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悅
在全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之時,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我認真地學習了《習近平在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深刻的領悟了其中精神。習主席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當今創新思政課堂,推動思政課的轉型創新,對新時代的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結合我市思政課的現狀,現將新時代思政課的轉型創新經驗之生活化教學介紹給大家:
一、生活化教學的理解
生活化教學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二、生活化教學的特征
1.情境性? 2.主體性? 3.活動性? 4.實踐性? 5.轉化性
三、生活化教學的模式
道德與法治課堂生活教學模式的構建,是指將道德與法治聯系起來。教師通過這種模式的構建,一方面能幫助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夠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質能力,做到真正的活用知識。
四、生活化教學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1.情境性:是指創設生活情境,創設恰當的生活情境是生活化教學重要要特征。? ?創設生活情境使思政課活起來,貼近生活的資源、時事熱點的資源、學生感興趣資源,深挖教材素材等......
隨著人教版教材的全面改版,從道德與法治的新教材來看。高年級學生教材內容抽象,站位高,學生很難理解到位,采用熱門話題創設生活情境,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維護祖國統一》這一課中,我采用這樣的視頻材料導入2020年9月,中國空軍例行在臺灣海峽巡航,臺軍以中國空軍飛機越過海峽中線為由進行攔截,為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答中外記者說“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存在海峽中線一說”。這段講話為什么能夠引起熱烈反響?教師點題,這段話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維護祖國統一的堅定決心。本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維護祖國統一》。
在“反對分裂”這一框題中我是這樣創設情境的:播放香港的暴亂視頻,暴徒砸商店、踐踏國旗、國徽的場景,又播放了暴亂后經濟倒退數據,就業艱難等一系列社會問題。香港的暴亂事件,及“洛桑運動”系美西方福音派指揮操控的跨國傳教運動,近十年來全面聚焦對華滲透,不斷扶植壯大“亞洲洛桑”“中國洛桑”,持續深入推進境內教會聯合化、政治化、對抗化,如近期“中國洛桑”針對豐縣“鐵鏈女”多次發聲呼吁,開展了專題會議、聯署簽名運動等,引發關注“鐵鏈女”的網絡風暴,聲討江蘇、徐州、豐縣政府的“罪惡”。對我們國家社會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學生看到身邊這些真實案例,就會產生思考,并運用小組合作探究方式,解決以下問題:
(1)持續暴亂的秩序給香港帶來哪些惡劣的影響?分裂有什么危害?教師引導:分裂的危害:導致社會動蕩、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各族人民就會遭殃。這樣學生通過交流自主學習、梳理新知就順利地完成了為什么反對分裂。
(2)通過外國利用新疆宗教和民族分裂的暴力恐怖犯罪視頻的情境創設,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分析出新疆暴力恐怖犯罪的實質是什么?這是極端宗教主義和民族分裂主義。旨在破壞民族團結,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祖國統一,企圖將新疆從中國分裂出去。這樣就將考綱的理論題回放到現實背景之中分析歸納出本質問題,培養了學生由生活現象出發的形象思維到抽象歸納的思維方法,提高了學科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通過以上情境創設,很容易地歸納出怎樣反對分裂?反對分裂,就要維護國家統一、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分裂,就要反對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動,尤其要反對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的恐怖活動;反對分裂,就要維護國家安全。運用了歸納思維方法。
2.主體性:是強調生活化教學的主體必須是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準備、學生情境中活動參與、活動探究、學生展示、學生辯論、、學生評價活動、反饋、小結、課后作業的完成,主體都是學生。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是參與者、點撥著、合作者、是導演,學生通過各種活動感悟體驗,明辨是非,道德情感升華,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和學科能力的提高。
3.活動性:是指活動化情境創設教學。
活動化情境創設是生活化教學的重要體現,也是尊重學生德育形成規律的必要手段。引導學生去自己解決問題,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本質規律問題,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也是學生品德培養過程感受、體驗、內化轉化的過程。
在《維護祖國統一》一課中,在最后一環節設計了全體學生起立宣誓誓詞的活動,學生起立同聲誦讀:“我愛祖國的每一縷陽光,我愛祖國的每一寸土地......我用我的生命承諾,我用我的榮譽宣誓:我愛我的祖國!”此刻,瞬間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這一活動就是教學德育目標的愛國情感教育,效果非常顯著。
4.實踐性:指生活實踐應用,運用已有知識,分析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讓學生真實地走進社會生活,關心國家大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增強學習道德與法治的信心。人類的知識最終服務于生活,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每天要求學生看新聞,聽新聞,關心國家大事。
5.轉化性:是指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
學生從生活中捕捉道德與法治,探索道德與法治的實質意義,主動地運用道德與法治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青春萌動”一課時,我設計了幾個討論問題:首先讓學生進行調查,農民伯伯,玉米,谷類植物生長過程中“關鍵期”是什么?這一時期農民伯伯是如何做的?通過植物的拔節孕穗期和青少年成長的拔節孕穗期類比,讓學生們深刻認識到青少年時期是人一生中發展最關鍵時期,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要植入愛國情懷和遠大志向。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新時代的思政課教師更應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有教育情懷的好老師!著力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針對性、時代感和吸引力,才能使思政課潤物無聲地給學生以人生啟迪、培養學生愛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