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燕
【摘要】構建高效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是小學語文老師追求的目標。通過把握語文要素、優化課堂練習設計、落實課堂評價,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提質增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規范;高效課堂;優化練習;課堂評價
“雙減”政策出臺后,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課堂效率顯得尤其迫切。因此,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提質增效是當前一線教師值得深思的話題。那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落實課堂教學規范,在課堂教學中提高效率呢?下面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把握語文要素,目標明確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明確提出語文要素這一核心概念,現在成了教師關注的熱點話題,語文要素包括閱讀和表達兩個方面。單元的教學目標都直接體現在單元導語中,課后思考練習題圍繞單元的訓練要素設計,教學目標是什么?寫得非常明確,增強了可操作性。教師對于要教些什么,怎樣教也心中有數了。如《十六年前的回憶》是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個單元安排了兩個語文要素:其中一個是“關注外貌、神態、言行的描寫,體會人物品質”,教師要將語文要素轉化為有效的教學行為,利用好課后思考練習題指導語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練習中進行反復的訓練,得以逐步提高。
1. 關注人物描寫,體會人物形象
在教學《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課文時,教師應抓住李大釗外貌、神態、言行的句子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帶著“李大釗的人物形象是通過哪些描寫表現出來的?”等問題深入思考。首先,出示學習任務單,讓學生用“——”畫出描寫李大釗言行的句子,用“══”畫出描寫李大釗神態的句子,從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李大釗?
在教學“被審時”這一內容,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法庭上,李大釗是怎么樣的?請圈出相關的詞語,從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李大釗?然后指名回答。當學生勾畫出“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色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而慈祥的臉”“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等句子時,教師可以抓住“沒戴眼鏡、亂蓬蓬”等關鍵詞引導學生思考李大釗被捕后遭遇了哪些酷刑,再抓住“平靜而慈祥”“安定”“沉著”等關鍵詞,體會李大釗在經受了殘酷的折磨后依然堅強不屈的內心,深入感受李大釗大無畏的光輝形象。 然后,引導學生總結學法:品讀文段→找關鍵詞→知描寫方法→體會人物品質,采用由扶——放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采用討論交流的學習方式,找出其他人物描寫體現李大釗品質的語句。通過學法指導,學生很快就找出能夠體現李大釗品質的語句,并能抓住關鍵語句體會人物的品質。
2. 學習文中對比的手法,體會人物內心世界
如《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課文,在學生關注人物表現,體會人物品質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關注其他人物的言行,在品讀中感受不同人物表現背后的內心狀態,體會對比起到烘托的作用。如學習“被捕時”這一部分,通過抓住“紛亂的喊叫”“沉重的皮鞋聲”“粗暴的吼聲”“冷笑”“殘暴”等關鍵詞,在朗讀中引導學生體會父親與“匪徒”不同表現背后的不同內心,感受李大釗同志沉著冷靜、臨危不懼的革命英雄形象。然后運用學法進行小組討論,學生不但很快就找出課文中其他運用對比手法的語句,而且很好地體會到這樣寫的好處。
通過如何圍繞語文要素的“教”與“學”為導向,做好“如何落實與把握語文要素的訓練工作,注重語文課堂效率的提升,力求學有所得。此外,教師還應注意抓住核心問題,突出重點,大膽取舍,長文短教。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但掌握了學習方法,而且學會運用,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二、緊扣目標,優化課堂練習設計
在教學中,要注重聽、說、讀、寫知識,但更要注重能力。學習語文無非是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理解是讀的任務,運用是寫的任務,兩者緊密結合。為了落實新課改要求,教師應緊扣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和認知能力進行有針對性地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解決學習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緊扣目標與重難點,教師設計課堂小練筆。如: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具有李大釗品質的人物,如鐘南山爺爺、其他白衣天使、警察、清潔工……寫寫這些人是怎樣為國家作出貢獻的。小練筆時,除了用上“神態、外貌、言行”等人物描寫方法之外,還可以用上對比手法。
課件出示一張圖片,讓學生根據提示完成:鐘南山是我們心目中的大英雄,在疫情爆發時,他(運用人物語言、動作等描寫,突顯人物形象)。在火車上,(運用外貌描寫,突顯人物形象)鐘南山爺爺(運用神態、行為描寫,突顯人物形象)已經86歲的鐘南山爺爺本該像所有的爺爺奶奶一樣(運用對比手法描寫,寫出他與別人的不同之處),可他是那么偉大,在疫情來臨之時,他(寫出對鐘南山爺爺在抗擊疫情這些事跡的感受。)我為我們的大英雄鐘南山爺爺點贊!
小練筆承載著人文價值熏陶和語言表達的雙重訓練。讓學生把在閱讀學習中獲得的方法,能適時遷移到表達實踐中,以此提高其語言運用能力。從完成的習作來看,大部分都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借鑒文中的表現形式和寫作技巧,把這些人物描寫方法和對比手法融入自己的習作里,進一步提高了寫作水平和創造性思維水平。良好的寫作表達能力需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多給學生發表觀點、多進行練筆的機會,讓他們寫下自己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寫作水平就會不斷提高。
三、有效落實課堂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評價是整個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對學生的學習具有診斷、反饋、激勵等功能,達到改善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能夠有效地評析學生學習的狀況。如教學《那個星期天》這篇課文落實課堂小練筆時,教師讓學生根據要求來寫:運用神態、言行、內心獨白等描寫方法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課件出示精彩片段:一天,老師說學校要舉行一次手抄報比賽,獲獎的作品將會張貼在學校的宣傳欄上。我(運用人物描寫,寫出當時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沒想到我的作品居然獲獎了。我(運用人物描寫,寫出獲獎后的心情)。在放學回家的路上,(運用環境描寫烘托我的心情)。
學生完成練習后,教師出示評價單:(1)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來表達情感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2)哪個詞用得好,為什么?(3)句子是否通順?如何修改?(4)是否有錯別字?教師在熒屏上先后展示佳作與敗筆,然后引導學生點評。通過師生評價、生生評價來對這兩篇習作指出了精彩之處和改進的地方。教師的評價猶如黑夜里的一盞明燈,給了學生自信和力量,開啟學生走進文學殿堂的大門。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落實課堂教學規范,把握語文要素,改變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探究知識,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全面提高,構建出高效閱讀課堂。
參考文獻:
[1]楊揚.淺談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4(10).
[2]王曉琴.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