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指南》猶如一盞指路明燈,為學前教育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在幼兒園不管在組織任何活動時,都應將緊緊圍繞《指南》,在《指南》的指導下,提升教師的能力。本文從個案中闡述分析如何在《指南》的指導獲得提升。
關鍵詞:《指南》、游戲、區域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2012年頒布實施,它猶如一盞指路明燈,為學前教育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一、幼兒園開展活動為何要時刻圍繞《指南》?
首先先了解《指南》的背景,它是很科學的,是在發達國家認證之后在發展中國家推及,然后制定的,最重要的是又結合我國本土學前教育的國情,是非常先進,科學的。再者《指南》還讓教師清楚的了解孩子的學習方式和特點,讓孩子在游戲中成長,在玩中學,學中玩,這種學習方式更為輕松,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下面從個例來闡述分析:
二、《指南》的指引下如何開展集體活動?
輪胎作為幼兒園最普通的廢舊材料之一,但是把廢舊輪胎簡單地涂上紅綠兩種顏色,就設計了一節讓幼兒非常感興趣、幼兒很專注的戶外游戲.大班健康領域《輪胎樂》設計的就很有智慧,有想法,把廢舊材料玩出了高度,玩出了創意。
隨著熱身活動的開始,精彩的活動拉開了序幕。老師站在圓心,兩個幼兒共用一個輪胎,一人站在圓內、一人圓外,呈雙圓隊形。所有幼兒面向圓心站立。熱身運動是用游戲串起來,非常新穎,而且還能照顧到每組幼兒。這和《指南》中大班的目標熱愛并主動參加體育活動,初步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樂于學習和展示最基本的運動動作是相符的。
在基本活動過程中,設計的游戲玩法是:全體幼兒分紅綠兩隊,每隊分1、2兩組,每局每隊派一組參賽、一組觀戰。參賽組幼兒站在場地兩側邊線,哨聲響,進入游戲區尋找與自己隊顏色不同的輪胎,將其翻轉至自己的隊色朝上。跑動過程中要靈活躲避,這和《指南》中初步具備在運動中避免危險的能力,懂得避讓相呼應,非常貼近《指南》。哨聲再次響起,停止翻轉,歸位。前兩局游戲時長3分鐘,后兩局游戲時長根據幼兒體能調整。觀戰組幼兒在場地外平衡木上當啦啦隊,給隊友加油、提示。賽后,兩隊統計員統計本隊輪胎數量,減去違規輪胎數量,記錄結果。每隊兩組幼兒輪流參賽,四局后,各隊輪胎數量累計多的隊獲勝。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專注的投入到了活動比賽之中,競爭、合作的拼搏,激烈的奔跑,加快的心跳,緊張的氣氛使現場的老師也屏住呼吸,心潮洶涌。《指南》中指出:感受體育競爭中的緊張情緒;感受通過競爭獲得的成功感和競爭失敗后的挫折感。在本次活動中充分體現了《指南》精神。
三、《指南》指導下如何開展角色游戲?
1.兒童的興趣和前期經驗
幼兒對整合課程中《汽車叭叭叭》這個主題特別感興趣,對交通知識也有了一些了解,騎車成了孩子們最喜歡的戶外活動。一次騎車時,聽見孩子們的對話“我來當媽媽,你當寶寶,我帶著你去旅游吧”,中班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于是教師就和孩子們一起討論把騎行和角色扮演聯系起來,剛開始先開設了洗車行和加油站,后來根據孩子們的游戲情況,陸續添設了“滴滴餐館”“嘟嘟醫院”“叭叭修理廠”,于是“汽車叭叭叭”的游戲活動就產生了,游戲中不僅培養了孩子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提高孩子們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
2.環境場地
《指南》強調“教師要根據兒童的興趣、需要和發展水平,因地制宜地創設適合兒童發展的、積極的、支持性的環境,有效促進幼兒發展”。所以根據《指南》精神,首先在場地創設了“在馬路上”的場景,在大型玩具下面一個較為隱蔽的場所設立小餐館,在木質玩具的臺階鋪上墊子充當醫院的“病床”,在攀爬架上面設立快遞站,在水管旁邊設立洗車行,真正做到利用有限的資源進行最合理的規劃,讓孩子們得到最真實的體驗。
3.游戲所需玩教具材料
在區域活動時,豐富的材料是重要的支持方式,幼兒在游戲中,根據幼兒游戲的情況和需要,在區域里陸續投放了以下材料:自制材料:比如餐館各種菜品、加油機、快遞盒等;本土材料:滴滴餐館投放的各種河南特色小吃;原生態材料:撕紙當燴面、干樹葉弄碎當菜、用水當機油等;簡易輔助材料:醫院用品、修理工具、玩具手機等;各種類型的車輛:三輪車、單人車、載人車、快遞車等。為了讓孩子們參與到游戲設計中,孩子們和老師一起畫斑馬線和紅綠燈路口,設計制作“交警臺”,還一同制作了車牌。
4.游戲規則
在游戲前,請幼兒根據游戲過程找那個發現的問題,找到解決的方法,最后制定成規則。游戲活動圍繞紅綠路口展開,從停車場出發,需要騎車幼兒看清標志,能聽從交警指揮,懂得遵守交通規則。每個區域都角色扮演的服裝,還畫有停車位,以此來控制區域活動人數,孩子們騎著車置身于真實的交通環境中,在親身的體驗中鞏固交通安全知識和經驗。
5.新開設區域
根據游戲的需要,老師和孩子們新增設了快遞站,快遞要按照收貨地址準確送達,快遞站的建設豐富了游戲的趣味性,讓游戲的角色扮演更加的生動、和諧。
6.幼兒游戲典型行為
在游戲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場景,快遞站時聽見了孩子哭聲,走過去看見是宋彥臻小朋友,問過原因才知道,是因為沒有遵守交通規則被交警攔下,所以他傷心的哭了起來。教師首先對他進行安慰和引導,消除孩子緊張不安的情緒,并引導他將問題和已有生活經驗連接來,學會處理問題,并告訴她要遵守規則,小交警也是為了我們的安全考慮。然后又跟著她來到洗車行,她付款時忘記帶手機,我又及時進入幫助她,讓她在游戲中可以繼續進行。《指南》指出,教師應是幼兒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導者和觀察者。當有問題出現時,角色不應該直接介入,應該先進行了觀察,這位小交警讓教師很驚訝,他有很好的生活經驗并緊密的融入到了游戲中,孩子們在游戲中自由發揮,完美的詮釋了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宋彥臻小朋友在老師的介入以及警察的講解后,也懂得了基本的交通法則,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在游戲中發現,幼兒在與同伴互動中能獲得許多有趣、有益的經驗。“生活即教育”孩子們在戶外活動中不僅收獲了快樂,還整合了已知的交通規則,提升了安全意識。
幼兒教師應將《指南》熟記于心,始終以《指南》為理論依據。因為它直接給幼教工作者提出了最佳的工作目標,也是最規范的工作方法。
參考文獻
[1] 劉書靖. 創造利于幼兒自主游戲的區域環境——《指南》背景下的區域環境創設[J]. 教育教學論壇, 2015 (52):279-280.
[2] 鄧翠聯. 以《指南》為依據開展區域活動[J]. 文淵, 2018 (12):358.
作者簡介:李俊紅? 女,河南新鄉人,中小學一級教師,從事幼兒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