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思潮的交相激蕩,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極為重視。在各類高校中,師范院校肩負著為國家培養優質教師的重要使命,關系著祖國下一代的發展。首先介紹師范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國家、社會、院校的重要作用,進而從男女比例、生源比例、職業目標、職業道德四個方面分析當前師范院校大學生思想狀況,并從院校、各系、教師、學生自我等方面提出建議,希望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加強師范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培養具有高尚師德、良好品德、知識豐富的未來教師。
[關鍵詞] 師范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 2021年度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高校網絡育人的目標定位和實踐路徑研究”(2021YJ065)
[作者簡介] 白留艷(1985—),女,山西五臺人,碩士,忻州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2)27-0181-04 [收稿日期] 2022-01-06
能否培養出符合時代需要,具有高尚的教育情懷和扎實的學識功底的教師是衡量師范院校的一項重要標準。當前,由于受高等教育綜合化大環境的影響,一批師范院校走向綜合性,而丟失了師范性。而且,在教師資格證考試的熱潮下,大量非師范生也申請參加考試,可能會造成師范生喪失對教師職業的信心及學習教育教學相關知識的熱情,忘記“師范生”的身份,這些都對師范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加強師范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在當今社會,師范院校對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成長和發展作用重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1]。而師范院校培養的教師,面對的對象正是青少年。這就需要師范院校培養出優質合格的教師,為青少年守好門、把好關,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這對于國家、社會、高校具有重要意義。
(一)奮力實現中國夢的需要
第一,加強師范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為祖國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師范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教育、道德法治教育、全面發展教育及師德教育。這些教育有助于個體最終成為一個可靠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師范院校的師德教育和職業道德的培養、教育知識的傳授、教學技能的鍛煉等,有助于培養具有高尚品德、豐富學識、信念堅定的高素質教師,共同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第二,加強師范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證。對師范院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引導學生時刻心系國家、勇于奉獻、矢志奮斗,從而從根本上認同馬克思主義,不被外界所迷惑,堅定理想信念,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成為一個懂理論、有信仰的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
(二)社會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
第一,對師范院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全社會教育發展的基礎,也是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建設的基礎。對師范院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為全社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提供堅實的保障。師范院校大學生具有特殊性,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進而實現客體主體化,引導廣大青少年形成道德高尚的品質。同時,對師范院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保證科學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促進祖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只有教育強,社會發展才能更強。
第二,對師范院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關鍵舉措,也是鄉村教育發展的關鍵一步。鄉村全面振興中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教育。師范院校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一批批愿意為教育奉獻自己、辛勤耕耘的優秀教師。在大學四年的培養過程中,師范院校學生需要通過支教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師范生進入中小學進行支教,可以促進鄉村教育事業的發展。例如,忻州師范學院的大學生去往忻州各縣區、雄安新區和新疆和田地區等地進行中小學支教,不僅促進了鄉村中小學的發展,而且為社會教育的發展貢獻了力量。
(三)院校實現育人目標的需要
第一,對師范院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為師范學生的成長撥開迷霧,幫助師范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正確的“三觀”能夠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起到積極作用,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學習知識,而且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提升其精神境界,進而實現院校的育人目標。師范院校大學生作為校園的主要參與者,其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強烈的求知欲,都對院校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加強師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有利于促進院校育人目標的實現。在這個過程中,傳授知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育人。尤其是師范院校,在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更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讓學生明白“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明白良好的品行、高尚的道德對于每個人的發展所具有的深遠意義,進而培育德才兼備、品學兼優的優秀教師。例如,忻州師范學院的校訓“厚學啟智,修德樹人”,以及校園內的陶行知雕像,都對學校全體師生的行為具有積極影響,從而使全校師生嚴格要求自己,有利于育人目標的實現。
二、師范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存問題
(一)男女比例失衡,心理問題較多
在忻州師范學院中,大多數學生為女生,男生人數很少,總體上男生和女生處于比例失衡的狀態。在這樣男生少、女生多的大環境中,容易出現兩個問題:第一,女生之間容易出現矛盾。有些女生生性敏感,容易感情用事。而且,部分女學生可能會存在嫉妒心強的特點,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很容易出現矛盾。同時,女生喜歡結伴而行,容易結成小團體,造成分裂現象,不利于集體團結。第二,由于男生比例太小,部分男生容易出現心理不平衡的現象,不愿意參加班級事務。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男生缺少展示自己的機會,容易造成男生心理失衡,失去學習、工作的信心,沉迷游戲,浪費時間。
(二)生源比例懸殊,貧富差距較大
在學校中,學生來自祖國的大江南北,而且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少部分學生來自城市,生源比例懸殊。這帶來的一個不可避免的情況就是學生之間會存在貧富差距。當貧富差距的情況出現時,如果沒有正確引導,會出現以下問題:第一,經濟情況不好的學生,可能會產生自卑心理,情緒消沉低落,甚至做出不理性的行為,例如校園貸。而一旦深陷校園貸,會給這些學生及其朋友、家庭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和經濟壓力,甚至會造成意料之外的后果。第二,會影響班級的班風、學風,甚至是整個系、整個學院的風氣。如果一個班級學生的貧富差距比較大,教師沒有積極引導,有可能會導致家庭經濟情況好的學生沉迷游戲,缺乏學習的動力,虛度大學四年的光陰,如果有學生存在從眾心理,或者是攀比心理,可能就會影響整個班風,形成不好的風氣,不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職業目標迷茫,缺乏內生動力
職業目標的確立對于個人發展具有引領和明確方向的作用。忻州師范學院對未來的職業目標是從事教師或者是與教育有關行業的學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這種師范生的身份及師范院校的氛圍,能夠使他們有前進的動力,充滿對知識的渴望,從而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時間積極掌握理論知識,增強實踐能力,訓練教學技能。但是,由于部分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也有被迫到忻州師范學院讀書,不想從事教育工作的學生,這些學生對于教師這一職業沒有很強的認同感,而師范院校所具有的“師范性”會使他們對未來缺少希望,方向迷茫,沒有明確的職業目標,缺乏前進的動力。甚至有部分學生會由于自己的職業目標并不是當教師,從而不注重課程學習,而一味地參與社會實習、兼職,荒廢了自己的學業,最終導致大學四年這段本應該學習的大好時光被白白浪費。所以,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鼓勵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之后,再通過實習、兼職等途徑,尋找自己的方向,明確目標,不斷奮斗。
(四)職業道德弱化,教師技能較差
一直以來,人們對于教師的道德要求都很高。但是,部分大學生在高考的影響下,會產生追求高分的學習態度,對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沒有過多關注和重視。同時,學校中“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相關課程都是選修課,學生抱著“六十分萬歲”的態度學習,不能熟練掌握教育相關知識,且沒有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專門課程進行系統學習,造成學生對教師職業道德認識不全面、理解不深入,只重視自己的學習分數,對自己的道德培養逐漸忽視。同時,在大學期間,不少師范生不能專研教學理論與技能,導致專業基礎不扎實,教學技能不過關。例如,在實踐學習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僅為了完成任務,并沒有做到認真實踐,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學習結束后,部分學生的專業技能并沒有得到提高。例如,在扶貧頂崗實習支教過程中,一些學生就暴露出普通話不標準、三筆字不過關、教學管理能力和組織能力不具備等問題。
三、加強師范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要提高師范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首先要從師范院校本身出發,發揮好院系及教師的作用,并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從而培養知識扎實、能力突出、有高尚品德和教育情懷的優秀教師。
(一)院校:開展教師職業道德課程,加強師范文化建設
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建設時,師范院校要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任務,“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2],用立德樹人嚴格要求教師和學生,注重教師的師德建設。
第一,開設教師職業道德相關課程,要注意必修與選修相結合,采取必修為主、選修為輔的原則,選修課要在自愿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程。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可以采取體驗式教學,讓學生盡早適應教師角色。同時,可以邀請德高望重的老教師參與課堂,增強學生的教師情懷。第二,加強師范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師德氛圍。師范院校必須根據學生、地理位置、當地的人文資源促進高校的師范文化建設。第三,利用校園公眾號、各類學生公眾平臺及大眾傳媒,促進師德教育深入人心。在網絡時代,對學生進行師德教育,要創新教育方式,增強師德教育的趣味性和豐富性。例如,忻州師范學院可以充分利用短視頻的力量,以抖音、快手短視頻為載體,向學生宣傳師德教育的內容與重要性,以及優秀教師先進典型的教育故事、教育初心,增強學生的教育情懷。
(二)各系:堅持知行合一,加強實踐育人
第一,構建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注重過程完整。從大一到大四,學校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開設不同的實踐教學課程,才會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提高技能。第二,搭建實踐平臺,推進實踐育人體系建設。各系首先要引導社團組織發展的方向。社團活動雖然是以學生為主體,但是也要注重教師引導。基于正確的發展方向,根據專業成立不同的社團,可以邀請相關教師進行指導管理,同時培養一部分學生的管理能力,促進社團的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第三,探索社團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和社團成立的目的具有一致之處,這為二者的結合奠定了基礎。例如,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學生可以積極成立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有關的理論學習型社團,如忻州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以理論宣講為主的君宇德育創新社,通過宣講,有助于加強學生對新思想的理解,傳播新思想,弘揚正能量。
(三)教師:因材施教,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第一,認真觀察,了解情況。教師應當對師范院校學生的性格心理特點、生活學習狀況、城市與鄉村生源有一個把握,及時了解不同地區、不同學習狀況、不同專業可能遇到的困擾,提前幫助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第二,分門別類,因材施教。同時要注意到男生和女生不同的性格特點,針對男生和女生各自遇到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教育。對于女學生,教師要做到細致、耐心,增強對學生的信任;對于男學生,教師要做到鼓勵、指導,鼓勵男學生抓住機會展示自己,提高自信心。并且,在此基礎上,做到換位思考,感同身受。從學生所處的條件分析其思想和行為的合理性與不合理性,進而進行一對一的指導,促進師范院校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第三,鼓勵學生勇于投身社會這個大課堂,在實踐中增強學問、增長本領。要特別注意,在實踐過程中,尊重教育對象的個性差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性格特點,讓學生進行分類的社會實踐,幫助每一位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實踐活動,從而達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四)學生:調整心態,提升自我
首先,學生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堅定理想信念。在師范院校中,面對女生比例大、男生比例小的情況,女生要學會處理自己生活中的問題,與同學和睦相處,形成良好的關系,互相幫助,積極向上。其次,師范院校大學生應對教師職業有更深刻的認識,積極培養自己對教師職業的熱愛、自豪感和樂于奉獻的精神。一方面,要積極利用時間進行閱讀,學習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做到不僅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同時,要盡量擴大自己閱讀的范圍,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深度,為成為一個能答疑解惑的教師不斷努力。另一方面,要積極進行實踐,利用實踐的機會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例如:要勇敢登上講臺,在同學面前講課、演講,使自己更大膽、更優秀,為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呂明.大眾文化興起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54.
[2]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2).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of Teache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BAI Liu-yan
(School for Marxism Studies,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Xinzhou, Shanxi 034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interaction of various thoughts, the stat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e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er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training high-quality teachers for the country,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xt generation of the motherland. 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eache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and then analyzes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eache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four aspects: 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the ratio of students, career goals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rom colleges, departmen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mselves, and we hope to work together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eache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ultivate future teachers with noble morality, good moral character and rich knowledge.
Key words: teache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