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略讀課文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補充性材料,與單元講讀課文主題一致,其輔助作用十分突出,這也是學生自主閱讀學習的內容。教師在學生自讀過程中要做出必要指導,利用“加減法”的形式,對略讀課文進行優(yōu)化處理,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提升閱讀效率。在略讀課文教學減法應用時,教師需要從減持目標、簡化設計、突出重點等角度進行處理;在進行加法應用時,教師則需要從讀寫遷移、拓寬閱讀視野、培養(yǎng)閱讀習慣等方向展開優(yōu)化,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法支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略讀課文;“加減法”;價值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2)19-0037-03
引? 言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些略讀課文,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引入“加減法”策略,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習啟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略讀課文是學生閱讀學習的重要補充內容,教師需要在學法傳授、訓練組織、互動評價等過程中給予更多輔助,減持目標、簡化設計、捕捉重點、增加讀寫、拓寬閱讀、強化自讀,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建立學科認知[1]。教師科學應用“加減法”,為略讀課文設計適合的教程和學法,能夠確保學生順利進入閱讀核心,在深度學習中建立閱讀能力。
一、略讀課文教學價值取向
略讀課文是學生自主閱讀的內容,教師要適時給予指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導向,提升閱讀學習效率。化整為零、明確目標、凸顯主體都屬于略讀課文教學的追求目標,對此,教師需要做出積極應對。
(一)化整為零,推進板塊
略讀課文內容是難得的閱讀素材,其教學價值極為豐富。教師要展開教學研究,對略讀課文價值進行深入分析,從知識積累、能力培養(yǎng)、人文精神等方向進行探索,為學生量身定做學法攻略,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在進行板塊設計時,要有化整為零的意識,要求學生讀準讀通、整體感知、圈點勾畫、積累語言,讓學生自行建立學習板塊,以板塊形式展開學習,這樣可以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蝴蝶的家》為例,這是一篇關于小動物的小品文,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展開自主閱讀學習,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關愛小動物的情感。在教學中,教師要適時給出方法指導,讓學生以化整為零的形式,建立不同板塊認知,對文本生字詞、有感情誦讀、內容梳理等方面進行歸結性學習,形成板塊性認知系統,體現化整為零的策略。教師可以為學生指明方向,指導學生分項學習,為學生規(guī)劃清晰的學習思路。
(二)明確目標,整體把握
略讀課文學習目標與單元主題高度一致,教師在梳理目標時,需要有整體把握意識,指導學生結合單元主題展開自主學習,這樣可以形成閱讀宏觀認知,對其他課文的學習也能夠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略讀課文強調學生的先學意識,所以教師要充分放權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研讀學習,并適時傳授一些自主學習的方法,這有助于學生樹立大局觀,形成閱讀思維。此外,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布置學習任務,體現目標探索原則。例如,在教學《蝴蝶的家》時,教師要將學生需要掌握的重點字詞、朗讀要求、內容和情感等要素列出,讓學生進行系統性學習,并強調閱讀學習的重難點,提出閱讀學習的要求,傳授閱讀要領,為學生順利進入自主閱讀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學生有明確的閱讀目標后,會對文本內容進行整體把握,有清晰的閱讀思路,有助于培養(yǎng)自覺學習的意識。
(三)凸顯主體,開啟思維
略讀課文是學生自主閱讀的內容,教師對此要有清晰的設置,在什么地方進行干預和指導、在什么時機進行調度和調整,都要有科學的調研支持。教師要給學生規(guī)劃清晰的閱讀路線,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展開自主性思考和互動,以順利開發(fā)學習思維,構建完善的學習認知體系[2]。略讀課文不是可有可無的閱讀,“略”而“不略”是基本原則。教師對閱讀目標進行細化處理,引導學生展開深度思考和探索,都能夠為學生帶來一些學習啟示。例如,在《蝴蝶的家》的語言鑒賞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自發(fā)進行閱讀討論活動,共享鑒賞經驗,將閱讀學習推向高潮。為給學生提供一些助力支持,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典型詞語、句式、主旨、寫法、色彩、文體等角度展開思考,這樣可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鑒賞體驗。在學生具備一定的鑒賞基礎后,教師要適時出手相助,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習啟示,確保鑒賞學習的順利開展。
二、略讀課文減法教學攻略
教師科學應用減法做教學設計,圍繞目標減持、設計簡化、重點篩選等方向進行具體組織,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習提示,以提升略讀課文的閱讀效率。
(一)借助提示,減持目標
略讀課文都有前文提示,這是學生閱讀學習時需要關注的重要信息。略讀課文沒有課后練習設計,其閱讀提示是唯一可以參考的內容。學生進入閱讀環(huán)節(jié)時,需要對這些提示信息進行具體研究,以便找到最佳的學習切入點。略讀課文與講讀課文有一些不同,教學目標設計要用到減法。因為略讀課文是學生自行閱讀學習的內容,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學習目標時,要做好減持操作,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
例如,在學習《女媧補天》這篇課文時,學生要先閱讀前文閱讀提示。教師可以適時提醒:這個提示對閱讀提出要求,要求對課文進行細化處理,對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進行梳理,理順故事線索,閱讀時要做好情節(jié)歸結,學會復述這個故事。學生接受任務后,開始有重點地展開閱讀和思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沒有過多涉及其他目標,只是從故事情節(jié)梳理、故事講述角度做要求,讓學生自然進入學習環(huán)節(jié),在針對性探索中建立學科認知。
(二)遵循提示,簡化設計
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略讀課文學習時,要對教學程序、學習活動、互動組織、課堂訓練等環(huán)節(jié)進行簡化處理,讓學生自然進入學習核心[3]。在前文的閱讀提示中,教師可以獲得一些設計信息,為學生規(guī)劃清晰的閱讀學習路線。在略讀課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對學生進行太多干涉,簡化教學設計成為必然要求。只有當學生遇到無法解決的閱讀問題時,教師才可以給予必要的幫助。
例如,在講述《女媧補天》這個故事時,學生需要發(fā)揮想象力,對故事進行延伸設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閱讀提示做進一步分析,對想象內容進行重點要求,讓學生討論設計五種彩色石頭的搜集途徑。教師要深入課堂,傾聽學生的講述,對學生的講述情況進行觀察,及時給予方法指導。學生通過想象思維,能對故事進行延伸處理,為略讀課文閱讀打開一扇新的大門,使學習體驗更為豐富,學習認知也更為系統。
(三)緊扣提示,捕捉重點
略讀課文前文提示內容不多,但提供的信息不少。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會提煉信息,抓住一些主要信息展開閱讀設計,這樣可以大幅度提升閱讀效率。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閱讀悟性等都不同,略讀可以帶來的補償作用也體現在不同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做好個性應對,抓住更多思考和互動的機會,對這些閱讀內容進行科學分析,以達到最佳補償效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閱讀提示進行重點分析和針對性提示。例如,《女媧補天》閱讀提示中有對故事情節(jié)的梳理,也有對故事講述的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展開閱讀學習時,可以要求學生利用網絡搜集相關故事信息,并將這些信息進行交換。學生對神話故事有主動講述的意愿,對網絡故事信息搜集有操作熱情,在任務布設后都能夠積極行動起來,將搜集的信息進行共享。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要適時做出一些延伸提示,讓學生借助網絡展開延伸閱讀,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三、略讀課文加法教學策略
教師合理應用加法教學攻略,從遷移讀寫、延伸閱讀、強調自讀等方向展開操作,能為學生帶來更多主動學習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4]。
(一)讀寫遷移,增加積累
略讀課文教學指導有不同攻略,教師科學使用加法進行設計,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習啟示,提升閱讀效率。如對于讀寫遷移訓練的設計,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閱讀實際,推出一些讀寫訓練任務。這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閱讀體驗,還能夠幫助學生增加知識積累。閱讀是典型的“輸入”,而寫作則是“輸出”。略讀課文為學生“輸入”提供機會,所以教師要做好對接設計,讓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讀寫訓練,全面提升學習品質。教師要適時做出布設,引導學生展開創(chuàng)意寫作,促進學生閱讀認知的內化。例如,在教學《故事二則·扁鵲治病》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讀寫訓練:“‘扁鵲治病’是一篇古代小故事,具有清晰的線索,請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了解情節(jié)的發(fā)展。借助這樣的問題,自行創(chuàng)編一個小故事,體現鮮明的線索推進特點。”學生對創(chuàng)編小故事有一定興趣,能夠展開互動交流,展示自己的寫作,使課堂學習氣氛活躍起來。教師設計故事創(chuàng)編任務,要求學生運用多種學習認知展開實踐,確立故事主題、設計情節(jié)、塑造人物、滲透哲理等,都能夠形成歷練契機。經過一番思考和討論,學生大多能夠找到明晰的寫作思路,這說明教師的指導是比較成功的,能夠順利啟發(fā)學生的讀寫思維。
(二)延伸訓練,拓寬視野
略讀課文能夠為學生提供閱讀素材,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閱讀提示,鼓勵學生借助多種信息渠道展開拓寬閱讀學習,以提升閱讀效率和品質。教師可以提供一些關鍵詞,讓學生展開閱讀素材收集,這樣能夠為學生提供最適合的閱讀內容,滿足學生的閱讀學習需求。例如,《扁鵲治病》是一篇哲理性故事,闡述“諱疾忌醫(yī)”的害處。通過閱讀,學生能夠順利建立個人判斷和理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閱讀文本后,設計一幅或者多幅插圖,將這個故事進行立體呈現,準備參與集體展示活動。學生對繪本創(chuàng)作有很高的興趣,在閱讀故事后,都能夠找到適合的角度展開設計。經過一番準備,學生大多能夠完成學習任務,繪本作品不斷誕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自評和互評活動,讓學生在反復對比中建立學習認知。
(三)強調自讀,培養(yǎng)習慣
略讀課文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需要有設計和組織意識,適時布置一些閱讀任務,提出自主閱讀要求,讓學生順利進入閱讀學習核心,在主動性學習中建立學科認知。閱讀是學生的個體學習行為,閱讀略讀課文的獨立性更強。教師適時加以輔導,主動與學生展開閱讀交流,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習觸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是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追求目標。因此,教師要做好教學設計和指導,為學生帶來學習上的幫助,以提升學習品質。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文本閱讀學習時,要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培養(yǎng)其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閱讀《扁鵲治病》這則故事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讀后感,深度發(fā)掘和分析故事哲理。學生對故事哲理比較熟悉,自然會做一些延伸,結合自身生活認知進行關聯思考,對照自己的問題進行自我檢查,進而展開學習歸結,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深入解析,從中獲得更為深刻的學習體驗。
結? 語
略讀課文是重要的閱讀素材,能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習機會。教師要適時進行干預和指導,組織學生開展閱讀訓練,大幅度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科學應用“加減法”展開教學研究,為略讀課文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創(chuàng)新機會。教師要做好教學探索和研究,圍繞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展開教學設計,針對學情進行教學調整,以提升教學適合性,全面落實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周文俠.抓住“扶手”開展略讀課文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2022(02):54-56.
余珍磊.略讀課文的教學策略分析[J].小學語文教學,2021(32):30-31.
羅淑嫻.統編教材略讀課文教學實踐思考[J].新課程,2021(43):157-158.
張瑩.輕重分明,提高效率,談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策略[J].教育界,2021(39):59-60.
作者簡介:黃暉妹(1969.7-),女,福建南平人,任教于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和平小學,一級教師,大專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