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鑫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并促進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其具體內涵、具體要求和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的內容有相通之處。基于此,適應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高中地理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宣傳重要戰略是學科教學的必然使命與重要擔當。本文通過分析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與核心素養培育的價值,結合高中地理教學實例探討融合策略和方式 。
【關鍵詞】鄉村振興;高中地理教學;地理核心素養
地理學科是研究地理環境的學科,在新時代對解決人口問題、資源問題和社會發展問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地理學科教學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這就要求地理教師從國內外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為出發點,探究變與不變背后的地理意義。例如,將“一帶一路”、新能源汽車等和高中階段地理教學相融合,能助力學生從地理視角分析社會問題。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使得我國“三農”事業發展邁入新的階段,高中地理教師更需要剖析如何促進鄉村振興與地理教學的融合,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和綜合品質。
一、鄉村振興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的意義
1.培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
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教學更關注學生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實踐水平和綜合素養。學科教學內容本質上需要回歸至促進學生發展、促進民族和國家進步的目標中來。例如,在學習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冊第三章《產業區位選擇》的內容時,本章教學需要鍛煉學生從實例出發,探索農業區位因素、工業區位因素,地理教師需要借助案例教學法和社會調查法,培育學生良好的人地協調觀念。例如,地理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某地蔬菜行業發展的歷程和相關數據報道,給予當地蔬菜行業振興的相關材料,引導學生思考在鄉村真正戰略背景下,發展蔬菜行業的自然條件與社會條件如何?以農業發展和真實的實例提升學生的區位認知水平,鍛煉學生的地理思維和綜合思維,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養成“區位—資源—現狀—原因―措施”的思維鏈。探究問題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將問題落實至實處,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地理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從線上獲取資源和信息,更要引導學生實地考察和調研,了解當地農業、工業發展特色與優勢,再回歸至課堂不斷分析和總結以實現知識與實踐的融合,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下往往可以促進學生對鄉村振興政策的了解。
2.培養高中生的鄉村情懷
鄉村情懷是基于對鄉村足夠了解而產生的內在情感。鄉村情懷即指某種情感與思緒,主要包含思念之情、熱愛之情與自豪之情等。在多種復雜的情感中,熱愛之情是自豪之情與思念之情產生的基礎。伴隨時代發展和城鎮化水平的提升,產業轉移和城市迅速擴張,人口和勞動力大量由鄉村轉入城市,當代高中生對鄉村的了解和關注少之又少。鄉村振興戰略下,要讓高中生認識自己家鄉面臨的難題,才能為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個人力量。例如,在學習高一必修第二冊《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的內容時,地理教師將美麗鄉村景觀的照片通過多媒體展現,情景帶入式感受鄉村的美景與風光,與農民伯伯共同感受豐收的喜悅,產生對鄉村的良好認知和情懷,讓學生油然而生對鄉村的憧憬與期待,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鄉村情懷。
3.進行創新創業教育
創新創業教育是新時代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要求,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往往可以激發學生內心的創造力。例如,在學習高二選擇性必修3《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的內容時,地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設計戶外走訪活動,帶領學生走訪養殖戶實地調研。比如:如何實現“農業+旅游+互聯網”的融合?如何實現養殖業多元開發發揮優勢最大化?如何推動產業深度融合與發展?讓學生作為創新創業采訪小記者,與當地養殖戶展開溝通,往往可以推動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進一步為養殖產業的深度發展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鄉村振興戰略的策略
1.提升地理教師水平,將鄉村振興戰略與地理學科融合
地理教師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指引者和引路人,一方面要有充分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還要有一定的實戰經驗,才能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與地理學科的融合。地理教師要不斷提升個人綜合素養,就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第一,學校需要基于地理教師的實際情況設置專門講座,引導學生了解當地鄉村發展政策和區位優勢;第二,地理教師個人要主動轉變教學思想和方式,積極主動參加和組織鄉村考察和調研活動,了解當地政策并融入地理課堂,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第三,學校要強化和鄉鎮企業合作,引導鄉鎮企業家到學校授課并發揮鄉鎮企業平臺的作用,真正實現學科教學和國家發展戰略的有機融合。
2.豐富地理教學資源,滲透鄉村振興戰略
若要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和地理學科教學的融合,需要地理教師挖掘更多教學資源。誠然,地理教學資源的拓寬有三種:第一,實地考察法,結合地域性特征組織開叉與探究,助力一手實踐課程資源的獲取;第二,關注網絡媒體,例如《學習強國》軟件、講地理的喬教師、地理研學吧等媒體,借助媒體了解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狀況;第三,明訪調查,借助座談、問卷調查等了解鄉村發展的進程并挖掘和地理課堂教學的契合之處,實現以以鄉村發展為內容的研究性學習。
3.開展地理研學活動,滲透鄉村振興戰略
地理教師需要以學生的心理特點為出發點,組織學生開展多元化的研學活動,避免學生出現對課堂教學知識逆反的情緒,真正了解鄉村、熱愛鄉村。例如,在蔬菜種植基地的調研中,學生結合區位所學知識了解當地蔬菜種植發展的農業因素,而基地又榮獲“省級萬畝菜籃子工程基地”“首批省級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等稱號,是因國家對鄉村產業的扶持所得,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重要基礎。
4.優化地理教學評價機制,潛移默化滲透鄉村振興戰略
地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需要融合過程評價和年終評價多環節,優化評價機制可以激勵學生在過程中好好表現,將在走訪、調研、座談中的個人言談舉止、綜合寫作能力等環節納入評價體系。避免以單一的成績評價學生的表現,往往可以給學生提供內驅力,學生會更加深人地投入到研學活動中,在潛移默化中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滲透。例如,在學習《主要植被與自然環境》一課時,地理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本地鄉村的植被特點,結合當地自然環境深刻剖析植被產生的原因,在過程中肯定學生敢于思考、敢于質疑的良好品質,無形中滲透鄉村振興戰略。
總而言之,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科教學難度明顯提升,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往往可以培育學生地理素養和綜合素養,適時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和鄉村情懷教育。融合鄉村振興戰略對地理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結合當地鄉土事情,充分挖掘地理教學資源,開展地理研學活動,優化地理教學評價機制,從而在地理教學中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滲透,達到教育為社會經濟服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彥隨.新時代鄉村振興地理學研究[J].地理研究,2019,38(3):461-466.
[2]陳慶穎,戴文遠,汪濤.基于鄉村振興的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研究:以“莫干山”為例[J].地理教學,20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