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軍
(甘肅省通渭縣平襄初級中學,甘肅通渭 743300)
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是目前我國初中數學教學面臨的一個重要難題。通過長期的實踐總結,我們發現課堂提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提問作為學生和教師之間溝通的橋梁,可以及時地反映出學生的聽課情況,同時對學生存在的一些錯誤認識,教師能夠及時進行更正和補充。總之,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進而更好地實現數學教學目標。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問”,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也是思維的動力。提問是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心智、思維發展成長的階段,所以教師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科學地引導學生思考,通過提問來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問—解答”的過程能夠促進師生互動交流,改善課堂教學氛圍,還能夠讓學生思維處于良好的運作狀態,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思維的形成,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學生對于數學學習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也有了一定的數學基礎,但是在更加深入的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難點知識。這些知識如果不能被妥善解決,那么將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信心,使他們把數學知識看成一座難以跨越的高山,一旦產生這種心理,不利于后續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提問可以體現重難點知識,可以對學生予以心理上的提示。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提出問題并及時引導學生解決問題,那么學生就會產生一種攻克難關的快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在實際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會出現一種問題就是課堂教學的規劃不夠合理。在此背景下,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拖延教學進度,總是拋出問題后就直接給出答案,長此以往導致課堂氛圍不活躍,嚴重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展,打消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教學質量得不到提升。對于這種教師自問自答的情況,筆者從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可能涉及以下幾個方面:(1)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超出了學生的能力范圍,導致學生不知道如何作答。很多時候教師在進行數學問題提問的時候通常針對的是重難點知識,并且這些知識比較難,導致學生沒有時間去探討和研究,無法給出正確答案。而這種過難的問題所導致的挫敗感也直接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因此這樣的課堂教學提問對于數學教學來說沒有絲毫的益處。(2)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表達不夠精練、思路不夠清晰,導致學生不理解題目的真實含義,無法及時作答。
在教學的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會提問一些學生普遍熟悉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學生脫口就可給出答案,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滿滿的成就感,同時也能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然而,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順利開展教學活動會經常性地提出簡單的問題,導致學生逐漸產生一種數學知識非常簡單的錯覺,從而放松對數學知識的進一步學習。這種教學方式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也無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通過研究教學實例可知,學生上課時的心理會受到課堂氣氛的影響。在教學中營造民主、輕快的氣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提問是促進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的常用方法,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提問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形成創新思維能力,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狀況及時做出調整,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活動中。同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主動地思考問題,對某些知識點提出自己的想法,最終在問題的驅動下學到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師生關系,促使學生在愉悅、民主的學習氛圍中逐步提高自學能力、增強自學意識,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堂提問并不是為了問而問,而是一種有目的性地設問。提出的問題一定是具有創新性與標志性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同時提出的問題要服務于整個課堂,能夠幫助學生學習課堂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因此,初中數學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提問內容,如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準備:(1)緊跟課堂學習內容;(2)擴展當堂課程學習的廣度和深度;(3)促進學生思考,激發學生興趣;(4)具有代表性,通俗易懂、簡潔明了。
一般來說,課堂提問并不是簡單地隨口問,而是需要在明確課堂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做好提問設計。提問必須遵循課堂提問的普遍性原則:(1)開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2)促進思維發展,指引思維前行方向,提升學生的課堂注意力;(3)輸出教學信息并獲得學生學習進程的信息反饋,從而明確教學進度,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4)全面落實因材施教原則,不斷提高教學質量;(5)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要想借助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數學知識、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必須把握好提問的目的性。一方面,教師要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促進師生間的互動與交流,引導學生主動提出質疑,進而在不斷探索中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另一方面,抓住學生注意力,讓學生主動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成效。除此之外,初中數學教師還需要不斷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最害怕的并不是學生學不會,而是學生將某個知識點學“死”了,這對學生將來的發展會造成極大的阻礙。因此,初中數學教師需要通過課堂提問不斷引導學生,讓學生學會對一個知識點靈活運用。例如,在學習“多邊形內角和”的知識時,對于多邊形內角和的求法,教師可以先提出一些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看誰想出的方法最多、回答得最好,并給予學生適當的獎勵。這種“提問—回答—講解”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總之,課堂上任何一個問題都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許多教師在對課堂提問進行研究的時候通常認為問題本身十分重要,對何時提問、如何提問卻非常隨意,認為其沒有研究價值。其實不然,只有確保提問恰到好處,才能夠突顯其藝術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想確保提問質量,除了要有效設計問題、突顯提問目的性之外,還要找準提問時機,抓住切入點。首先,要在課程導入階段提問,激發學生探究興趣,活躍其思維,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其次,針對知識的重點提問,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切入點,把學生引導至問題的核心,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最后,針對知識的難點提問,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剖析問題以便將知識化繁為簡,進而更好地理解知識。當然,有效提問還有許多切入點,如針對知識模糊處提問、結尾處提問等等,因此教師只有充分抓住提問的時機和切入點,緊扣內容,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實現高效教學。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當中,大多數教師都只是注意課本知識的教授,教學生如何利用方便快捷的方法解決問題,卻鮮少有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知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數學知識也不例外,數學知識在本質上是對生活中各種資源的探索,因此教師可以在數學教學中引入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將枯燥的知識轉化為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欲望。具體來說,在課堂提問環節,教師可以將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與數學問題相結合,在便于學生理解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直線”相關知識的過程中,“點與直線的位置關系”這個知識點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有可能將“點與直線的位置關系”與“直線公理”混為一談,所以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加入生活實例,便于學生對這兩點知識進行區分與理解。教師可以先提問學生對于點與直線的位置的看法。學生甲說:“將太陽視為點,地平線視為直線,太陽升起位于地平線上時,則‘點在直線上’,太陽超過地平線則認為‘點在直線外’。”學生乙說:“火車正常運行時,火車與軌道可視為‘點在直線上’,如果火車偏離正常行駛軌道,則‘點在直線外’。”學生丙說:“把穿手鏈的珠子當成點,珠子在手鏈上,則‘點在直線上’,珠子不在手鏈上,則‘點在直線外’。”這些學生列舉的“點與直線的位置關系”的例子,能夠激發自身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促使其他同學也對這一問題深入思考。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枯燥乏味的數學概念變得具象化,同時也營造了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雖然教師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會采取分層教學有針對性的提問,然而課堂時間有限,倘若教師在各個環節均注意分層的話,很可能導致教學任務無法完成。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整體情況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提問,幫助學生一點點、一步步地理解并突破知識的難重點。在針對知識難點展開提問的時候,教師也要掌握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問題層層遞進,使學生能夠一邊理解一邊消化。例如,在教學“幾何證明”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題目:“已知在△BCD 中,∠B=108°,BC=BD,CE 平分∠BCD,求證:CD 與BC+DE 的關系。”對于這個問題,學生無法通過已知條件直接得出答案,這時就需要將問題進行分解細化,如第一個問題猜測三個線段的關系,第二個問題是如何分解CD,第三個問題是將分解的CD 與BC 和CE 找對應的關系,然后做最后的證明。問題的設置是層層遞進的,能夠將學生引向深入學習,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的重難點內容。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部分教師只注重對學生進行提問,利用提問來引導學生學習與理解數學課本中的知識,并且以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與解題能力。這種方式的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的水平,但要追求更高的教學質量,教師就應注重提問的反饋與評價。重視問題反饋與評價有利于教師反思教學過程,并針對學生提出的不同類型的問題及時地調整授課方式。
這種方式可以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緊密,教師可以更及時地了解到學生在學習中的需求與疑惑,及時掌握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用適當的方法訓練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程度,并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此外,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回答時,要注意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要表揚,對回答錯誤的學生要鼓勵:指出正確的部分,然后再指出錯誤的部分,并對錯誤進行指正,提醒學生下次遇到此類問題時要仔細思考。教師也可以讓其他同學對學生回答進行評價,引導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在數學學習中找到自信與樂趣,保證數學教學活動的質量。
綜上所述,提問藝術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極為重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及時有效地融入提問可以改變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負責講、學生只負責聽”的模式。只要確保提問能夠恰到好處,就能夠真正發揮課堂提問的作用。有效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融入課堂中,進一步掌握知識的難點與重點內容,從而提高學習的質量與效率。教學是一門思想與行為的藝術,需要廣大教師認真對待,深入理解提問的藝術性,掌握提問技巧與方法,讓這門藝術成為一顆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