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娟

摘要:目的:針對早期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進行研究。方法:選取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將其分成常規組以及研究組,每組50例,分別提供常規護理干預模式和早期護理干預模式,然后針對兩組病人的動靜脈內瘺并發癥的發生概率進行對比以及分析,同時了解兩種病人的護理滿意度。結果:從兩組病人動靜脈內瘺并發癥發生率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常規組病人的并發癥發生,概率是22%(11/50),研究組病人的并發癥發生概率是6%(3/5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比較兩組病人護理滿意度,可以了解到常規組病人的護理滿意度是80.00%,研究組病人的護理滿意度是98.00%,數據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為血液透析的病人進行臨床護理干預的過程當中,使用早期護理干預模式,可以提高整體的臨床治療效果,并且控制靜脈內瘺并發癥的發生,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值得推廣。
關鍵詞: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并發癥發生率
在針對腎衰竭病癥的病人進行臨床治療操作的過程當中,常見的治療手段是血液透析這種治療的方法可以為病人的生命起到延續的作用,在血液透析期間動靜脈內瘺是常見的一種血管通路方法,它可以有效的維持病人的生命線,但因為血液透析的時間比較長,所以血管通路往往會引發一系列的并發癥,導致各種設備以及儀器的使用壽命受到消極的影響,甚至會降低臨床治療的效果,為了有效的避免并發癥的發生,進行早期護理干預操作具有很高的必要性,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早期護理干預,在實際操作期間對治療效果產生的影響進行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將其分成常規組以及研究組,每組50例,所有病人對于本次研究內容均執行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符合慢性腎衰竭,尿毒癥等診斷標準,并且在治療期間均接受動靜脈造瘺術的治療操作,如果病人存在嚴重的感染情況,伴隨有血壓以及有可能出現休克的癥狀,甚至伴隨有心功能衰竭的病人不能參與本次研究。從基本資料進行分析,男性病人和女性病人的比例為1:1,年齡范圍在21歲到72歲之間。從病人的護理干預方案進行分析,常規組病人使用的是常規護理干預模式,研究組病人則是在此基礎上進行早期護理干預操作。
1.2方法
常規組病人進行臨床護理干預操作是常規護理的內容,主要包括對病人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關注,并且根據病人的病情進行藥物治療以及飲食指導。
研究組病人進行臨床護理干預操作時,是需要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早期護理干預具體的內容主要包括:(1)前期護理,準備此項工作要求由經驗豐富的透析人員組成護理小組,然后根據每一個病人的實際情況建立個人檔案,然后根據這些情況制定合理的護理計劃,并且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導,通過交流的方法拉近與病人之間的距離。(2)環境準備,這項工作是為病人提供更加舒適更加便利的環境應囑病人必須要嚴格的按照醫院固定的時間進行探視,從而減少透析室的流動人員,并在日常做好消毒的工作。所有污染以及使用過的被單都必須要進行定期更換,并且每周進行一次紫外線的消毒。(3)動靜脈內瘺護理,也就是在進行動靜脈內瘺形成術之前,對病人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對所有的血管進行分析,盡可能選取條件比較好的血管,確保病人的活動便利性。在護理的過程當中,必須要確保病人日常生活的穿戴衣物一定要寬松并做好保暖的工作,適當的將病人的患肢抬高,從而達到促進血液回流的目的。
1.3觀察指標
研究過程中需要對比的指標主要是并發癥的發生概率以及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期間需要使用的統計學分析方法是SPSS22.0。
2.結果
2.1兩組病人動靜脈內瘺并發癥發生率
從兩組病人動靜脈內瘺并發癥發生率進行分析,并發癥發生的情況,主要有感染,出血,血栓這三種內容,可以了解到常規組病人的并發癥發生,概率是22%(11/50),研究組病人的并發癥發生概率是6%(3/5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病人護理滿意度
經比較兩組病人護理滿意度,可以了解到常規組病人的護理滿意度是80.00%,研究組病人的護理滿意度是98.00%,數據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如下表1。
3.討論
臨床上,需要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病人,一般都是終末期腎病的病人,在治療的過程當中表現出來的臨床癥狀比較嚴重,一般都是因為多種腎臟病癥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之后,導致病情持續發展腎臟病癥功能。如果持續下降而且未能得到有效的干預,那么這種導致的情況就是各個身體機能以及器官無法正常的運行,此時血液透析的治療方法就能夠很好的解決肝臟功能的異常問題,甚至可以達到肝臟替代的效果,對血液當中的毒素進行有效的清除,然后達到有效控制病情的目的。
在血液透析的過程當中,要想整體提高臨床病癥的治療效果,那么就需要重點針對血管通路的問題進行分析,可以說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必要條件,在動靜脈內瘺經歷及維護期間,工作人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延長血管通路,并且提高整個血管通路的使用效果。護理人員為研究所的病人進行了早期護理干預操作,從最終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該護理模式的整體應用價值相對較高,可以有效的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以及建立和維護良好的護患關系,其主要原因是早期護理干預模式是在異常情況沒有發生之前就可以進行針對性的護理,使并發癥的發生概率得到控制,也整體提高了內瘺的維護效果在各個流程當中可以確保實際操作的過程具有更高的針對性,讓病人的治理過程更加舒適,甚至能夠達到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為血液透析的病人進行臨床護理干預的過程當中,使用早期護理干預模式,可以提高整體的臨床治療效果,并且控制靜脈內瘺并發癥的發生,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鹿慧慧,曹青,李玉梅.管路結合預見性護理對糖尿病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效果及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1,37(15):6.
[2]陳錦華,李艷芬,俞瀾.醫護一體化管理型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發癥及預后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30(15):4.
[3]莫梅山,張彩玲,馬曉麗,等.舒適護理模式對長期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心理狀態以及并發癥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