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新時代背景下,中學音樂學習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逐步由之前的淺度學習向深度學習轉變。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深度學習十分重視學生對音樂進行感悟與探索,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屬于音樂的魅力,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與素養。本文以中學音樂欣賞教學為例,探究深度學習視角下的有效音樂課堂。
關鍵詞:深度學習;中學音樂;欣賞教學;分析
作為一門兼具人文性和藝術性的學科,音樂能夠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與樂趣,幫助培養學生的藝術細胞與情懷,提高其音樂鑒賞的能力,這也是中學音樂欣賞教學的目標。但是從目前中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中學音樂教師應當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在音樂欣賞課堂中引入深度學習這一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深刻地體會和感受音樂的魅力,引導學生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逐步提升對音樂的審美與鑒賞能力。
一、深度學習的概念與含義
深度學習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深層次上的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必須建立在對所學知識理解并內化吸收的基礎上,并據此推動學生向高級的思維模式去發展。在深度學習方式的指導下,學生的學習目標為解決實際的問題,必然將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相關的知識點,樹立探究意識,對某一問題進行批判性的思考,并與其原有的知識結構體系進行融合[1]。簡而言之,深度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讓學生的認知發生失衡,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在思維認知層面經歷構建深度知識體系的全過程,同時能夠讓學生進行知識遷移,來運用于其他具體的情境。
二、中學音樂欣賞教學的現狀
目前中學音樂欣賞課的教學還是存在一些不利于其教學發展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管理存在的問題
受傳統應試教育帶來的影響,很多學校在建校的時候都忽視了有關音樂教學方面的設備建設,音樂教學設備不足,甚至有的學校連最基本的設備都沒有配置,音樂教學只能通過教師教唱開展,同時在音樂師資方面投入和建設的力度也不夠,很多學校的音樂教師都十分欠缺,只配備1—2位音樂教師,對音樂教師的培訓、培養也缺乏足夠的重視,未能對音樂教師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和足夠的機會。
(二)教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流于表面且枯燥乏味
中學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內容大多只局限于教材,教材什么內容,教師課堂講授的就是什么內容,如在某一經典歌曲播放完畢后,教師按例就是圍繞歌曲加以理論講解,未能深度挖掘這首歌曲所蘊含的音樂理念、音樂精神等,自然也就無法向學生傳授該首歌曲對于當時那個時代的社會發展、進步產生了何種深遠的影響,學生也就不能對音樂的延伸意義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2]。音樂欣賞課程教學都是圍繞教材開展的,音樂教師大多采取理論講解的教學方法向學生講授其中的重點音樂知識,沒有重視和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這樣就導致學生音樂素養不高、樂感較差等問題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學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更不利于幫助學生實現全方面發展這一素質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
2.教學方法、方式過于單一
大多數中學音樂教師在開展音樂欣賞課程時采用的教學方式為播放經典歌曲,讓學生在欣賞過后發表看法,教師在此基礎上再對歌曲加以點評和分析。采用這種教學模式雖然學生能夠對一首經典歌曲進行完整的欣賞,通過教師點評分析也能讓學生對歌曲的經典、精妙之處有所了解,并體會歌曲在編排、樂器使用等方面的創新、創意,但是這種教學模式過于照本宣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在被動的局面,長此以往會打擊、消磨學生學習音樂的激情,甚至產生厭煩、抗拒的心理,十分不利于中學生的音樂學習。
3.教師專業素養有限
許多中學音樂教師的專業素養并不那么全面,水平也比較有限,由于學校沒有足夠重視提高音樂教師的專業水平,未能為其提供足夠的培訓機會,促進其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味地進行照本宣科,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是極為不利的,也不利于音樂欣賞課程的有效開展。
(三)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中學階段大多數學生尚未認識到學習音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音樂學習方面缺乏一定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學習也大多停留在淺層學習上,并未樹立深入學習音樂的意識和認知。音樂欣賞教學不應只是知識、技能的傳授,而是應該注重學生對音樂的感受這方面的培養,這就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效的互動,以激發學生音樂情感投入,加強學生對音樂的體驗和感知,幫助學生培養音樂情操。但是在學生的實際學習過程中,發現因為教學時長的限制,音樂教師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的機會很少。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所教學的內容。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與發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喜愛音樂的熱情,未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對音樂的自主思考欠缺,致使中學音樂欣賞教學流于形式,忽略了學生的本體作用。
三、中學音樂欣賞教學運用深度學習的意義
中學音樂欣賞在教學過程運用深度教學模式,能夠通過在課堂上營造濃厚的音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和興趣,在課堂音樂的環繞之下讓學生切身體會搭配音樂的節奏律動和美妙旋律,培養并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和鑒賞意識與水平[3]。在中學音樂欣賞教學中運用深度學習能夠為其注入全新的活力,改變當前音樂欣賞教學的現狀,幫助學生培養并提升音樂審美的能力和音樂鑒賞水平。
四、深度學習視角下提升中學音樂欣賞教學實效的策略
(一)制訂并優化教學目標,創設良好教學情境
教學目標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和開展教學行為的重要依據,是指導教學過程的綱領,要想讓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中學音樂教師就必須起育人作用,注重教育整體化。在中學音樂欣賞教學實踐中存在教學目標割裂的問題,對學生內在文化品質有所忽略,中學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對音樂作品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人文精神等有一定的理解和認知,教師需要依據育人這一標準制訂具體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整體化的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核心素養教育的滲透。在教學內容設計過程中,也要遵循整體化這一原則,教學活動具有一定的內在邏輯聯系,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課堂活動,使學生的音樂體驗感增強,幫助學生提升音樂感悟,學會相關知識的歸納與運用。
在掌握基本音樂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對音樂所描述的場景有所認知和理解,體會音樂想要傳達的情感,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相應的音樂氛圍,在課堂教學中通過音樂幫助學生打開通往想象的閘門,引導學生用審美的眼光和態度對音樂進行鑒賞。教師要想通過深度學習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激情,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以圖文、視頻等形式直觀地向學生展示歌曲的背景及其所蘊含的故事,利用這種動靜皆宜、圖文聲像并茂的音樂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進行《卡門》欣賞教學時,教師可以在音樂欣賞之前就向學生展示通過網絡搜集到的有關《卡門》的相關圖片或視頻,再播放《卡門》讓學生欣賞,同時在學生欣賞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讓學生將之前看到視頻或圖片內容與《卡門》所描述的畫面進行相結合,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理解《卡門》背后所蘊含的含義。《卡門》描述的是英勇雄壯的斗牛士在角斗場上激烈角斗,四周觀眾席上群眾高聲喝彩的熱烈場景。所以《卡門》的音樂表現形式是雄壯、激昂的,教師要趁學生對歌曲求知欲最強的時候,引導學生在歌曲欣賞時帶入其所要烘托的氛圍,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對歌曲所要表達的感情、精神等進行感知、體會,幫助學生培養并慢慢提高自身的音樂鑒賞與審美能力。
(二)豐富并完善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式
學科教學的關鍵在于其教學內容,音樂欣賞主要來源于勞動人民的生活,因此中學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立足生活實際開展教學。音樂和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緊密相連,不同地域和時代的音樂作品反映了那個時代那個地域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和對生活的美好向往。音樂欣賞課程的深度學習就是讓學生將學習到的外界知識內容轉化為其精神內核,學生通過對音樂作品進行思維加工使之成為自身獨有的精神力量。中學音樂教師應當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內容,融合教師自己的研究成果與思想等,并在此基礎上形成適合學生的高質量、高水平的學習資料。
深度學習視角下中學音樂欣賞教學應不斷改革教學方式,加強學生的互動與交流,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理解。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不僅適用于考試學科的教學,同樣也適用于音樂學科,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音樂學習,中學音樂欣賞教學可以探索施行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4]。音樂欣賞教學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在小組里發表自己對某一首歌曲或歌詞的看法或理解,提高其表達的勇氣和欲望,同時還能讓學生更好地聆聽組內其他同學的觀點、看法,從而對歌曲有更好、更深的理解,有利于引導和推動學生圍繞音樂展開積極的討論,通過交流在不同的觀點中獲益。以《我和我的祖國》歌曲欣賞教學為例,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自由組合成欣賞小組,將歌曲劃分為小節組織各小組進行理解、討論,提醒學生注重思考各個小節旋律中所表達反映的情節,引導學生根據音色、音調的變化把握這首歌曲的整體情感。在各個小組討論、互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參與情況、發言積極性等進行仔細觀察,并及時指導學生解決在討論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歌曲所蘊含的含義進行深層次的探究,體會音樂所帶來的奧妙。
在中學音樂欣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科學合理地設置音樂問題。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與其相關的音樂問題,鼓勵學生積極進行思考、大膽發言,并及時對發言予以評價,客觀辯證地解析其發言的優點和不足,幫助學生體會歌曲的美妙之處,為學生提供施展、表現的機會,深入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
(三)改變教學過程,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深度學習視角下,中學音樂教師還應當對其教學過程進行改變,注重學生的音樂體驗感和參與感,對學生學習方法和過程給予足夠的尊重。傳統音樂欣賞的課堂教學,往往都是單純地播放音樂,但是欣賞音樂不能只是“聽”,更重要的是對音樂的感悟、聯想等。因此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過程,開展多樣化的課堂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進來,通過活動將所學知識加以轉化,構成其精神內核,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精神文化素養。開展深度學習學生必須更多地參與課堂創作,才能對音樂的美感、藝術感有深刻的體悟,從而對音樂產生熱愛之情[5]。
音樂課程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發揮,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將學習作為其分內的事情,從而主動、認真地學習。中學音樂欣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空間與實踐,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促進學生對音樂加強理解,深度挖掘音樂的內在含義,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升音樂欣賞教學實效。以《保衛黃河》的欣賞教學為例,教師在音樂播放前先向學生進行歌曲創作的時代背景、歌曲大意等的簡單介紹,再播放音樂,學生欣賞完音樂后,教師應當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根據課前問題進行自主思考,或給予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模擬歌曲的情境或進行唱腔模仿,對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行演繹,通過自主體驗、參與,對歌曲產生理解與共鳴,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提升音樂欣賞課堂教學實效。
結束語
提升學生音樂欣賞水平與能力是中學音樂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開展深度學習能夠更好地達成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在中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從“深度學習”的視角挖掘自己的音樂天賦。高質量的音樂欣賞教學能夠豐富學生生活,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審美,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因此教師在音樂欣賞課堂帶領學生開展深度學習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花維.如何有效進行音樂欣賞教學:基于學生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學現象分析[J].新智慧,2020(34):87-88.
[2]顧喜葉.走向深度學習的音樂課堂:以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為例[J].名師在線,2021(20):83-84.
[3]倪婷.基于深度學習的問題鏈設計:以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為例[J].中小學音樂教育,2021(6):3-6.
[4]李軍芳.從“深度學習”視角論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的有效策略[J].考試周刊,2020(21):5-6.
[5]錢濤.深度學習中教師扮演什么角色?以初中音樂為例[J].藝術評鑒,2020(21):155-157.
作者簡介:吳秀平(1987— ),女,漢族,福建漳州人,福建省廈門集美中學,中學一級,本科。研究方向: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