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王慶輝
江蘇油田一些低滲和特低滲油藏的孔隙小于4微米,堪稱密不透風。如何深入致密的特低滲油藏孔隙,驅出原油?
江蘇油田工程技術研究院的科研人員打破常規(guī)分子構成方式,極限降低油水界面張力,引入“鎖水”“攜油”等功能,自主研發(fā)了一種分子直徑只有頭發(fā)絲千分之一的納米乳液,宛如一把精致靈活的驅油“掃帚”,鉆入致密孔隙,高效驅出原油。這項技術獲得國家發(fā)明授權專利4件、實用新型專利2件。
截至目前,該項技術已規(guī)模應用至14個區(qū)塊29個井組,已累計增油1.3萬多噸,降水2800立方米,成為油田大力推進三次采油的科技利器,為油田難動用儲量高質量開發(fā)提供了技術支撐。
低滲和特低滲油藏開發(fā),一直是老油田提高采收率難題。由于深層致密,這類油藏注水開發(fā)效果普遍不好。
為了提高難動用儲量采收率,科研人員嘗試了注表面活性劑及聚合物等三次采油試驗,然而單獨的表面活性劑驅易形成驅替不均,造成水竄;常規(guī)的“表活劑+聚合物”二元驅油體系又存在注入困難、易造成儲層堵塞、聚表材料色譜分離等難題。
成本問題也一直制約著三次采油規(guī)模應用,特別是對江蘇油田來說,由于斷層多,單塊儲量規(guī)模相對小,建設注聚站等地面投入難以通過面積井網規(guī)模應用的方式攤薄成本。

江蘇油田科研人員在進行納米乳液體系配制研究。
對油田科研人員來說,驅油體系既要實現(xiàn)“注得進、采得出”的目標,還要實現(xiàn)“成本低、可推廣”。
近年來,江蘇油田大力倡導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加速科技提升,提高老區(qū)采收率,針對復雜斷塊低滲和特低滲油藏,深入開展化學驅提高采收率研究,探索效果更好、成本更低、操作更便捷的驅油體系。
江蘇油田工程技術研究院專門成立了化學驅提高采收率項目組,從研發(fā)新驅油體系、工藝技術配套等方面探索三次采油新方式。由副院長王彪擔任項目組長,一級主任師虞建業(yè)任技術首席。
“哪里有難題,就在哪里攻堅。瞄準一個方向,就要竭盡全力堅持下去,直至取得突破?!庇萁I(yè)說。
如何從海量的分子中優(yōu)化強有力的功能團,通過化學變化組成更高效的表面活性劑分子?
“想要超越常規(guī)的表面活性劑性能,我們不能走尋常路,要突破固有思維,從常規(guī)的表面活性劑分子結構、作用方式里走出來,探索‘調、堵、驅、洗’一體化技術體系?!蓖醣胝f。
由于界面張力的作用,表面活性劑會有一部分吸附在巖石孔隙口,而不是長驅直入孔隙。因此,需要想方設法降低界面張力,使驅油液能夠到達孔隙內部,增強洗油效果。
“我們改變分子間力的作用方式,將驅油體系的油水界面張力降低1至2個數(shù)量級。”虞建業(yè)說。這種新表面活性劑的功能團可以像一把驅油“掃帚”一樣,在5分鐘內使油膜從巖石表面剝離,并打散為“小尺寸”,將更多隱藏在孔隙深處的原油“掃”出來。
此外,科研人員還在新表面活性劑中引入“鎖水”“攜油”功能,讓水跑得慢,減少水竄問題。室內實驗顯示,新的表面活性劑洗油效率較水驅提高14%以上。
表面活性劑的活性提升后,科研人員又面臨新的難題。怎么把眾多成分組成的驅油“掃帚”的分子直徑變得更細、更?。窟@似乎是個難解的循環(huán):想要驅油效果更好,就需要更多功能團,這就面臨著分子直徑更大的問題。
在一次次分子“瘦身”試驗失敗后,虞建業(yè)認為,必須探索新路,打破常規(guī)分子組成方式。
“我們創(chuàng)新思路,僅用兩個分子就組成新的表面活性劑分子,不僅減少了主劑種類和助劑用量,而且大幅提高體系性能?!表椖拷M化學技術負責人呂紅梅說。
新組成的表面活性劑分子的直徑降到納米級,相當于頭發(fā)絲的千分之一。同時,所需要的分子成分大幅減少,原材料也大幅減少,從研發(fā)源頭實現(xiàn)了降本。
通過微觀可視化、核磁共振等室內實驗顯示,與水驅相比,該體系在巖芯中的波及體積可以擴大15%,進入了很多以前水都進不去的地方,驅替后剩余油飽和度下降7%。
納米乳液驅油技術在低產低效的歐莊區(qū)塊應用后,持續(xù)保持良好的增產效果。該區(qū)塊實施納米乳液驅油以后,平均單井產量提高50%,年增油2337噸。
良好的應用效果,讓新技術推廣得到油田大力支持。去年,江蘇油田組織專家論證,優(yōu)選納米乳液驅油技術等4項科技成果,安排專項成果轉化基金786萬元支持推廣應用,打通科研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我們根據(jù)不同區(qū)塊油水性質,開發(fā)了更具針對性的驅油體系。同時,充分發(fā)揮多專業(yè)聯(lián)合的技術優(yōu)勢,以‘全科大夫’的視角,從調剖、堵水、井筒降黏等多方面拿出區(qū)塊整體治理方案,精準施策,全方位做好技術服務保障?!苯K油田工程技術研究院油化室副主任錢志鴻說。
石5區(qū)塊是典型的低孔低滲油藏,平均滲透率僅為7毫達西,區(qū)塊4口油井日產油僅4噸??蒲腥藛T針對該區(qū)塊層間、層內矛盾突出,水竄嚴重的病癥,先針對性實施在線調剖工藝,實現(xiàn)油藏均衡驅替,然后實施納米乳液驅油工藝,實現(xiàn)“波及、洗油”雙提升。目前,該井組平均日產油提高50%,區(qū)塊綜合含水下降15%,年增油723噸。
在技術針對性方面,科研人員實施一藏一策,一塊一策,針對莊13、堡1等普通稠油油藏,開發(fā)了具有降黏功能的納米乳液體系;針對關7塊高含蠟原油,開發(fā)了界面活性更高的新一代納米乳液體系,提高了該技術的適應性。
在“高效技術+全科服務”的支撐下,納米乳液體系研發(fā)成功后,得到推廣應用,成為油田增產增效的科技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