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
摘要:當前,社會發展非常迅速,農村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是過去的貧困地區,資源匱乏,教育設施不完善等問題,但實際上現在還是存在一些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興趣不強等諸多問題。所以在改善農村小學教學方面,還是要因材施教,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高教學質量,應用新時代教育改革要加強對學生的基礎教育,讓新的教育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學習,以提高學生們的數學應用能力。
關鍵詞:新時代背景;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前言
近年來,農村的發展速度很快,教育也很發達,但由于生源的問題,導致了很多地方的生源質量下降,無法招收到當地的孩子,而這些外來學生的接而交換,導致了他們的學習水平比其他地方的孩子要低,特別是數學方面的問題。因此,提高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迫在眉睫,這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改變這一現象。
一、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弊端
1.傳統教學模式的阻礙
眾所周知,在改革和創新過程中,傳統教育始終是個“釘子戶”,很難徹底根治。目前,許多老師都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來授課,在課堂上,老師只是根據教材中的內容來講解,然后再將所學的內容重新引入課堂,但這種教學的方式卻是死板、枯燥,很難引起學員的興趣。而那些教師,也只是在上課時把該做的事情都做了,但他們并不知道,這些人到底有沒有消化能力,對他們的成績并沒有太多的關注,有的時候,他們還會讓他們死記硬背,讓他們的學習變得更加困難。在老師看來,老師是想讓自己的孩子多學習一點東西,而忽略了自己的孩子能否被老師所接受,他們的想法很好,但方法不對。
2.師生之間缺乏溝通交流
教學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提問,增加課堂上師生的互動,判斷學生是否學到了老師講授的知識,同時也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感情。但是部分老師為了達到教學效果,節省教學時間,在提問的時候,大多會請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回答,而忽略了成績一般或較差的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它只達到了教師的內心滿足,而忽略了所有學生的實際情況。當教師與學生很少交流時,他們在這門學科的學習成績也不會好很多。事實上,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與他們與老師的關系有關。學生喜歡這個老師,所以他們會很想上這門課。因此,教學質量與師生之間的交流密切相關。
二、新時代背景下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策略
1.創設生活實際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我們都明白,“一個人最好的教師就是興趣。”如果一個人對這個科目有很高的熱情,他的學業表現肯定不會太糟糕。我們曾作了大量的研究,發現教師未能適當地營造環境,并引起他們的學習熱情,是造成他們對英語教學缺乏熱情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們要研究環境創造的特征,創造一個能讓學生更容易地了解和掌握的知識,并根據他們的心理特征選擇適當的環境來舉例。
例如,當我們談論與圖形相關的課程內容時,我們可以問學生他們在課堂上知道哪些圖形。當學生回答完這些圖形后,我們將擴展和組合這些圖形。比如一個圓和一個三角形可以組成一個暫停鍵,我們看電視視頻暫停的時候有一個圖案,就是圓里面有個三角形,圓柱和圓錐的組合是什么,我們可以想到我們手中的筆不就是圓柱和圓錐的組合嗎?這樣簡單的例子很容易找到,從這些小例子中可以看出,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我們身邊到處都有數學的影子。這樣,激發學生發現生活和對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學習,為以后的課程打下基礎。
2.優化提問問題環節,關注學生學習情況
學生之間比成績,老師之間比班級,要看一個老師教得好不好,這取決于整個班級的學習情況,如果是上面提到的情況,它就會成為一個好學生,學得更好。同樣的,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和成績差的學生會越來越落后,他們的綜合成績還是不會提高。由于貧困學生的退縮,班級的整體成績仍然不穩定。班上所有的學生都要想進步,就必須解決兩極分化現象,縮小優等生和差生之間的差距。在課堂提問時,不能只關注成績好的學生,而是要循序漸進,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從易到難設計問題,照顧好成績差的學生,因為他們是提高全班成績的重點。
例如,我們教學時,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對每一個學生進行評分。不同的水平,對學生的需求也會有差異。對于 A層次的學生,我們要讓他們學到他們所教授的知識。內容、延伸問題要深入研究和反思,以求有所提高;B層次的學生,需要有扎實的基本功,有了堅實的基礎,才能把高深的知識拓展到 A層次。C層次的同學,就是班上的差生,都是要把基本功練好,把基本的東西都學會,把基本功練好,然后一步一個腳印地往上爬。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使其不會感到學習困難。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的滿足感是顯而易見的。提高教學效果,優化提問環節,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
3.注重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使其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使之成為學習主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強化學術研究、教學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學會思考、實驗、自學、質疑、提問的能力;而學生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則是他們積極的參與和思考的結果。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要多設計提問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對學習方法進行總結。
4.注重概念的理解與強化練習
為農村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數學環境中應注重與其外延、內涵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所聽到的內容與所述內容相結合,從而避免了抽象概念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也能有效地解決課堂教學中的活動性。通過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對其進行擴展,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在了解了概念之后,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踐中,并加深了印象。若有錯誤,則著重于學習過程中容易被忽視、易犯的環節,使學生認識到概念與結論的聯系,并使他們能更好地了解其意義。
5.注重基礎的教學
農村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基本功和基本技能。只有把自己的根基打牢,以后的學習才會更加穩固。所以,在培養“兩基礎”的同時,應從循序漸進、能力培養、滲透、培養學習興趣等方面著手。其次,要對知識點進行適當的訓練,以鞏固已學的內容。考試內容以重點知識習題為主,以及常見的思考方式練習題為主,相對容易,難度較小,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為以后的綜合訓練奠定基礎。
結束語
新時期,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農村小學數學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人們的傳統觀念也會逐漸更新,對人才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多。小學數學是學習生涯的開始,把基礎夯實是正確的。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恰當的指導,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發掘新的教育資源,培育出卓越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紫紅.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動手操作有效性方法[J].學周刊,2019(15):80.
[2]谷兆森.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8(10):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