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行為導向教學法是一種現代社會發展、教學模式不斷變革的結果,它是教學科學合理的方法之一,也是廣泛應用教學中的一種先進理念。行為導向教學法更是在高職的音樂課堂中淋漓盡致的被應用,這種模式是把學生作為中心點,從而培養學生音樂的興趣以及提高教學教學的效率,陶冶學生的情操并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審美。同時激發了學生創造性、主動性、積極性,并打造一個濃厚快樂的學習氛圍。
關鍵字:行為導向教學法;音樂教學;實踐應用;問題
前言
教學過程中行為導向教學法廣泛的應用,教師將學生作為主體,加之以理論為基礎,從而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高職院校,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此來解決就業的問題,行為導向教學方式就很好的貼近高職院校教學所要的效果。這種教學模式應用于音樂的授課中,教師通過對學生的行為進行一定的指導,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以此促進學生對音樂素養的進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在未來面對工作上的問題時不慌亂,有自我的思考方式和解決能力。
1、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定義以及意義
1.1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定義
行為導向教學法的方法,最早是英國瑞恩斯所提出的,這種模式在世界得到了推廣和廣泛的應用。它的主要形式是“行為導向驅動”,教師在教學中利用“行為導向”為學生布置任務,在此過程中根據學生的情況,并不斷的優化教學方式,因材施教,對教學進行指導,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效果。
1.2行為導向教學的意義
對于高職的學生來說,更需要的是使用的技能,這技能需要學生親手實踐才能有所收獲。而行為導向的教學方式,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更多的起輔助性的的作用,注重于培養學生自主的能動性,學生主動沉迷于學習之中,去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技能,并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行為導向教學需要學生投身于實踐中,在實踐中所遇到的困難需要學生自身慢慢的解決,以此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此期間教師同時對一些實施的教學內容不斷地優化,提出教學新的目標和方法,運用科學合理的方式讓教學更加高效化、創造化、全面化,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素養,為學生將來的發展途徑鋪墊前路[1]。
2、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實踐應用
2.1專項教學
所謂專項化教學,是指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更加有指向性的授課,并布置相關的任務,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比如:教師給學生幾段純音樂,學生根據情況自行挑選,利用這段音律進行填詞。學生自行組團,根據自己組的標題,創造不一樣的音樂意境。或者學生自行創作一首完整的音樂,學生組織、制定,老師并學生進行指導、評估。這種高職的音樂教學模式,有助于將傳授學生技藝,也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有自我的風格。這也有助于學生對加強對理論的掌握,加之實踐能力的提高,學生之間彼此互相學習交流,促使學生認知團隊的重要性。
2.2抽象具體化教學
有時知識在實踐中更加清晰,學生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對知識的了解更加形象化,學生也能在實踐的任務中掌握知識并發現新的知識。高職的音樂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相關的心理學、美學、教育學等,這些內容往往更加抽象化,知識更好的得到汲取最有效的方法是知識與實踐的結合。比如:讓學生利用一些知識排編一場音樂劇,該方式能夠將抽象的知識變的更加具體化,學生能夠身臨其境感受知識的魅力,以此增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認知,并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思維體系。或者利用一些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多角色的扮演,感受到樂趣的同時,也能進行分析與比較,在扮演中鞏固并全面的掌握知識。通過這種模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促使學生高效的學習[2]。
2.3層層深入教學
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基本都是由淺入深,教師先結合個人親身經驗為學生打造一個切入點,慢慢的引入音樂的相關知識,分析問題和研究問題。并由點入面的分配任務,以此培養學生有自我的判斷和分析的能力。然后進一步舉較為典型的例子,讓學生進一步的了解,并通過任務與例子來發現知識的重點。音樂往往在我們生活中所能感知到,教師可以從身邊的案例出發,再進一步深化采取經典的案例列舉,對音樂的理論知識全面分析,讓學生發現學習音樂的技巧,在生活中學會發現音樂,感知音樂所帶來的美感。
3、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問題及措施
3.1主體不明確
在某些院校利用行為導向教學時,由于師資力量的不足,學校很少研討教學模式,導致教學中忽略了主體,仍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授課。教師在音樂教學時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發揮輔助的作用,將理論和經驗相融合在一起,并不斷的發現問題,不斷的優化音樂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陶冶學生的音樂情操。
3.2過于重視結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注重結果,而忽略了過程。教師在授課中應盡可能的用問題作為切入點,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只看中結果,而是學生對于音樂的相關問題分析、研究的整個過程。通過問題讓學生自我探索,發現關于音樂的奧妙,然后科學的、合理的、有效的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獨立性和思考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鍛煉,也激發了學生的音樂興趣。注重過程才能更好的實現運用行為導向教學的最大初衷。
3.3綜合水平低
在教學中,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教師能力的不足對于學生的問題難以及時的解決,很難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就會使教學的效果大大降低。教師要對行為導向教學深入的了解,提高自我的綜合專業水平,分析和研究教學所出現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授課的方式、方法進行一定的調整,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并提高自身的評價水平,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任務的完整度和滿意度,都需要教師的評判。這時教師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至關重要,并從評價中關注到學生的進步點和不足點,以此調整針對性的教學模式,從而督促學生的綜合性能力的進步[3]。
結束語
總而言之,行為導向的教學方式在高職的音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充分發揮優勢,讓學生具有自主學習與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讓學生形成自我的音樂思維體系。行為導向教學的科學合理的運用,很大程度的提高了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
參考文獻
[1]姜慶.行為導向教學法在高職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北方音樂,2019:207-208.
[2]滕焱.行為導向教學法在高職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音樂時空》,2016:159-160.
[3]王立影.論行為導向教學法在高職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23-23.
作者簡介:于飛? 1983年1月? 江蘇徐州? 漢族? 研究生學歷? 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