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緒娟
新的課程改革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這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與此同時,我們的備課也應該有更寬泛的外延,它要求新時代教師要有“大備課觀”。“大備課觀”要求把傳授語言知識和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學習策略、跨文化交際意識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結合起來,把開發課程資源和合理使用教材結合起來,使我們的備課成為課堂教學的真正依據。備課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備教材。新課標強調,我們的教學過程不能只是簡單地“教教材的過程”,而應是“用教材教的過程”。教師要在深刻理解教材本質的基礎上,思考如何創造性地整合和使用教材,借助教材使學習者掌握某種能力,從而思考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最終達成教學目標。因此,如何備教材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備教材是能否上好一節課的關鍵。教師在備教材時,要認真研讀新課標,深度解讀教材內容、合理整合教材資源,真正做到有“備”無 “患”。
一、備教材的原則
(1)科學性:結合新課程標準,科學定位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把握教學重難點。
(2)系統性:注意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系統分析前后知識的連貫以及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3)整體性:基于大觀念視角,注重整冊教學目標、各單元教學目標及每單元課時子目標的整體設定。
(4)創造性:基于教學目標,深度熟練掌握教材全部內容和組織結構,創造性地使用、挖掘及整合教材,落實英語核心素養,從而達到學科育人的目標,實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融合。
二、備教材的方法及案例
(一)鉆研新課標,明確教學目標
教材的編寫,教師的教以及學生的學,都是參照新課標,以新課標為依據的。所以,只有認真鉆研新課標,深度理解新課標的實質,充分領悟新課標的精神,才能明確教學目標,更好地指導教學。設立教學目標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一是教學過程中學生應是行為主體;二是教學目標應基于單元整體理念;三是各課時目標之間應具遞進性;四是教學目標的表述應是具體的、可檢測的,相關的及具有時限性。
以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為例:
1.單元教學目標
在語言能力方面,要使學生達到2個目標:能正確使用本單元目標詞匯及句型;學生能夠談論過去發生的事情。
在思維品質方面,要使學生能夠表達對自己假期的感想與評價。
在學習能力方面,要使學生能利用思維導圖對詞語歸類整理,提高詞語識記效率。
在文化品格方面,要使學生能夠了解國內外著名游覽勝地。
2.課時教學目標(略)
每一課時的四維目標應相輔相成,在單元教學整體目標之下設定的,且皆為單元整體目標服務,體現教學目標的整體性、具體性及相互之間的關聯性。同時,各課時的語言能力目標是學生由動詞到一般疑問句再到特殊疑問句的學習,最終完成篇章的學習,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遞進性以及教學目標的遞進性。最后,教學目標表述中明確了達成的時限、具體的所教內容及達成效果等要素。
(二)通讀教材,分析教學內容
通讀教材是分析教學內容的前提和基礎,不是只讀一課時或者一單元,而應該讀整冊書、甚至整套書。教師只有通讀教材,才會對教材有一個全面深刻的理解,才會弄清楚所教課時內容在整個教材體系中所起的作用和發揮的功能,從而更加合理地使用教材。
王薔教授指出,英語課程目標轉型后的新課程內容是以主題意義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整合性地學習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因此我們可以從What(主題意義),Why(作者意圖)和How(文體結構、語言修辭)三方面來分析教學內容。
以人教版九年級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Reading為例:
1.What
主題意義:通過介紹中國傳統音樂家、作品及其生平,讓學生了解傳中國音樂。
主要內容:本文九年級第九單元SectionB 2b的閱讀,本課的話題是中國傳統音樂家阿炳的生平及其作品。第一段:I was moved by the piece of music,第二段A bing lived a hard life,第三段: A bing’s music skills make him popular
2.Why
作者意圖:作者通過介紹中國傳統音樂家的作品及生平,旨在讓學生了解中國民族音樂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激發學生去了解和欣賞國內外不同類型的音樂,并發表自己的觀點;同時,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去思考,why is it sad but beautiful?從而激發學生去挖掘當時的時代背景,代入式地感受這首歌的凄美,達到了美育教育。
3.How
文體結構:這是說明文。
語言知識點:是定語從句的學習,通過用定語從句來:I like ... that...表達自己的喜好...過去式的被動語態。
(三)熟悉知識技能,掌握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顧名思義,就是教學中比較重要的內容或知識點,通常在教學同類知識中所占比重較大;而教學難點,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掌握、難以突破的知識點。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根據新課標理念,其重點通常是一些運用于培養語言交際能力的關鍵單詞和目標語言。難點通常是一些于學生而言,較難掌握的語法,如定語從句,非謂語動詞等,以及如何將這些知識運用在日常真實的語境中。
(四)整合教材,有效設計教學
用教材教,就要求教師在深度分析文本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目標,結合教師教學實際及學生特點,創造性地整合教材,這為有效的教學設計奠定了很好的邏輯起點。以下便是整合教材的一些形式及案例:
1.調整教學內容的順序
(1)單元之間調整: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1 My name is Gina./Unit 2 This is my sister./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 Unit 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的話題都跟人物介紹有關,因此,在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復習時,我們可以基于大單元理念,對這些單元整合,進行綜合復習。
(2)單元內調整: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4 Where’s my schoolbag?閱讀部分任務較簡單,可以將Self-check 調整到這個課時進行課后的拓展。
(3)課內調整: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4 Where’s my schoolbag?的2d部分的語境可以調整,放在本單元第一課時前面,作為話題的導入,甚至可以把2d部分的內容設置聽力任務,在roleplaythe conversation之前做個聽力訓練。
2.拓展和補充教學內容
(1)拓展教學內容。如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4 Where’s my schoolbag?在新授介詞in/on/ under時,如果學生基礎好,可以適當補充其他介詞,如near/next to/behind/in front of/in the front of/ across from等。
(2)補充相關情境材料以支持學生的學習,注意本學科和其他學科的融合。人教版九年級全一冊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中,為了更好地講授本單元的話題,可以播放各種音樂讓學生欣賞,并給學生介紹一些有名的音樂家、欣賞一些中西方的音樂,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力、實現美育教育,將音樂和英語進行有效的融合。
3.刪減教學內容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4的3b和3c都是操練詢問物品在哪里的句型,如果學生掌握較好,可以做適當的刪減。
4.更改教學方式,活化教學內容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的閱讀課中,我們可以讓學生來介紹自己的房間物品,或者給學生一些物品和房間的圖片,讓學生布置自己的房間。這些活動的設置,貼近學生的生活,活化了教學內容,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文章。
“大備課”觀下我們要以新課程為綱,以學生為中心,樹立正確的教材觀,設立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把握教材內容,明確教學重難點,合理地整合教材,創造地使用教材,來開展有效的教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