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立足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從利用多種手段,有效激發(fā)學生動力;應用對比素材,充分展現(xiàn)中國特色;開展多樣活動,培養(yǎng)公民層面品質三個方面展開探究。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初中道德與法治;對比素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每位公民都需要遵循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立德樹人”的理念逐漸流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需要與學科教學結合起來[1]。道德與法治是初中思政教育的主渠道,相比其他學科,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方面有著巨大的優(yōu)勢。這就需要教師利用多種方法,充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滲透核心價值觀,切實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質。
一、利用多種手段,有效激發(fā)學生動力
相比傳統(tǒng)教學中知識培養(yǎng)這一目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深入到能力和素養(yǎng)層面,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更需要以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動力。
(一)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導入情境
教育信息化是當今教學發(fā)展的趨勢之一,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表現(xiàn)在教師的教學手段更加豐富,學生的學習渠道更加寬廣;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在其對現(xiàn)代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情境導入是問題探究式教學中相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如果能在這一階段就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那么整個課堂學習活動的效率都會得到極大的提高。相比傳統(tǒng)以文字和圖片為主的導入方法,信息技術提供的導入方法以視頻為主,相對更加容易吸引學生注意力,這對于激發(fā)學生興趣,充分提高學生探究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建設法治中國”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滲透“法治”這一社會層面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羅翔說刑法》中的視頻進行導學。其中,有一個視頻提出了這樣一個議題:“給壞人辯護的律師也是壞人嗎?我們應不應該給壞人辯護?”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充分認識到法治社會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從倫理和現(xiàn)實的角度認識程序正義的重要性。而相比傳統(tǒng)的教學素材,作為現(xiàn)代相當流行的法學課程,其能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這樣,通過信息技術,教師有效吸引了學生注意力,為之后在課堂教學中高效地滲透“法治”這一社會層面的要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開展游戲活動,賦予即時成就感
據(jù)調查,大部分學生第一個興趣都與游戲密切相關。而學生注意力容易轉移的特色也導致在實際的教學中,單單在課前進行興趣的激發(fā)是遠遠不夠的,如何在課堂活動中持續(xù)不斷地激發(fā)學生興趣也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而在這一過程中,游戲活動有著巨大的優(yōu)勢:一方面符合學生認知特色,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互動性;另一方面也能賦予學生即時的成就感,這對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而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就需要以游戲活動積極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例如:在“責任與角色同在”這一節(jié),教師就可以結合“敬業(yè)”這一品質,以職業(yè)角色為中心開展游戲活動。其中,游戲的載體為電子白板,考查的形式則為判斷題。在這一過程中,電子白板的屏幕上顯示出兩個賽跑的卡通角色。在屏幕的上方會陸續(xù)展現(xiàn)與敬業(yè)相關的題目,如“生物學博士在餐廳做服務員,在用專業(yè)知識分辨出蘑菇有毒的情況下沒有告知顧客,造成嚴重后果,其算失職嗎?”這樣的問題。如果學生回答正確,屏幕上的卡通形象就會露出笑臉;而回答錯誤,屏幕上的卡通人物則受到一定的懲罰,最后積分高的學生勝利。通過這一游戲活動,教師能即時地賦予回答正確的學生成就感,有效強化了學生對“敬業(yè)”這一品質的認識。
(三)結合熱點素材,提高學生代入感
學生的學習動力不僅與教學的方法相關,也與教學素材本身有著密切的關系,即相比老舊的素材,與現(xiàn)在時間間隔較短的素材無疑能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應用熱點素材本來就是中學道德與法治考試的重要方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熱點素材的應用不僅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探究動力,還能輔助備考工作的開展。
例如:在“網(wǎng)絡改變世界”這一節(jié),教師就可以結合當今層出不窮的網(wǎng)絡誹謗事件進行教學,詢問學生對這些事件的看法,并以“你認為當今對誹謗者的處罰合理嗎?為什么?”引導學生對其中的問題進行深度探究。誹謗是當今相當熱的一個話題,其不僅有著足夠的事例支撐,也是兩會關注的重點,結合熱點素材,教師有效提高了學生參與度,這對讓學生將網(wǎng)絡與法治、和諧等理念結合起來有著積極的作用。
二、應用對比素材,充分展現(xiàn)中國特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今中國的主要思想之一,要培養(yǎng)學生對其認可,充分展現(xiàn)中國的特色,展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相當重要[2]。對比素材是中外情況對比的素材,其不僅能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也能讓學生客觀地了解其他國家,對改變學生“國外的月亮比中國圓”的錯誤思想異常重要。
(一)應用視頻素材,合理導入信息
相比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視頻無疑是一種更加形象,也更便于學生理解的形式,這在讓學生更加客觀地認識世界、了解中國特色方面有著巨大的作用。故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合理利用視頻形式引入對比素材,更有效地導入信息。
例如:在“踏上強國之路”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富強”和“愛國”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引入相應的視頻素材。在這一過程中,根據(jù)第一節(jié)“改革開放”的主題,教師可以引入《這就是中國》第一集的片段。在這一紀錄片中,張維為教授從時間和空間的角度探究了改革開放的巨大作用。而其中,在中外對比方面,學生既能了解中國如今與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的區(qū)別,認識當今中國的富強,也能了解到在有些方面,中國已經(jīng)向發(fā)達國家看齊,從而了解中國發(fā)展的迅速,這對培養(yǎng)學生熱愛國家的品質有著巨大的作用。當然,教師也可以向學生布置《這就是中國》紀錄片全集觀看的作業(yè),讓學生更好地認識改革開放,認識中國的發(fā)展。這樣,通過視頻資源,教師有效導入了對比素材,這對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和國外的區(qū)別,了解中國特色,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相當大的作用。
(二)開展辯論活動,引導學生探究
探究式教學法是“學生中心”理念下最主要的學習方法之一,相比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其不僅能讓學生學習得更加深入,也能讓學生充分交流。辯論活動是學生以一個辯題為中心分為兩組進行對抗性討論的活動。相比傳統(tǒng)的探究形式,其不僅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探究能力,也能讓學生更好地辨析國內外的不同,深入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含義,這對于學生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認識轉變?yōu)槠焚|有著巨大的作用[3]。故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開展辯論活動,有效引導學生探究。
例如:在“追求民主價值”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以中西方民主的對比開展辯論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有人認為,中國的民主并不是真正的民主,我們應當進一步學習西方的民主方式;也有人認為中國的民主是最適合中國的民主,應當繼續(xù)維持。你支持哪種觀點,為什么?”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支持一方面觀點,進行對抗性的辯論活動。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更加客觀地認識西方民主,還認識到了中國民主的真實性、廣泛性、參與性、有序性和漸進性,這對于更好地滲透“民主”這一素養(yǎng)有著巨大的作用。
(三)結合其他學科,明確發(fā)展方向
相比發(fā)達國家,我們既不應該妄自菲薄,也不應該盲目自大。對比素材的作用不僅僅在于讓學生了解中國制度的優(yōu)越性,從而培養(yǎng)愛國品質,也在于引導學生了解中國發(fā)展的薄弱點,并提出相應的方法。
例如:在“建設美麗中國”這一課,教師就可以以中國和環(huán)境較為優(yōu)越的國家進行對比。如教師可以先展現(xiàn)中國在發(fā)展過程中造成的環(huán)境問題,在其中滲透人地和諧發(fā)展的理念。在理論教學之后,教師則可以提問:“你認為中國的環(huán)境目前存在什么巨大的問題,解決的方案有哪些呢?”而在學生回答“城市內澇”“森林破壞”等答案之后,教師就可以分別展現(xiàn)新加坡“海綿城市”的設計,以及日本保護森林的措施。這樣,結合地理學科知識的拓展,教師不僅以更加具體的對比素材展現(xiàn)了中外環(huán)保狀況,還為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思路,這對于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和諧的理念有著巨大的作用。
三、開展多樣活動,培養(yǎng)公民層面品質
實踐是學習的目的,無論是知識的學習,還是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相應的行為習慣都異常重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也不應當僅僅停留在認識方面,而應該在一個個事件中得到回響,在這樣的情況下,培養(yǎng)學生相應的行為習慣更為重要。但與認知活動不同,實踐活動的開展相對耗費時間,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突出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包括三個層面,其中公民層面是對公民的要求,是學生需要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的品質[4]。故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需要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切實培養(yǎng)學生公民層面的品質。
(一)做好評選工作,塑造良好班風
班級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環(huán)境,學生的品質也多在班級中有所體現(xiàn)。因此,樹立良好的班風,引導學生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相當重要。在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方面,教學評價對學生的影響是相當巨大的。而其中,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相當重要。
例如:在“友誼的天空”這一章,在幫助學生樹立了“朋友應該互相幫助”的理念后,教師就可以開展“樂于助人標兵”的評選活動。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可以讓所有學生投票并寫下所選學生的事跡。在評選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則可以將標兵的名字和事跡展現(xiàn)在教室內墻面的固定區(qū)域中。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學生能經(jīng)常看到樂于助人的事跡,這對于潛移默化地塑造良好班風,培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的品質,從而滿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友善”這一公民層面的要求有著積極的作用。
(二)開展社會活動,充分聯(lián)系生活
人的價值應當在社會中予以實現(xiàn),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很大程度上也是公民在社會中需要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學多以理論為主,很多時候學生很難將所學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自然也就無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理論轉變?yōu)樾袨椤?/p>
例如:在“服務社會”一課教學之后,教師就可以結合“友善”這一素養(yǎng),針對性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服務社會小分隊”,每隔一段時間都進行不同的社會實踐活動。如針對“與人為善”,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敬老院為老人服務。針對“與環(huán)境友善”,教師則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撕掉小廣告,創(chuàng)建潔凈社區(qū)”的活動,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社區(qū)內固體垃圾堆積的現(xiàn)象進行一定的調查。這樣,通過合適的社會活動,教師讓學生將友善這一公民層面的品質與社會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將友善從認知轉化為實際行動。
(三)充分聯(lián)系家長,落實家校共育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有相應的認識,也要培養(yǎng)學生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行為習慣。而在這一過程中,作為學生教育的主要場所之一,家庭的作用是相當巨大的。
例如:在“誠實守信”這一課教學之后,教師就可以結合“誠信”這一公民層面品質布置相應的實踐作業(yè)。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事情構建“誠信卡”,在誠信卡構建之后,教師即可以要求學生在生活中踐行。而在評價方面,教師則可以與家長進行聯(lián)系,構建量化表讓家長對學生在家庭中的行為進行評價。這樣,通過家校共育理念的落實,教師有效讓家長加入到學生品質培養(yǎng)之中。在家庭教育中滲透誠信教育,這對于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有著巨大的作用。
結束語
現(xiàn)如今,將核心價值觀充分滲透到日常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質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這不僅需要教師學習新的教學理念,也需要教師掌握新的教學方法。而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則需要以信息技術和游戲活動等多種手段有效激發(fā)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興趣;以對比素材展現(xiàn)中國特色,深化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以多種活動著重培養(yǎng)學生公民層面品質,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品質從理論轉化為行為。教無定法,只有充分結合道德與法治的課本內容與相應的核心價值觀,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才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三觀,讓學生在未來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陳淑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8.
[2]劉真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法治文化建設邏輯關系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
[3]苗睿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中小學德育中的整合與建構研究[D].揚州大學,2018.
[4]王世嬌.新時代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的法治文化建設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孫梅花(1983— ),女,漢族,福建浦城人,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古樓中學,中學一級,本科。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中考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