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芬芬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當下的教育目標也發生了較大變化,開始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音樂教學作為美育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音樂教學力度可使得學生的審美水平以及音樂素養均得以全面的提升。而在新課程改革的促進下,音樂教師也開始利用游戲化的模式來開展教學工作,符合小學生身心發育特征,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游戲應用在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并提出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應用游戲的策略,以期為今后開展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游戲;小學音樂;策略
引言
傳統小學音樂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對于音樂教學的重要性認知程度不足,導致在教學模式上也極為單一,課堂氛圍較為枯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強,教學質量受到較大影響。而在素質教育推行之后,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開始不斷凸顯,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用游戲模式進行,收到較好的教學成果。
一、游戲應用在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一)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音樂屬于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對于體驗感的要求較高,學生可在音樂課程中獲取美的感受,提升自身的審美水平。而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利用游戲進行,由于其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育特征,可快速激發小學生參與音樂課堂的積極性,并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更好的了解音樂中深刻內涵,全面落實寓教于樂的要求,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并在游戲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樹立學生的合作意識,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1]。
(二)提升音樂教學質量
在過去,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中僅利用單一的教學模式進行,即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為主,沒有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強,教學質量較低。而在將游戲應用到小學數學的教學中,由于游戲的趣味性極強,可增加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并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更能在游戲的過程中了解更多的音樂知識,提升教學質量[2]。
二、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應用游戲的策略分析
(一)趣味游戲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喜愛追求新鮮事物,教師在將游戲應用到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可將課程內容設計為趣味性游戲,來激發小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提升教學質量。以《火把節》為例,由于該首歌曲取材于彝族、白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在其中蘊含著濃厚的民俗文化內容,并且火把節的內容較為豐富,不僅含有歌舞表演,還具有含有賽馬、摔跤等內容。在開展本首歌曲的教學中,教師可將火把節中的場景設計為游戲,例如將其設計為歌舞游戲,并在網上搜索下載出有關于火把節音樂的內容,引導學生猜猜該首樂曲是由哪些樂器所演奏出來的。然后為學生準備相關樂器,將學生進行分組,部分學生負責演奏,另外的學生來將其編成歌舞進行演繹。利用這種歌舞游戲的形式來開展教學,可使得學生將抽象的音樂利用具象化的形式來進行展示,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3]。
(二)知識游戲
在小學音樂課程中,由于其中含有較多的音樂知識,并且部分知識較為抽象,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難度較大。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將這些知識以游戲的形式來進行展示,降低學生知識理解難度。以《龍騰虎躍》為例,該首樂曲為民族管弦樂,其中運用較多的樂器來來進行演奏。教師在將其設計為游戲的過程中,可在課堂上播放該首樂曲內容,并鼓勵學生猜出其中所運用到的樂器。在學生猜出之后,可自然導入有關于民族樂器的知識內容。還可在講述民族樂器知識之后,在課堂上將學生進行分組,并利用多媒體設備來隨機播放出由民族樂器 所演奏出的樂曲,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快速回答所使用的樂器,回答數量最多且準確率最高的學生獲勝。利用這種方式,可使得學生加深對于不同樂器的了解,并提升學生辯音能力[4]。
(三)合作游戲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社會閱歷較少,在人際交往能力上較弱。教師在設計游戲的過程中,也可設計合作類游戲,使得學生在游戲中加深對于合作意識的理解,并學習到有關于音樂的知識。以《明天會更好》為例,教師在開展本課內容的教學中,可重新設計該歌曲,將其劃分為不同的聲部來進行演唱,并利用合唱游戲的方式來進行演繹。由于合唱對于學生的合作能力要求較高,學生需互相配合才能提升演唱效果。利用這種合作游戲的形式,可使得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中,提升學習積極性,更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5]。
(四)律動游戲
小學生盡管年齡較小,但在想象力與創造力上均較強,可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將自己喜愛的事物利用音樂來進行表達,例如小學生可利用簡單的樂器來進行表演,并利用自己的音樂知識來進行想象和創造。在沒有樂器時,小學生依舊可以利用拍手或者跺腳等律動方式來表達出自己的感情。教師在將游戲應用到小學音樂的教學中,可設計律動游戲,來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以及創造力。以《拍手拍手》為例,教師在開展本章節內容的教學中,可將其設計為律動游戲,要求學生先利用速度較慢的拍手游戲來將該首歌曲展示出來,然后逐漸提升難度。并在拍手的過程中加入拍腿以及跺腳等形式,利用這種速度上的變化,可對學生的反應力進行全面提升。加入拍腿或者跺腳等,更可培養學生的平衡能力,打造獨特的音樂表演形式,激發課堂活力。
結語
將游戲應用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對于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以及提升音樂教學質量均可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具體的應用中,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出趣味性游戲、知識類游戲、合作類游戲以及律動游戲,并不斷對游戲內容以及游戲模式進行調整和創新,提升游戲教學的有效性,實現小學音樂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郭官昕怡. 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作用和實踐[J]. 讀與寫,2022(16):187-189.
[2]張艷鳳. 小學音樂教育中音樂游戲的積極作用與實踐探索[J]. 讀與寫,2022(7):178-180.
[3]吳倩倩. 游戲融入音樂課堂,讓音樂課堂綻放光芒[J]. 讀與寫,2021,18(35):239.
[4]劉蕾. 探討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學周刊,2021(34):151-152.
[5]卞文鈺. 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 考試周刊,2021(94):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