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華
(甘肅省武威第六中學,甘肅武威 733000)
新高考背景下,語文考查中更加關注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綜合素養。基于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應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解放出來,指向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從傳統“教教材”的模式下解放出來,立足于教材內容,對教學資源進行拓展和延伸,拓展學生的知識廣度和知識深度。同時,結合新高考的要求,教師還應從傳統的教學手段中解放出來,優化和改進課堂教學,使得學生在針對性的教學中,真正提升新高考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實現語文學科“立德樹人”的育人要求。
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負責設計教學方案、組織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自身具備的觀念直接決定了教學行為,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尤其面臨新課改、新高考下的相關要求,必須樹立與其相契合的教學理念,才能在先進、科學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開展課堂教學。但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以傳授基礎知識作為指導,忽視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新高考的要求充分凸顯了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更加關注學生的綜合素養。要求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應緊緊圍繞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科學設計教學目標、組織課堂教學。縱觀當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由于部分教師尚未從應試教學理念中解放出來,在設計教學目標、開展課堂教學時,只關心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只關注學生的應試技能,忽視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思維、能力、情感發展。同時,由于教學目標中缺乏綜合素養,致使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立足點也出現了明顯的改變,常常只限于教材內容、基礎知識中。
新高考視域下,對語文考查的方向也出現了明顯的轉變:語文考查不再局限于語文教材中,考查內容出現了明確的改變,朝著開放性、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基于新高考下語文考查方向的轉變,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立足于教材內容,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中,還應不斷拓展和延伸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但在調查中發現,由于高中語文教師對新高考、語文綜合素養研究不夠全面、深刻,致使其忽視了教學內容的調整和優化,一味地局限于教材內容中,以語文基礎知識點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忽視了語文教學內容的拓展,導致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少之又少。這就限制了學生的知識面,也阻礙了語文核心素養的落實,難以真正滿足新高考下的教學要求。
教學手段是傳授知識、達成既定教學目標的關鍵,尤其是在新高考視域下,各種各樣的新型教學手段應運而生,如探究式教學、情境教學等,唯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選擇一種或多種教學手段,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但在當前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由于部分教師盲目束縛在知識輸出理論中,在語文課堂上一味地進行知識灌輸,圍繞知識點進行講解,而針對新課改下的多媒體教學、情境教學、合作探究教學、生活化教學的應用不夠。在這種單一化的教學模式下,致使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較為枯燥,難以喚醒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縱觀新高考下的教學改革,從表面上是教學方式的變革,實際上則是教學觀念的改變。這主要是因為理念是行為的先導,語文教師具備什么樣的教學理念,就會在教學觀念的引導下,出現相應的教學行為,最終產生特定的教學結果。因此,面對新高考下的要求,傳統的知識輸出式、應試教學觀念已經落伍,唯有從思想上進行創新,才能契合新高考的要求。同時,在新教學觀念的引導下,結合既定的語文教學內容,優化課堂教學設計,選擇一種或多種教學方式,增強語文學科的魅力,使得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以《記念劉和珍君》教學為例,面對新高考下的教學目標,教師必須要結合語文核心素養下的要求,給學生設計知識、能力、思維、情感等多重目標,旨在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新高考教育模式下,教師還應摒棄“灌輸式”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靈活開展教學,旨在實現高中生的高效學習。另外,在新高考教育理念下,還要轉變育人的理念,不僅要思考學生是否掌握了語文知識,還應關注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以更好地滿足新高考下育人要求。
新高考下,要想真正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要立足于語文課程目標,對現代化教學理論、教學實踐進行研究,科學確立語文課程目標,才能在教學目標的引領下開展課堂教學,旨在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首先,高中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之前,應通過多種途徑,了解高中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語文學習效果等,精準把握高中生的學習需求。其次,新高考視域下,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還應堅持“自主創新”的原則,不僅要立足于教材上的內容,還應結合高中生的學習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或者對其進行刪減、增加等,重點講解關鍵知識,并對其進行拓展和補充,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最后,基于新高考下的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之前,還應對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分析,針對高一、高二的學生來說,應以基礎學習為主,旨在夯實其語文功底,強化其背誦、理解、邏輯思維能力;針對高三的學生來說,應以綜合復習作為主要目標,并輔以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
新高考下,對高中語文學科的考查不再局限于教材,不再考查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考查范圍和深度都有所提升,更加關注學生的綜合素養。基于此,還應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資源觀,立足于教材內容,并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全面整合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多種資源,旨在拓寬視野,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一方面,不僅要對課文中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還應緊緊圍繞教材中的某一篇文章,某一主題進行拓展、延伸,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逐漸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以便于學生高效地進行語文學習。另一方面,在新高考背景下,考查中增添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基于此,高中語文教師在拓展教學資源時,還應結合教學內容,增加一些實踐內容,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親身經歷、親身體驗,獲得語文知識、思維、能力的多重發展,以更好地滿足新高考下的要求。另外,面對新高考下的要求,還應積極開展校本課程資源,結合學校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挖掘語文課程資源,并將其與課堂教學整合起來,最終促使學生在語文校本課程資源中逐漸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應指向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從傳統的單項灌輸式教學中解放出來,結合教學內容、高中生的實際需求,積極引入先進的、現代化的教學方式,真正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首先,情境教學法。基于新高考下的要求,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靈活選擇多種手段,創設科學的教學情境,借助特定的教學情境,喚醒學生的內在求知欲望。同時,在特定的情境中,學生也產生了強烈的情感體驗,不僅加深了文章內容的理解,也與作者形成了強烈的情感共鳴,真正實現了語文的深度學習。例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學中,為了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借助現代化教育技術,借助圖片、音樂等方式,給學生構建視聽盛宴,帶領學生在直觀的感知中,沉浸在文本意境中,旨在加深文章的理解,提升學習效果。
其次,探究式教學。基于新高考下高中語文考查方向的轉變,教師在優化課堂教學時,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在主動探究中,達成知識、能力、思維等多重教學目標。基于此,必須改進教學方法,借助問題、任務的引導和驅動,使得學生圍繞探究問題和任務進行自主、互動探究,從而獲得知識,實現思維和能力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為了保證探究學習的有效開展,不僅要關注探究任務和問題的開放性、探究性、啟發性,還應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指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圍繞教學任務進行探究學習。例如,在《祝福》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借助探究式教學模式,給學生設計出具有探究性的任務,即“祥林嫂為什么前后出現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魯迅想借助這一改變說明什么”。接著,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圍繞問題進行思考,結合思考中形成的觀點進行討論等,最終在群策群力中完成語文知識的高效學習。
再次,實施生活化教學。面對新高考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要求,還應堅持“理論聯系實踐”的原則,尊重語文與實際生活相統一的關系,將生活中的素材融入教學中,或者帶領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完成語文知識的學習,并實現語文知識的靈活運用。例如,在主題為“平凡的愛”的寫作訓練中,面對新高考的要求,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指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出發,挖掘自己在現實經歷中的素材,并將其整合到寫作中。
最后,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教育現代化背景下,教師應明確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師的“左膀右臂”。基于此,可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融入多媒體、微課、翻轉課堂,使得學生在現代化教學中,完成語文知識的高效學習。例如,在《鴻門宴》《廉頗藺相如列傳》《林黛玉進賈府》等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教育價值,將與其相關的教學視頻展示在學生面前。如此,徹底解決了傳統語文課堂枯燥、無生機、無活力的弊病,真正提升了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面對新高考下的要求,語文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還應立足于語文學科的內涵,關注其背后蘊含的傳統文化,使得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最終使其明白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基于此,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應對教學內容中蘊含的傳統文化資源進行全面、深入的挖掘,并以此為中心開展課堂教學。例如,在《勸學》《師說》教學中,就可以針對其中蘊含的尊師重道文化作為切入點,開展傳統文化教學;在《陳情表》的教學中,可借助文章中的孝道文化、忠誠文化對學生開展教育;在《離騷》的教學中,應著力挖掘其中蘊含的愛國主義因素,對學生實施針對性的教育。如此一來,通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融合,促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提升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真正落實新高考下的教學要求。
面對新高考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要求,高中語文教師還應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功能,結合教學評價的結果,及時發現現行教學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并對其進行調整和優化,使得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同時,通過有效的教學評價,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其將自己的學習狀態調整到最佳。基于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結合新高考的要求,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進行優化、改進。一方面,構建多元化評價標準。新高考下,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能局限于學生的語文成績,還應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思維是否得到發展,綜合學習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是否在學習中形成了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等,使得教學評價能夠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情況全面、詳細地反饋出來。另一方面,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還應從“教師評價學生”的方式中解放出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使其在自我評價、相互評價中明確自身在語文學習中的不足。
綜上所述,雖然新高考、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當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不盡人意。當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依然無法滿足新高考下的教學要求,嚴重制約了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面對這一現狀,教師應明確新高考、新課改下的教學要求,從教學觀念、目標、內容、手段、評價等方面進行創新、優化,不斷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