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莉 胡珠峰 李東金
近年來,為了發展更加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各地積極探索集團化辦學,有力地推動了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
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實驗小學教育集團(以下簡稱“實小集團”)成立于2015年5月,秉持“公平、優質、均衡、和諧”的初心,將“核心理念、管理機制、師資隊伍、評價考核”深度融合,并在提高“內部凝聚力、運作執行力、資源均衡力、發展原動力”的道路上進行了扎實而卓有成效的實踐探索,在“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增強辦學活力、提高辦學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進步。
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是實小集團一貫執著追求的辦學理念、治校方略。為此,學校提出了“學校內涵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生全面發展”的總體規劃,形成了“師資流動、人才選拔培養、教育文化有序傳承、專業知識能力提高、教科研能力提升、課程改革實踐、評價機制革新、學科智庫建設、教師研訓、黨建與業務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十項有效策略,力促校區間師資隊伍深度融合,提高集團資源均衡力。
“個人選擇+集團調配”:師資流動的有效策略
為貫徹《關于推進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意見》,集團制定了《金鄉縣實驗小學教育集團中層以上領導、教師交流輪崗聘任工作實施方案》,在尊重教師意愿歸屬,考慮學校實際,滿足工作需要的基礎上,合理統籌調配名師、骨干教師乃至校長交流輪崗到相對薄弱的集團成員學校任職任教,有力激發了薄弱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潛力,激活了專業進取欲望,進而實現了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與提升,推動學校均衡發展。
“德+能+勤+績+廉”:人才選拔培養的有效策略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為促使學校創新發展、跨越發展、可持續發展,集團實行教育管理型人才和教學業務型人才選拔培養機制,通過建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用人制度,重點在“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面下足功夫,注重抓日常監督及人才培養,以良性競爭機制抓好班子、帶好隊伍,把真正“敬業奉獻、信仰堅定、德才兼備、忠誠干凈、勇于創新、敢于擔當、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高素質專業化優秀年輕干部源源不斷地吸收到教師隊伍中來。
“青藍工程+爭先創優”:教育文化有序傳承的有效策略
為解決教師隊伍建設中的難點,帶出一批新的能師骨干,不斷壯大名師團隊力量,培養更多的“專家型、學者型、科研型、實干型”優秀教師,集團大力實施“青藍工程”,通過“立足實際、科研先行、機制助推、自主發展、爭先創優”,創新和健全“老中青·傳幫帶”模式,實現“青年教師快成長、中年教師再成長、老年教師守好崗”,齊頭并進,協同發展。
“名師+骨干+青年+新進教師”:教師專業知識能力提高的有效策略
為落實教育部2012年2月印發的《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我們實施“一拖三”教師專業知識能力提高工程。其中,“一”是指“一室”即“名師工作室”,“三”是指“三類教師”即“骨干教師、青年教師、新進教師”。以名師工作室為依托,充分發揮名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助推骨干教師、青年教師及新進教師快速成長。
截至目前,集團已擁有濟寧市首批名師工作室“李東金名師工作室”;成立了“金鄉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第五工作站”;組建了“實小集團名師教研工作室”;正在籌建以山東藝術學院戲曲學院院長王文清等京劇及藝體名家教授命名的工作室。
“縣域+集團+校本+個人”四級立體教研:教科研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堅持問題導向,集團每月開展一次大教研活動,真正解決各校區存在的共性問題,強化集體備課,商討制訂下一步工作計劃;每周以集團大教研活動精神為風向標,以名師為動力引擎,立足實際,開展一次校本教研活動;每天一次微教研活動,從微處入手,將新舉措落細落實。
為確保各級教研活動取得實效,集團實行總校長和黨總支書記跟蹤監督跨域教研;集團班子成員包保大教研;各校區中層領導干部包保校本教研;年級主任和學科教研組長包保微教研的層層包保舉措,構建形成了“季季跨域教研,月月大教研,周周小教研,天天微教研”的四級立體教研創新模式,讓教研工作常態化,真正做到“全員參與、全學科參與、全學段參與、全時空參與”。
“構建+實施”:課程改革實踐的有效策略
打造“科研、戲曲、科技、書香、安全、和諧”六大主題校園,是實小集團一以貫之的發展戰略。尤其是“戲曲校園”,在京劇課程構建與實施上,我們堅持“大課程觀”,采取“獨立開課、課程融合、興趣小組、班隊活動、社團組織、參演參賽”六種途徑助推少兒京劇教育良性發展。2011年至今已使萬余名學生深受其益,有5位學生被“中國戲曲學院附屬中等學校”等知名京劇專業院校錄取,參賽劇目每年均榮獲國家級一等獎或金獎,央視戲曲頻道七次走進學校進行了專題報道,育人價值凸顯。
當前,“雙減”迫切呼喚核心素養提質增效,為激勵更多教師投身基礎教育改革,力促教師個人專業發展,集團實施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創建工程。以集團品牌(京劇)發展中心為組織機構,以小學京劇課程的項目成果為范本,引領各校區打造自己的傳統文化教育品牌,形成“少兒京劇、國學經典誦讀、校園腰鼓、書法國畫、圍棋、傳統民間游戲”“實小新六藝”校本課程群落,進而構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校本課程體系。
“維度+指標+要求+手冊”:教師評價機制革新的有效策略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為破解重科研輕教學、重教書輕育人等痼疾,確立潛心教學、全心育人的評價考核要求,集團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積極探索構建可持續性教師評價體系,目前已形成“教師專業思想與師德、教師專業知識、教師專業能力”三大評價維度,以及對應的二級指標、基本要求。
為保障評價體系落地生根,集團又編寫印制了《“卓越教師成長記”——教師成長手冊》,進一步強化教學評價管理,將評價制度精細化、個性化、系列化、程序化、科學化,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以評促發展,積極有效地影響和帶動教師的發展與成長。
“智慧教學+高效課堂”:學科智庫建設的有效策略
充分利用閱讀教學工作站、名師工作室、學科教師培訓基地等有利資源,積極建設各學科智庫,凝練總結智慧教學法,構建完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2022年3月,集團語文名師教研組構建了“271”課堂教學模式;數學名師教研組構建了“136”課堂教學模式;英語名師教研組構建了“R—L—D”課堂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創作能力以及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主動性。
在“集團聯動·共享智庫”中,還構建了“1+N”智慧教學應用創新教學法。其中“1”是指班級多媒體平臺,“N”是指學習金字塔理論、SWDT學習模板、釘釘教學應用軟件、思維導圖設計軟件等。以理論為支撐,以軟件為媒介,以思維導圖為工具,與各學科有機融合,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完整,興趣更濃,效率更高。此做法榮獲2020年“山東省教育裝備創新項目三等獎”。
“線上+線下、地域+校本”:教師研訓的有效策略
由學校出資,選派教師積極參與各級各類大型現場交流培訓,以及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開展的網絡專項培訓、線上教研、遠程研修等活動;培訓結束后,由集團各學科大教研組舉辦匯報課、經驗分享、學習心得等形式不同的交流活動,真正實現了優質資源共享,轉變了教師思想理念,促進了全集團教師整體專業水平的提升。
“黨風廉政+師德師風”:黨建與業務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
學校育人,黨建為魂。實小集團積極探索黨建工作新途徑,建立健全“黨建+”“+黨建”模式,積極探索論證用黨風廉政建設與師德師風建設相結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新模式,實現學校黨建與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深度融合。
今后,實小集團將全面夯實教師發展之基,立足實際,在“教、學、培、研、考、評”中貫徹集團“創建和諧·享受幸福”的辦學理念,全過程、各環節、多層面建立健全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策略,讓每位教師沉浸流連其中并親身體驗和享受到人民教師的職業幸福,鋪就教師專業發展的輝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