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璟

創新素養培養是新時代小學教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在教育現代化、課程不斷改革之中,小學美術在小學教學中地位發生改變,由原來容易備受忽視轉化為真正承擔美育教育的重要責任,愈多的家長、教育者開始重視美術課程教學對于學生素質能力培養。而美術教育者也在創新素養培養要求中,利用一切有利教學條件為學生營造多樣化的美術學習情景,豐富學生在美術課堂的美術體驗,發展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作才能,實現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優化,在新時代背景下完善美術美育教育的效果,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效果。基于此,文章將重點闡述新時代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素養的具體案例,希望能夠對美術課程的深化改革提供幾點有效建議。
新時代背景下,小學美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有利條件
人們對于美術課程教學傳統認知發生變化
新時代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條件逐漸變好,對于教育的傳統認知也逐漸發生改變。在傳統的美術教育認知當中,大部分學生及其家長對美術課程的重視程度不高,更重視基礎文化課程,如語文、數學、英語學科的學習。而在有關“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被提出之后,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美術課程教學對于學生素質能力發展的重要性,并開啟了利用良好的經濟條件培養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教育過程。新時代的教育理念的普及,讓美育教育的實踐更貼合學生的成長需求,而小學生也在新時代的浪潮下擁有了更多學習美術的機會,可以利用當下的有利條件去發掘個人的美術學習潛力,促使學生能夠在美術課程的學習中更加投入,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
現代化技術應用為美術課程教學改革提供技術支撐
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與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發展緊密相關,在小學美術的課程改革實踐當中,現代化技術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現代化技術,將美術課程內容進行立體化呈現,幫助學生更好理解美術理論知識的同時,豐富學生的情感認知,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而學生也可以通過現代化技術的便利條件,在學習生活中對美術知識、美術作品等進行深度探索研究,實現小學美術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創新變化,讓美術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得以被更多人關注。
學生對美術探索學習需求增加
小學生正處于對藝術有求知欲的成長階段,但是在以往的教育教學中,許多小學生由于各方面原因不得不放棄美術學習的機會。而新時代背景下,小學生擁有良好的教育環境,有培養各類藝術愛好,對于學習美術、探索美術藝術的需求增加。而美術教育者為了適應對小學生素質能力發展需求,必須要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模式進行靈活創新設計,從而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不斷優化小學美術教學和改革,讓學生在美術課程學習中擁有良好的體驗。培養學生的情操,使其成為熱愛生活、熱愛美術的人,為新時代的社會發展培養更多具備良好道德素質、文化水準的人才。
創新素養培養在新時代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必要性
有利于新時代美術美育精神發展和教育目標的達成
新時代美術教育將“塑造美好心靈,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作為重任。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素養,就是在課程教學中以學生為本,依據小學生的興趣特點、個性化學習方式、學習能力等設計多元化的教學內容,以培養小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創新才能。具體體現在:小學生能夠在課程內容知識的學習當中能多思考問題、多與他人互動,逐漸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對美術的學習有一定的深度認知,能夠具備一定的美術學習的精神,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念;而在美術課程的實踐活動當中,能夠獨當一面,發揮自己的創作才能,去設計和創作美術作品,提升學生的美術表現能力和創作能力,對傳統文化、美術中的人文內涵價值進行追求,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有利于新時代美術美育教育精神和目標的達成,是美術教育者關注的重要課題。
有利于小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發展
創新思維和創造力的培養是培養學生創新素養的主要內容。在新時代教育理念下,美術課程教學更為重視對學生個人素質能力的培養,這有別于傳統的美術教學只看重學生學習的結果,而是更關注學生是否能從美術課程內容中擁有良好的美術情感體驗,能夠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能否實現學生個性化的美術創作。而基于創新素養的培養,也是踐行新時代教育理念的重要部分,是塑造學生良好的藝術情操、品格,提升學生美術品質的重要導向。此外,學生創新思維、創造力的提升,不僅僅有利于發展學生美術學習的能力,還讓學生在學習其他課程時更具活力,能夠發散自己的思維,對各類知識學習進行探索研究,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有助于優化和完善小學美術教學與改革效果
新時代下實現小學美術美育教育的精神,踐行德育育人、美育育人目標需要教育者的努力。為了培養學生創新素養,教師需要靈活應用現下的有利條件,為學生創造合適、溫馨、自由、和諧的美術學習空間,學生在其中可以發揮自己的主體性,主動參與到課堂的活動教學中,表達自己對于所學、所見的美術內容的看法,訓練學生良好的美術鑒賞能力,從而使小學生美術教學改革不斷優化。
基于創新素養培養小學美術教學的具體策略
在美術課堂上開展多媒體教學,提高小學生的美術學習積極性
多媒體技術在新時代教育中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也是新時代教學改革創新的方式之一。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美術教材的教學內容以更為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學生在學習美術相關的知識和體驗美術藝術魅力時,能夠通過視、聽覺來充分享受美術藝術帶來的愉悅感,豐富學生視聽感知的同時,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有趣。利用多媒體設計情景時,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導入一些生活類的美術情景。小學美術課改后,教材內容與日常生活聯系更為密切,依據生活來構建多媒體情景,能夠讓學生的聯想思維得到發展,為學生培養創新素養做鋪墊;二是將一些教材中理論性較強的美術知識,以多媒體情景方式展示,打破學生在學習這寫理論是的枯燥感,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提高學生在學習美術理論知識的積極性,提高課程教學的效率,實現小學美術課程教學與改革的創新。
例如,在人美版小學美術有關《我們身邊的線條》的教學中,這一課時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認識繪畫中基礎元素——線條。線條作為小學美術造型領域內容,是最為基礎的理論,教師為了讓課堂教學更生動,便可以采用多媒體創設情景的方式,來提高有關線條理論教學的質量。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出線條的各個種類:直線中的橫線、豎線、斜線;曲線中的波浪線、折線、螺旋線,先讓學生直觀感受和認識美術中線條造型的多樣化。之后再導入包含各類直線、曲線的風景美術作品,讓學生自己觀察,說一說其中有哪些線條造型。隨后教師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發散學生的聯想能力,讓學生感受線條無處不在,感受線條的變化之美。其次,教師再次利用多媒體制作一個個線條小人跳舞的視頻,通過動態的線條豐富的變化,激發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在美術教學中拓展學生美術學習資源,提升學生的美術審美能力
在新時代小學美術的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素養,還需要不斷拓寬課堂的教學內容,打開小學生眼界,讓學生能夠聯通課內外,擴大學生的美術學習范圍。而在拓展美術教學資源時,教師仍需要依托教材教學目標,挑選和搜集適合小學生學習、欣賞的美術資源,讓學生能夠從多方面欣賞美術,豐富學生的認知,幫助學生形成個性化設審美,使其能夠在自主創作美術、藝術品時,從中汲取靈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力。而在實踐拓展資源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積極調動學生的熱情,利用一些任務驅動學生參與資源的拓展學習,讓學生主動去發現美、感受美,并在互相交流中拓寬自己的眼界。這樣既能豐富美術課堂的教學內容,又讓學生之間擁有較好的交流,有利于營造自由、創新、和諧的生本課堂,提高小學美術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人美版小學美術有關《民間面塑》的教學中,民間面塑是中國的傳統民間藝術,具有創意性的設計和豐富多彩的造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搜集相關的教學資源,在教學中展示面塑藝術品和面塑的塑造過程,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美術知識對面塑作品進行評價,展示自己對于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此外,教師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還可以布置一些主題任務,如“讓學生搜集一些本土面塑,對比教師課堂上展示的面塑作品進行鑒賞”,又或是“讓學生在下一次課程教學時帶上一個自己喜歡的面塑作品的事物或圖片”,引導學生相互交流點評其他人帶來的面塑的造型、色彩等。
美術課堂上開展美術創作、展覽活動,提高學生的美術創新素養
小學生藝術創造力是可以逐漸提升的,教師可以在美術教學中開展一些美術創意設計、創意展覽活動,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實現教學設計的創新。當學生完成藝術作品設計、創作后,教師也要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藝術作品的平臺,組織學生進行作品展覽活動,讓學生展示自我、表現自己的美術特長。教師可以邀請學生的家長、其他年級、班級的教師學生對展覽的學生美術作品進行投票點評,并設置相應的獎勵機制,從而構建一個學生樂于參與、敢于創作的美術實踐課堂。
仍舊以人美版小學美術有關《民間面塑》的教學為例,在學生學習了塑造面塑的基礎的揉、捏、搓、剪、扎、壓等不同技法之后,教師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自己設計、制作一款面塑作品。學生在動手操作塑造面塑時,才能真實體驗到面塑藝術品制作的不易之處,學生在創作過程中也形成了堅韌、不怕困難的個性品質。而學生在面塑作品制作完成之后,也會體驗到藝術創作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在實踐活動中訓練學生的創造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個人認知,讓學生成為自信、愛實踐、喜歡美術、熱愛生活的人。最后,教師可以在校園內舉辦一個展覽活動,讓學生在校園中展示自己創作的面塑作品,并邀請面塑民間藝術家點評學生的作品并親自展示塑造面塑的過程,鼓勵學生大膽創作,踐行新時代美育教育精神。
對學生創新素養的培養是新時代小學美術教學改革的新要求。美術教育者在依托現代化有利的教學條件下,要積極創新美術課堂教學模式,創新課堂教學內容,將美術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達成新時代美育教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