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蘭
【摘要】閱讀教學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比巨大的部分,提高其教學質量與效率對語文課程教學的改善而言意義重大。鑒于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在學生主體地位、閱讀方法傳授、教學模式與方法創新優化、個性化拓展等方面存在一定問題,教師一定要從實踐出發,積極探索相應對策,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重視閱讀方法傳授、創新教學模式方法、促進學生個性化拓展等措施推動閱讀教學的有效改善與優化,進而推動教學效果改善并助力學生成長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個性化
發展閱讀能力是每位初中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都應當完成的基本任務,這既是學生持續學習的基礎,也是促進學生終身成長與發展的關鍵,更是當代社會對青年提出的基本要求。然而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還有著一些無法忽視之問題,嚴重影響教學實效,并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必須盡快采取合理而有效的對策進行處理。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教學效果難以完全令人滿意,并不利于學生語文成績、閱讀素養的有效提升。總體來看,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包含以下四點:其一,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由于初中學生語文基礎薄弱、文字理解能力較差、生活經驗積累不足、閱讀方法掌握不到位等原因,學生往往難以完全獨立地完成閱讀活動。這導致部分教師習慣性地主導閱讀教學過程,導致學生難以自主進行閱讀,不僅會嚴重消磨學生興趣,還會導致學生逐步失去在閱讀中自主思考、探索、體驗的積極性。其二,忽視閱讀方法的系統化傳授。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往往是從文本出發,帶領學生理解文本內容、感受文本情感等,卻在此過程中忽視了對閱讀方法的系統化教學。這導致不少學生在大量閱讀后依舊難以形成系統化的閱讀方法結構體系,難以實現閱讀水平的切實提升。其三,教學模式和方法陳舊單一。部分教師缺乏良好的創新意識,忽視了多樣化教學方法對改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閱讀方面的積極作用,而是長期沿用帶領學生閱讀并講解的單一方法,并不能取得良好教學成效。其四,忽視學生個性發展需要。新時期背景下,初中教育需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成長。然而語文閱讀教學受限于課堂時間和學生數量,再加上教師缺乏良好的個性化教育意識,忽視了課外個性化拓展閱讀的可性能,導致閱讀教學過于統一化和標準化,并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二、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基于多年教學實踐和經驗總結,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有以下幾點。
1.引導學生自主閱讀
讓學生自主閱讀是保障閱讀教學效果的基礎。教師一定要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基礎,以鼓勵和指導學生自主完成閱讀活動為要點,促使學生充分感受閱讀的樂趣和魅力,培養學生樂于閱讀、堅持閱讀的良好習慣。
例如,在教學《春》這篇課文時,教師為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前準備好了大量春天的照片與視頻,這些素材均來自著名的景點或者學生周圍常見的景色。課堂上,通過多媒體展示這些素材并進行教學導入,能夠借助生動美麗的春天景色一下子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并將學生對春天美景的興趣轉化為對課文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產生探究課文是怎么通過文字將春天美景表現出來的好奇心。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鼓勵學生結合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帶上想象去閱讀課文,將具體的文字與大膽的想象進行有機融合,帶給學生不一樣的閱讀體驗。通過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閱讀教學,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并在興趣的驅動下聯系生活經驗進行閱讀和探索,準確理解文中生動形象的詞語和句子,掌握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體會自然之美,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
2.重視閱讀方法傳授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當對閱讀方法進行系統化傳授,從文本出發,對其中蘊藏的閱讀方法和技巧進行提煉、總結,并在教學過程中盡量貼合教學進度、學生實際情況等進行傳授,引導學生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高效閱讀。
例如,教學《散步》這篇課文時,教師對課文進行分析,并對敘事性散文閱讀方法進行總結,指導學生圍繞這些方法與內容進行閱讀和探索。課堂上,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介紹了作者的生平以及寫作背景,從而達到“知人論世”之效。之后,教師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并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敘事性散文的“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事件經過、事件結果等,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在課文中找出相應要素。另外,教師還著重指導學生從分析人物形象、揣摩與鑒賞句子、情感體驗等方面進行閱讀,促使學生基于科學閱讀方法有效理解課文內容,體驗課文所表達的一家人互敬互愛、和睦互助的濃濃親情,感受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揭示中年人對家庭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體悟語言的意境美、對稱美、哲思美等。
3.創新教學模式方法
教師應當積極對教學模式方法進行合理創新,盡可能避免過于單一、死板的教學模式禁錮學生的思想、體驗和想象力,而是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精彩的閱讀體驗,讓學生能夠真正在閱讀中體驗到別樣的樂趣和魅力。
例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時,教師便指導學生基于“思維導圖”進行閱讀。課堂上,教師一邊帶領學生閱讀課文,一邊指導學生繪制相應的思維導圖。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主題,圍繞“作者信息”“主要內容”“散文主題”“散文分析”“散文賞析”等方面繪制導圖,從而理解魯迅對百草園的的喜愛、對自由生活的依戀、對兒時生活的留戀,感受課文表現兒童熱愛大自然的天性與向往自由快樂的心理、揭示私塾老師對學生興趣的扼殺、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損害與束縛,體會百草園的野性快樂與三味書屋的知性快樂,從視覺、聽覺、味覺等方面對課文句子進行鑒賞。通過這種新穎而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改善,原本較為復雜的課文也被學生們所理解和掌握。
4.促進學生個性化拓展
拓展閱讀是初中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課堂以及課外拓展閱讀時,一定要堅持貫徹以生為本,根據學生自身實際情況指導他們進行個性化拓展,以學生感興趣的優質文本、創新方式等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帶給他們良好的閱讀體驗,讓學生能夠通過拓展閱讀開拓視野、實現個性化發展。
例如,教學《桃花源記》這篇課文時,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們學習,帶領學生在閱讀和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理解并積累一些文言實詞,理解課文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的敘事表現手法,鑒賞句子和寫作手法,嘗試感受陶淵明對“桃花源”的希冀和理想,理解“桃花源”所代表的深刻內涵。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教師圍繞學生的文言文基礎、興趣愛好等,為他們提供了不盡相同的課外拓展閱讀任務,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閑情賦》《感士不遇賦》《晉故正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祭程氏妹文》等實現個性化拓展。
綜上可知,為了切實解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教師應當從問題本身出發,積極采取相應對策進行優化,合理改善教學實效。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學會總結與反思,對閱讀教學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行準確把握,進而針對性地加以改善,堅持圍繞學生的學習體驗、成長發展需要等構建高質效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包朔明.淺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文理導航(上旬),2021(1):24,26.
[2]張軍勝.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教育,2020(24):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