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
摘 要:隨著“新高考”政策的出臺,多種課堂教學模式逐步受到各階段教育工作者的重視與廣泛應用。單元整體教學是對傳統“課時教學”模式的一種突破和改良,主張從單元層面著眼對學生進行更具高度感和聯系性的語文知識與技能培養,這對于學生語文深度學習的促進而言是很有幫助的。基于以上認識,筆者將結合個人工作經驗和認知,圍繞“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內容和學習任務的深度融合”一題撰文,并試從不同角度切入提出一些策略性建議,希望能夠給各位的工作改良帶來一些幫助。
關鍵詞: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深度學習;融合策略
引言
進入到高中階段之后,語文課程的知識容量和知識點的聯系作用形式明顯增多,同時對學生對各項語文技能的理解和應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高中生雖然積累了一定的語文學習經驗,但其思維方式仍具有很強的“點”式特征,普遍不擅長對既有學習成果的高維思考和整合運用,這對他們的語文成績提升而言無疑是不利的。為了進一步落實“雙減”政策核心理念,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當中務必要樹立起鮮明的單元整體意識,從單元的高度出發引導學生完成對知識、技能內容的梳理和有機框架的建立,并進一步擴大語文教學的內容和效果維度,進而實現工作成果的實質性優化和擴大。在筆者看來,這一系列工作的開展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切入:
一、結合單元整體教學優化學生對作者文風的把握
每一位作者都有其獨特的文學創作風格,這種風格來源于作者的性格、人生經歷和思想主張,表現在文章的詞句選擇、人物刻畫、環境渲染和情感表達等多個方面。準確把握作者的文風可以幫助學生在進行閱讀等題型的訓練時更快、更準地把握對應作者作品的行文思路和情感主題,非常有助于學生深度學習的開展。高中語文教師可憑借單元整體教學法來幫助學生實現對一些常考作家文風的準確把握,通過選擇一些篇目作者比較集中的單元來引導學生結合具體文段、詞句,品讀作者的常見創作手法、詞句偏好和情感核心,同時從更高維度上帶領學生對作者的整體面貌形成立體的認知,讓文章和作者真正“活”起來。
比如教師可以選擇第一單元中的《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華侍坐》《齊桓晉文之事》這兩篇短文作為整體教學素材,從兩篇文章的內容安排和行文結構上引導學生了解儒家學者在表達思想觀點時“喻理于常”和“以小見大”的創作風格,并對兩篇短文所共同體現的“尚德尊義”這一儒家的核心主張形成更有質感的認知。
二、結合單元整體教學強化學生語言表達技法的運用能力
高中生已經具備了相對成熟的思維能力和自我意識,既在表達方面具備了比較豐富的自主思考經驗,同時也有著這一方面的較強烈的訴求。所有課文無疑在語言表達技法的使用上都體現出了相當高的水平,而每一個單元在課文的收錄中都在很大程度上考慮到了文章內容、文體等方面的關聯度,這就代表著同一類表達技法必然會在一個單元中得到多次的高質量使用。結合這一認識,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在單元整合教學過程中重點帶領學生品析本單元課文中的運用了同類表達技法的段落和句子,引導學生從這些素材中總結出表達技法的類型和具體應用結構,并根據素材內容來分析對應技法的應用效果和常規的使用模式,從而使學生對這一表達技法形成相對鮮明且完備的深度認知,繼而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例如,第六單元中所收錄的《祝福》《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裝在套子里的人》和《促織》這四篇課文均是涉及到大量人物描寫的佳作,那么教師就可以將“人物描寫”作為單元整體教學的重點技法來講解,根據四篇課文中的對應段落和句子引導學生提煉出人物描寫中“動靜結合”、“形神結合”、“主客結合”和“感官結合”等不同的技法組合方式,并深入體會這些技法組合在表現人物性格、情緒等方面的不同效果,以此來幫助學生對人物描寫產生多方位的了解和應用意識。
三、結合單元整體教學強化學生文章框架的認知能力
文章的框架猶如人體的骨架,如果學生可以快速而準確地認知一篇文章的框架,那么他們在進行閱讀和寫作時必然可以達到一個更深的效果維度。為有效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高中語文教師應重點選擇那些在篇目體裁上有較大相似性的單元為載體,以本單元的主要體裁為目標,引導學生解讀對應體裁課文比較常見的結構模式和行文思路,并對這種文體與其常見行文結構之間的適配關系形成比較成熟的理解,從而使學生在后續階段中再次遇到這種文體的文章時可以輕車熟路地完成結構拆分和框架重組等工作。
比如,教師可以選擇第三單元這個以說明文為篇目體裁的單元做整體教學,先結合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取得的文章結構劃分成果,帶領學生以比對的方法提煉出說明文撰寫過程中“題目/首段點名說明對象——中間運用說明手法介紹——結尾以情懷式語句點名主題”的常見“公式”,而后在引導學生分別根據不同課文的說明對象對文章中間部分說明手法的具體選用標準做宏觀梳理,最后再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總結出說明文的基本框架。
結束語
高中語文追求的是一個“活”字外加一個“全”字,即讓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語文知識和技能,同時形成完備的語文綜合學習素養,這顯然不是傳統的“陣地戰”教學方法能夠實現的目標。高中語文教師要真切地認識到這一點,在課堂教學當中深度開展單元整體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有質量、有高度的深度語文學習,利用這一模式實現學生知識信息理解的優化、語文技法運用的完善以及社會情懷感知的深化,讓語文真正內化為學生的智慧和情懷,并為學生日后進一步的深度語文學習和課程綜合素養的穩定成長打下堅實基礎、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卓立子.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內容和學習任務的深度融合[J].新課程研究,2021(07):6-9.
[2]黃勇智,陳芳.例談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視域下學習任務群的設計與實施[J].新課程研究,2022(0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