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小芳 周 芹 陳妙紅
(廣州新海醫院外二科,廣東廣州 510300)
輸尿管結石是泌尿外科常見疾病,手術治療輸尿管結石是當下臨床有效手段。但患者因對手術認知程度不足,術中易發生較強烈應激反應,波動水平較大將直接影響手術進展及治療效果[1-2]。此外,術后疼痛是患者難以避免的問題,若發生嚴重疼痛綜合征,可影響術后恢復,不利于預后良好發展[3]。部分研究認為圍術期給予患者良好護理措施可降低應激反應程度,但各種護理模式均有其優缺點,預見性護理是一種通過預防性措施,減少相關癥狀發生及緩解發生程度的護理模式,且鮮有應用于輸尿管結石手術患者中的案例。基于此,本院開展相關對比研究,旨在分析預見性護理對輸尿管結石手術患者應激反應及疼痛水平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輸尿管結石手術患者100例,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患側:右側23例,左側27例;男40例,女10例;年齡30~70歲,平均年齡(53.25±5.49)歲。觀察組患側:右側21例,左側29例;男42例,女8例;年齡30~70歲,平均年齡(54.70±5.5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有可對比性(P>0,05)。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于本院行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取石術治療;②所有患者均經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后確診為輸尿管結石;③能夠獨立完整填寫相關調查研究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尿道畸形患者;②輸尿管腫瘤患者;③凝血功能異常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給予常規圍術期護理,方法:術前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強調術中注意事項,術后提醒患者按時正確用藥,并改善飲食,促進快速康復。
1.3.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方法:①組建專科護理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所有成員均具備3年及以上臨床經驗,并經專業預見性護理培訓后入組;②術前給予患者心理支持: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積極告知手術必要性與注意事項,分析手術風險及相關護理措施意義,調動患者自主性配合護理完成,結合患者自身行為習慣及飲食規律制定具體護理措施。通過案例分析等方式幫助患者建立堅定信念;③術后護理:囑咐患者定時定量飲水,并監測患者排尿情況,詳細記錄,以此預防尿路感染。指導患者正確作息、健康飲食,避免食用含酒精食物,期間禁煙,保持環境通風、干燥,以此預防呼吸道感染。術后盡早開展下床活動,保障正常下肢血循環,必要時進行按摩。以此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1.4 觀察指標:應激反應:記錄兩組患者手術前(T0)、麻醉后(T1)、手術結束時(T2)心率、血氧飽和度及血壓的變化;疼痛程度:使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測定兩組患者術后3h疼痛程度并記錄疼痛持續時間。VAS評分0分為無痛,10分為最痛;術后并發癥:統計并對比兩組術后下肢靜脈血栓、尿路感染等主要并發癥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 23.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使用秩和檢驗表示,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應激反應:觀察術中HR、SpO2、SBP、DBP變化幅度均小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各時段應激反應對比(±s)

表1 兩組各時段應激反應對比(±s)
注:P*與同時期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時間 組別 HR(次/min) SpO2 SBP(mmHg)DBP(mmHg)T0對照組(n=50)73.75±7.49 97.49±3.09 117.54±15.31 78.55±13.08觀察組(n=50)73.68±8.20 97.26±3.01 117.23±15.40 78.86±12.89 T1對照組(n=50)78.09±15.43 96.24±2.65 122.71±14.22 90.67±20.63觀察組(n=50)68.38±15.06 96.32±3.54 112.25±20.03 77.24±20.55 T2對照組(n=50)82.16±16.30 96.00±2.35 125.11±14.91 88.02±16.11觀察組(n=50)70.20±17.41 96.57±3.29 113.77±20.06 77.38±16.14 F對照組值 4.739 4.346 3.407 7.113 P對照組值 0.010 0.015 0.036 0.001 F觀察組值 1.822 1.097 0.939 0.142 P觀察組值 0.165 0.337 0.393 0.867
2.2 疼痛狀況:術后3h,組間對比疼痛程度評分,觀察組顯著較低,且觀察組疼痛持續時間較對照組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疼痛狀況對比(±s)

表2 兩組疼痛狀況對比(±s)
組別 疼痛程度(分) 疼痛持續時間(d)對照組(n=50) 4.92±2.03 6.44±1.54觀察組(n=50) 3.70±2.11 5.74±1.65 t值 2.946 2.193 P值 0.004 0.031
2.3 手術并發癥:觀察組下肢靜脈血栓、尿路感染、便秘及其他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值=4.000,P值=0.046),詳見表3。

表3 兩組手術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n(%)]
現代科技的發展推動著醫療技術的革新,當下醫護人員對手術操作及圍術期護理工作的要求日益提升,患者也對醫療服務水平產生更高的期待。手術本身作為侵入性治療手段,在治療疾病的同時,難以避免地會對患者本身健康產生影響,因此術后并發癥成為臨床的關注重點。
現代醫學認為,積極的做好圍術期護理能夠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并緩解并發癥的嚴重程度,幫助患者術后快速康復。但臨床護理類型紛繁復雜,具體設計護理理念及設施五花八門[4-5]。預見性護理是一種提前預防式干預理念,在并發癥未發生時,通過預防性手段,盡可能避免其發生,因此在理論上是適合應用于輸尿管結石手術患者圍術期護理的[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術中HR、SpO2、SBP、DBP變化幅度均小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術后3h,組間對比疼痛程度評分,觀察組顯著較低,且觀察組疼痛持續時間較對照組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下肢靜脈血栓、尿路感染、便秘及其他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預見性護理能夠顯著降低患者術中應激反應水平。可有效緩解術后疼痛程度,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有利于輸尿管結石患者預后良好發展。原因在于預見性護理以預防并發癥發生為根本目標,操作過程中糅合了人性化護理、個性化護理等理念[7]。在心理層面能夠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念,調動患者積極性與自主性,改善醫患關系,利于后續護理實施[8]。在具體預防并發癥方面,通過飲食、飲水、術后運動、按摩等手段降低可能存在的并發癥風險,積極應對發生后嚴重程度,保障了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能夠顯著降低輸尿管結石手術患者術中應激反應水平,可有效緩解術后疼痛程度,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