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了了


摘要:目的:研究社區老年冠心病患者應用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效果。方法:選擇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社區治療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8例,按照不同的治療方式,分作實驗組和對照組,分析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心功能各項指標都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血小板凝血效率與聚集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運用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社區老年冠心病患者效果顯著,可運用。
關鍵詞:社區;老年冠心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心功能指標;血小板凝血效率
冠心?。ㄓ⑽暮喎Q為CHD)在臨床中還可以被稱作是缺血性心臟病,此疾病好發的人群為老年人。疾病出現的主要因素為機體內脂質代謝出現明顯的異常,血液內脂質累積于動脈內膜之上,使得冠狀動脈出現粥樣硬化改變,造成冠狀動脈發生堵塞亦或是狹窄,最后引發患者出現心肌缺血和心肌壞死。由于近些年國內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此疾病患病概率呈現出逐年增加的發展趨勢,所以預防與治療CHD,降低疾病發病概率和致死概率已然成為了醫務工作人員研究的重點。臨床中,一般會運用抗血小板治療方式,可對CHD防治,亦可對心血管類疾病的干預與治療產生較好的作用。由于老年人群的肝臟器官所具備的再生能力比較低,其蛋白合成功能、解毒功能以及儲備功能降低。與此同時,老年患者經常合并存在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用藥治療較為復雜,使得其出現不良反應的風險和概率比較高,疾病進展較為迅速。諸多學者認為,運用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老年冠心病效果顯著,本文將分析聯合用藥的效果,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社區治療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8例,按照不同的治療方式,分作實驗組(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和對照組(單一氯吡格雷治療)。實驗組年齡61-78歲,平均年齡(72.16±4.28)歲;對照組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72.14±4.24)歲,一般資料(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組內患者接受硫酸氯吡格雷藥物干預(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80029;生產廠家: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法國)(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每天口服用藥一次,每次服用劑量控制字啊50mg
實驗組:組內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之上,接受阿司匹林(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3320;生產企業:武邑慈航藥業有限公司)口服,每天服藥一次,每次劑量控制在75 mg。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兩組心功能分析,包含心功能的等級、LVEF、LVDED;血小板凝血效率與聚集指標分析,包含:部分凝血酶原時長、血小板聚集效率、活化部分凝血酶的時長。
1.4數據處理
用SPSS21.0軟件進行統計,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x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表示、行t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分析兩組心功能
實驗組患者各項指標都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分析兩組血小板凝血效率與聚集指標
實驗組血小板凝血效率與聚集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氯毗格雷藥物作為新型唾吩并毗吮類衍生物之一,藥物可選擇性的和血小板表明上的腺昔酸環化酶偶聯的二磷酸腺昔(ADP)受體相結合,繼而不可逆性的對血小板聚集進行抑制,ADP和受體結合作為將GP/1/Ila受體激活的關鍵途徑之一,后者為纖維蛋白原之間結合的點。可抑制GP/1/Ila受體激活及其與纖維蛋白原結合。阿司匹林藥物以及阿托伐他汀藥物作為對冠心病患者治療中的常見藥物,前者可對機體中血小板的凝聚進行抑制,可以不可逆性地使得血小板發生環氧酶乙?;饔茫M而對血小板凝聚預防,規避血栓的出現,降低心絞痛和心律不齊出現的概率。
此次研究中,分析治療效果。發現實驗組患者心功能各項指標都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部分凝血酶原時長11.12±1.12(s)、血小板聚集效率0.55±0.13(%)、活化部分凝血酶的時長43.01±1.55(s)均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老年冠心病用藥方式可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煒明. 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老年冠心病的臨床治療效果及對血清水平分析[J]. 首都食品與醫藥,2022,29(8):45-47.
[2] 石爽. 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老年冠心病的效果及對血清CRP水平的影響探討[J]. 中國實用醫藥,2022,17(2):164-166.
[3] 趙軍.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治療效果分析[J]. 醫學食療與健康,2022,20(1):103-105.
[4] 劉敏. 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老年冠心病的臨床效果及對血清CRP水平的作用探討[J]. 中外醫學研究,2021,19(9):17-19.
[5] 張家龍,楊楊,陳倩. 老年冠心病應用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治療的效果對比[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1,15(8):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