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文華,唐寧瀟
(湖南科技大學體育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近年來,體育強國、健康中國等戰略深入人心,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關乎國家未來發展,因此青少年體質健康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體教融合”和“雙減”政策的提出,為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的重要性奠定了基礎。“十四五”規劃指出,要保障學校體育課和課外鍛煉時間,以青少年為重點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和干預。青少年體質健康是一個民族繁榮昌盛的基石,是社會文明不斷進步的體現,是國力提升的重要方面。基于此,本文通過CiteSpace可視化知識圖譜的形式進行研究,為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研究提供參考,以加強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青少年發展。
本文基于CiteSpace可視化知識圖譜分析,以2001—2021年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現狀為研究對象。
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以“青少年體質健康”為主題,時間節點為200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通過篩選得到983篇期刊,并登錄國家體育總局官網,檢索并查閱與“青少年體質健康”相關的國家政策法規以及會議報道等文件,為本文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CiteSpace軟件是基于Java應用程序,以科學計量學、數據可視化為基礎,通過運算呈現科學數據的結構、規律和分布情況的一款文獻可視化分析軟件。本文運用CiteSpace軟件,以“青少年體質健康”為關鍵詞,對經過篩選的983篇論文中的關鍵詞、主要作者,機構進行可視化分析,并制作了可視化圖譜,探索2001—2021年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的重點及發展趨勢,并對其出現的現象進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議。
對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領域的研究現狀以及演進歷程進行深入細致的剖析,揭示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研究熱點以及研究前沿,并為今后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領域,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
將得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和統計,運用相關軟件將數據轉換成圖表的形式,為本文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將提取出來的有關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文獻數據導入CiteSpace軟件,時間為2001—2021年,共生成494個節點和696條連線的關鍵詞共現圖譜,在制作圖譜的過程中,對排名前20 的高頻關鍵詞的頻次以及中心性進行了統計。(表1)
圖譜顯示,“青少年”“體質健康”是社會的關注點。通過表1可知,“青少年”“體質健康”等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其中中心性代表與周圍關鍵詞的關系程度,數值越高關系越密切,可知青少年體質健康成為近些年來研究的主要內容,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加強青少年體育鍛煉,形成切實可行的方法,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體質健康。

表1 2001—2021年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領域高頻關鍵詞統計表
對某項研究領域的前沿分析,是對該學科的最新進展進行預測,對未來的發展趨勢作出科學的判斷,同時制定相應的對策。分析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的前沿,可以為青少年體質健康教育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將所獲文獻導入CiteSpace軟件,得到了近20年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的發展方向。(圖1)

圖1 2001—2021年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領域突現詞統計圖
研究可知,2001—2021年共有18個前沿詞。膨脹系數最高的為陽光體育運動(7.96),其次是學生(4.97)、健康中國(4.44),較低的前沿詞為體質與體育教學(2.16)、校園足球(2.18)。2001—2021年,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健康中國(4.44)、體質健康促進(2.42)為現階段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前沿研究領域。隨著體育強國、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我國學者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研究勢必不斷增多,加大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理論分析,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發展可能會有所改善。
年度發文量的多少能夠間接反映出某一時間段的研究重點。本文對2001—2021年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的發文量進行統計(表2),以直觀反映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的發展速度和研究熱點,對未來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表2 2001—2021年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發文量
由圖2可知,2001—2021年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發文量均處于上升趨勢,并隨著時間推移上下波動,說明隨著目前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青少年體質健康得到了社會人員的廣泛關注,研究學者越來越重視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

圖2 2001—2021年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發文量折線圖
期刊的定位決定著其所刊載的論文所涉及的主題內容。通過對這些期刊進行分析,可以反映出各期刊的定位層面、載文特點以及發文傾向,從而為科研工作者的投稿提供一定的指導作用。本文統計了2001—2021年青少年體質健康相關研究的載文期刊,并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成果的載文期刊分布情況進行分析。對10種期刊進行歸類整理可以發現,體育類核心期刊就占了6種,《體育學刊》和《中國學校衛生》成為主要的期刊來源,占全部來源的47%左右,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學生體質研究主要集中在體育科學領域和衛生領域,《體育學刊》和《中國學校衛生》這些期刊在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研究進展中具有核心主導作用。通過分析,各大知名體育院校的期刊發文量較少,體育院校對某一領域進行開展研究,勢必引起各綜合類院校體育科研工作者的關注,因此知名體育院校需要加強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研究,助力且推動青少年體質健康領域相關研究的進展,并引領時代的發展與進步。
對某研究領域作者發文量統計與分析,可以發現該研究領域的主流核心團體。專家學者能夠推動整個領域的發展,通過學術探討與交流,創新和完善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本文研究從選取的數據庫中統計發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表3)。
由表3可知,發文數量最多的是李寶國9篇,其后是何志文7篇、陳佩杰6篇,其為青少年體質健康領域的發展貢獻了巨大力量。研究可知,青少年體質健康領域的學者之間的連線較稀疏、不夠密集,學者之間缺少學術交流,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還不夠完善,因此需要加強學者間的交流合作,不斷探索與創新,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研究成果,加快該領域的發展。

表3 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作者發文量統計情況
科研機構是科研成果的產生和傳播中心,也是進行科學研究最重要的執行基地,而核心科研機構更是我國科技創新體系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各研究領域中重大的原創性科研成果的產生基地。運用CiteSpace可視化軟件,繪制出2001—2021年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領域的機構合作網絡知識圖譜,可知當前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領域的科研機構缺少合作。圖譜顯示,上海體育學院發文量最多,其次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的主要機構大多數是國內知名院校,通過各大院校的研究可以清楚地了解目前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現狀(圖3)。總體來看,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機構之間合作強度較小,未形成密集的合作網絡,因此應加強各界學者的學術交流,加大機構間的合作,使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的全面發展。

圖3 2001—2021年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領域的研究機構合作網絡知識圖譜
目前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已成為研究熱點話題,健康中國、體質健康促進成為現階段研究的主要方向。但本文研究認為,目前針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的人較多,但核心人員較少,研究人員之間缺少學術交流,發表的論文數量較少,大多是基礎性研究。我國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研究機構較多,但是合作較少,發文量最多的大部分是體育界知名度較高的院校。
建議各界學者在關注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同時,應加強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將青少年體質健康與心理健康有機結合,擴展研究領域、加強創新。鼓勵學術界的領軍人物多參與到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領域中,推動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發展研究,加強學術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實現體育強國、少年強國的愿景。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研究得到體育界的高度重視,建議各大體育知名院校與普通高校跨界聯合,形成全方位的、多領域的“互聯網”研究系統,全面推進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