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杰 劉玉江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體育學院
自1995年CBA 開賽以來,已經過了25年,我國籃球聯賽日漸成熟與完善,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一大批籃球人才相繼涌現,并且在國際賽事上大放異彩。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競技狀態的下降,甚至退役,同時我國現如今對于青少年群體的籃球培養模式還處于初始階段,相應的細節并不完善,因此出現了各隊伍的球員實力參差不齊的情況。尤其令人惋惜和失望的事件,當屬世界級籃球大賽中中國隊的發揮,CBA 聯賽中外籍球員統治聯賽的現象。因此,要從根本上提升我國在籃球方面的實力,甚至達到世界實力榜前列,不能忽略且必須要做的工作,便是對青少年群體的籃球培養模式進行改進和優化,加大功夫完善培養模式。
本研究以婁底地區青少年籃球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為研究對象展開。
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
1.管理體制
婁底地區青少年群體籃球技術培養工作,是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的,分別為政府體育管理系統、社會體育管理系統,此項工作為婁底體育管理體系的組成部分之一。政府體育管理系統同樣由兩個主要部分構成,分別為體育管理系統、學校教育管理系統。婁底所涵蓋地區的體育局構成了體育管理系統,主要是負責其管理地區的運動選材、運動訓練、運動競賽,在其專門體校完成,同時又負責其升學事宜。上層管理組織是湖南省教育局,下層則是各地區、縣教育局,統一管理婁底地區不同中小學校內部,有關籃球人才培養的工作,同時還涉及人才對外輸送和管理工作。社會體育管理系統各項工作開展的指導和監督工作,是由政府體育管理部分負責的,這部分系統主要指籃球俱樂部,以及社會中存在的民辦籃球培訓組織。綜上,婁底地區籃球人才培養管理組織系統主要由體育系統、教育系統和社會系統組成,其整體組織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婁底地區青少年籃球人才管理體制
2.競賽制度
現如今,婁底地區針對青少年群體的籃球培養和訓練模式有三種主要類型,分別為:一種是學校負責的校園訓練,按照教育階段的不同,可分為小學籃球興趣班——籃球特色中學——大學籃球隊的校園訓練;另一種是由體育教育系統負責的婁底市體育學校的系統訓練;還有一種是社會方面人才培養機構,比如籃球俱樂部、籃球訓練班等。以上提到的這三種主要類型,目的都是為了對青少年群體進行籃球培養,雖然組織結構不同,但是方向一致。

圖2 婁底地區青少年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競賽體制
為了能夠更好地發展籃球運動,在重視訓練的同時,比賽是必不可少的,這不僅能讓本就缺乏實戰的運動員在能力上會進一步提高,還能讓運動員相互交流和獲得更好的比賽經驗。婁底地區舉辦了相關競技比賽,比如湖南省運會、湖南省高中聯賽,婁底地區少年組籃球賽(小籃球聯賽),采用賽會制,比賽每年一次。婁底地區各級體育局訓竟處負責各體校的優秀運動員選材。參與學生群體均為中學生,以省市兩級和傳統的學校兩種比賽方式,采用循環淘汰制,比賽每年一次,除了競技目的,還有選拔優秀籃球人才的任務。
3.物力資源配備情況分析
由表1可知,從婁底地區青少年籃球后備人才培養各系統擁有的籃球場數量來看,體育系統室內籃球場平均為1.72個,室外籃球場平均為1.58 個,健身房平均為1.44 個,充足的場地設施為運動員的日常訓練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近年來“體教結合”模式的日漸成熟,國家政府對學校也投入大量的力量,教育系統籃球場地設施的無論從質量還是數量上占有優勢,室內場館的占有量平均為0.96 個,室外籃球場平均為3.68 個,健身房平均為0.92 個,但是,現有場地設施也只是基本能夠滿足學校籃球訓練需求,要想提高訓練效果,還需加大室內場館設施建設的投入。在對社會場地走訪調查中,發現各社會機構建設的球場不差于甚至優于學校的場地設施,公共場地的數量也不差。

表1 青少年籃球訓練場地設施調查統計表
由表2可知,婁底地區青少年籃球人才培養的體育體系和教育體系主要由學校經費資助和學生繳費、企業贊助等;社會系統除了企業贊助注冊籃球俱樂部和籃球培訓班外,也有個人承辦的私人業余培訓班,培訓資金的主要來源是學生繳費。隨著市場經濟的擴大,青少年籃球人才的培養越來越與社會相關聯。婁底地區青少年籃球隊的活動經費來源,只有引入社會力量的支持,增強自身造血功能才能改變。

表2 各籃球隊活動經費來源
在青少年籃球人才培養過程中,社會力量同樣重要。人才最終是要走向社會的,在社會中的生活和工作,便是社會培養的過程。很多國家對于社會培養這一方向十分重視,對此給予了充分的支持。這樣不僅能夠減輕政府的負擔,還能在培養過程中增添活力。我國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們應該抓住這一時期。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的力量,借助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增強我國籃球人才培養的活力。
對于師資力量的建設,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市場競爭機制,提高教練員的教學水平。積極培養教練員的能力,對于教練員的選拔和管理必須經過嚴格的把關以及考核,從而保證對球隊訓練的質量,讓教練員具有憂患意識,而不是坐吃山空。
建立科學合理的競賽機制,運動員不斷地參加比賽,不僅可以檢驗出驚人的訓練效果,而且還能夠增加比賽經驗。同時精彩籃球賽還能夠將籃球運動推廣,從而獲得更多的群眾基礎,我國政府可借助社會力量,舉行籃球競技比賽,尤其是針對青少年籃球。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建立科學的競賽體制,以此保證競賽與青少年群體的身心成長規律相符合。
1.上海青少年籃球人才培養模式
在提出體教結合以來,上海一直都是踐行者,較好地打破了教育和體育的隔閡。將體育系統的籃球和教育系統中的學業相結合,資源共享,互相擔當。各部門分工與合作,教育系統負責運動員招生,以及教練員選聘。體育系統負責運動員的訓練。籃球比賽也不再劃分,學生可以自由參加兩個系統的比賽,擴大了賽制結構,讓運動員得到全面的培養。
2.清華附中培養模式
近幾年,清華附中在籃球方面,屢次在全國中學生籃球聯賽獲得優異成績。這得益于所選拔的運動員,所有參加比賽的運動員,一直都是由學校系統培養。學校與體育系統相輔相成,在此過程中,主體是學校,起輔導作用的是體育系統。在小學中積極培養學生的籃球興趣,從而挖掘潛在人才。到了中學階段,在著重文化教育的同時,也讓學生能夠在校內或校外俱樂部進行充足的訓練和培養,讓訓練與學習共同進步,實現科學訓練。
1.新模式的框架
構建以培養文化素養和運動技能兼優的全面型青少年籃球人才為目標,對婁底地區青少年籃球人才培養模式的結構進行科學的調整。顧全人才培養的大局,對于體育系統、學校教育系統和社會系統,加強三個系統之間的緊密聯系。加強溝通與合作,同時抓住社會市場發展的機遇,借助社會各方力量的優勢,構建全方位的青少年籃球人才培養模式,并鼓勵籃球俱樂部走進校園,建立科學合理的競賽制度,保證社會和學校的和諧共處,緊密合作。
2.新模式的培養目標
新模式的目標應該是培養文化素質和運動技能兼優的全面性青少年籃球人才。因此,要從運動員本身出發,充分考慮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特點,圍繞青少年所處的時期來設定近期目標和培養措施。對于社會的不同需求,專門體育系統培養的人才應該是專業技能強,能力出眾,學習能力足夠優秀。學校教育系統應培養具有更加優秀的文化素養水平和較高專業水平的青少年籃球人才。社會機構的目標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也要不斷提高學生的籃球興趣和面向廣大群眾推廣籃球運動。
3.新模式的訓練體制
在新模式中,應以學校教育為主體,社會俱樂部培養為輔,兩者相結合。青少年籃球的信念,既具有學校的特色,又有社會的特色。同時始終貫徹體教結合模式,最終讓運動員在學校教育的大環境中快速成長。重點培養小學生對籃球的興趣,向廣大群眾推廣籃球運動。而對于中學生,則要通過一定方式使其獲得籃球能力的提升,同時在籃球俱樂部的輔助下,還要對籃球具有極大興趣但起步較晚的人進行訓練,避免人才流失。
4.新模式競賽體制及運行機制
新模式的競賽制度應根據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特點來制定,小學階段,因以培養學生興趣和推廣籃球運動為目的開展比賽,多以興趣比賽為主。中學階段,學生的運動技能進步,要保證每一年常規比賽的進行。讓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同時增加學生外出學習比賽的機會。
5.新模式的實施策略
新模式的構建要適應社會發展與經濟發展的需要,使青少年籃球人才培養過程中與社會相聯系,同時又在嚴格的監管下進行培養,隨時進行調整。對一個系統的師資力量,要嚴格進行把關,從開始的選拔到考核,一定要做到嚴謹,各級管理對于基層人才培養的狀況要做到心中有數,管理者也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做到終身學習。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中,善于抓住一切力量,為青少年籃球人才培養注入源源不斷的能量。
1.婁底地區培養模式為:“體教結合”模式、體校模式、籃球俱樂部模式。各類培養模式都存在一定差異。
2.培養系統為:體育系統、教育系統和社會系統。三個系統互相對比,在師資數量和文化結構方面,體育系統居于末位;而在體育器械、活動經費充裕度方面,體育系統則居于首位。
3.培養模式存在問題的方面有:管理體制、競賽制度、資源分配。
1.隨著社會的進步與體育的改革,人才培養向著社會化的方向發展,體育系統中針對青少年群體的培養模式也相應發生了改變,各部門應該轉變思想觀念,對教育系統和社會系統投入更多資源,給予更多支持。
2.培養期間應該加強對負責教育系統教練員的選拔、評估考核更應引起重視,增強師資力量,對于運動員的選材、培養,更加引起重視,資源投入方面要加大力度。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
3.管理體制要確保目標一致、結構精簡、監管到位,在對于訓練上進行科學合理指導和管理,實時監管。在競賽體制上創造出層次豐富、目標指向清晰、組織科學合理的競賽環境。
4.婁底地區籃球人才各系統應打破狹隘、傳統、自閉的人才培養觀念,加強人力、物力、財力之間的交流,建立人才培養過程縱橫流暢,資源分配合理高效的聯合籃球人才培養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當前社會背景下對人才培養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