的角度去欣賞,努力探索作品中蘊含的情感態(tài)度和文精神,增強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
二、加強人文教育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素質(zhì)
從我國教育歷史的發(fā)展脈絡來看,很多人文子弟都極具文學素養(yǎng),所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都和時代發(fā)展的氣息相貼合。從古至今,有很多人文思想濃厚的文學作品,教師都要注重并引用,加強人文教育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素質(zhì)。學生們從小學開始,就開始逐漸背誦《三字經(jīng)》《千字文》等經(jīng)典,到了高中階段,教師也不能放松,而是要引入更多的文學經(jīng)典作品,幫助學生們樹立更好的價值觀念,引導學生養(yǎng)成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
高中生都有自己理解文章的思維方式,教師不能過于苛責他們,而是要循循善誘,組織學生進行學習討論活動,增強團隊合作能力。尤其在講解一些古文的時候,每個人的學習基礎不同,所感受到的語文內(nèi)涵也會不一樣。比如《孔雀東南飛》,老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閱讀全文,再引導學生對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解讀,感受古文中的人文精神,真正發(fā)揮出人文教育的魅力和吸引力。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學生始終處在被動地位,而融入了情景課堂,就能讓學生發(fā)揮出自己的實際行動,教師也能感受到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教學成效。
三、豐富人文教育活動,訓練學生的學習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不僅僅是一項教學活動,更是一種教學趨勢。對于高中學生,給他們講一些“大道理”,難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甚至讓他們有抵觸的情緒,不愿意配合教師的教學引導。而將人文教育寓于語文教育之中,可以很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自行選擇學習材料,提升他們的人性內(nèi)涵和道德修養(yǎng),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和日常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在這種人文教育活動中,教師能了解學生的學習意愿和學習興趣,以便制定出更好的課堂計劃,為學生提供他們喜聞樂見的學習元素,讓學生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從各種文學作品中感受人文情懷,提升學習技巧。
很多啟蒙讀物,學生在小學階段只是單純的記憶和背誦,并不理解其中的內(nèi)涵。教師就可以在高中語文課堂中進行一定的引入教學,讓學生重溫經(jīng)典,感受記憶。比如《論語》《孟子》《春秋》,都是重要的人文教育資源。通過這些古文,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堂,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推薦閱讀經(jīng)典,交流討論,從學習過程中獲得人文教育,從互動交流中提升自己的人文學科素質(zhì),實現(xiàn)語文學習的核心意義。
語文是一門極具人文素養(yǎng)的學科,對學生“知識理論的掌握程度、語言表達能力”等都有較高的要求。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人文教育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給學生提供語文素材,加強人文教育的模式。高中階段的學生學習任務比較重,只有提升學生的學習素質(zhì),從教學題材出發(fā)引入人文教育活動,才能從本質(zhì)上訓練學生的學習能力,豐富學生的學習思維和技巧。
參考文獻:
[1]陳文.分析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人文教育[J].人文之友,2020,(4):12-13.
[2]顧英輝.人文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應用策略[J].人文之友,202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