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豐玲
(登封市人民醫院,河南登封 452470)
腦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發病率較高,且并發癥較多,常累及大腦運動功能區域,引發認知功能、肢體功能障礙,甚至會引發負性情緒,嚴重影響預后[1]。本研究主要探討高頻rTMS對CI患者神經電生理及認知功能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采用前瞻性隨機分組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治療的82例CI患者,采用交替分組法將其分為A組和B組,各41例。A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為52~76歲,平均年齡(64.12±3.21)歲;體重指數(BMI)為19.2~27.8kg/m2,平均(23.54±1.24)kg/m2。B組男25例,女16例;年齡為54~74歲,平均年齡(64.28±3.16)歲;BMI為19.5~27.6kg/m2,平均為(23.58±1.31)kg/m2。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均符合CI診斷標準[4];②意識清楚,無明顯失語狀況;③均第一次接受相關治療;④患者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重要臟器功能障礙;②其他原因所致的認知、肢體功能障礙;③合并感染性、血液性疾病;④體內存在電子裝置、金屬異物者。
1.3 方法
1.3.1 A組:采用認知訓練治療:記憶力訓練:圖片序列回憶、照片辨認、看視頻回憶并復述內容等;視覺郵寄、空間感知:指導患者辨別物體、拼圖游戲并進行迷宮游戲等;執行能力:手工制作、折紙、解繩結等,同時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進行指導,0.5h/次,1次/d,5d/周,持續治療4周。
1.3.2 B組:在A組基礎上采用高頻rTMS治療:患者取半臥位,采用經顱磁刺激器,刺激線圈為8字形線圈;固定頭部,線圈貼緊頭皮;參數設置:頻率:5Hz,磁場強度為80%運動閾值,20min/次,每次予以6000個脈沖刺激,2次/周,持續治療4周。觀察治療過程中患者癥狀,避免引發癲癇。
1.4 評價指標:認知功能:于治療前、治療4周后采用簡易精神狀況檢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5]對兩組認知功能進行評估,總分30分,分值越高,認知能力越好;神經電生理:于治療前、治療4周后采用運動誘發電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方法檢查,采用肌電圖/誘發電位儀、磁刺激器對兩組神經電生理進行測定,比較兩組中樞傳導時間(Central motor conductiontime,CMCT)、中樞靜息期(Central silent period,CSP),其中CSP指從MEP開始至肌電活動再現時間,連續刺激3次,并記錄其肌電反應,取平均值。
1.5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22.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數據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數據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認知功能:兩組治療前MMSE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4周后MMSE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B組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認知功能對比(±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4周 t值 P值B組(n=41) 16.78±1.48 25.15±2.49 18.502 <0.001 A組(n=41) 16.24±1.32 20.01±2.63 8.203 <0.001 t值 1.744 9.087 - -P值 0.085 <0.001 - -
2.2 神經電生理:兩組治療前CMCT、CS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4周后CMCT、CSP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B組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神經電生理對比(±s)

表2 兩組神經電生理對比(±s)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a P<0.05
時間 組別 CMCT CSP治療前 B組(n=41) 10.52±1.54 142.32±31.25 A組(n=41) 10.63±1.58 144.17±30.25 t值 0319 0.272 P值 0.750 0.786治療4周 B組(n=41) 8.11±1.64a 92.36±22.64a A組(n=41) 9.28±1.69a 108.64±24.84a t值 3.181 3.102 P值 0.002 0.003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4周后,B組MMSE評分高于A組,說明高頻rTMS可提高CI患者認知功能。分析原因在于,rTMS是一種無創、安全、無痛的康復治療方式,其可通過刺激信號透過大腦皮質,對大腦神經產生刺激性,并利用不同的刺激頻率產生不同刺激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高頻rTMS主要指>1Hz的刺激頻率,其可提高大腦皮質的興奮性,同時可有效改善腦供血,提高機體認知功能。
有研究指出,MEP可有效反映機體運動傳導系統的功能情況,且操作簡便,安全性高,在神經傳導功能評估中應用較為廣泛。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4周后,B組CMCT、CSP水平均低于A組,可見高頻rTMS可有效改善CI患者神經電生理。分析其原因在于,神經傳導延遲在腦損傷疾病中較為常見,為導致運動障礙的主要原因,CMTC與預后效果關聯密切;CSP與皮層內抑制性中間神經元活動密切相關,當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時,可導致大腦皮層內原有的興奮、抑制活動失衡,從而導致CSP延長,故改善CSP水平對改善機體神經電生理具有重要意義。高頻rTMS可增強海馬等神經組織功能損傷的耐受力,提高機體記憶力;另一方面,高頻rTMS可有效改善腦內神經遞質及其傳遞功能,從而有效改善機體神經功能。
綜上所述,高頻rTMS可有效改善CI患者神經電生理情況及認知功能,值得臨床研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