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海霖
【摘要】家庭的變故,家人帶來的壓力和不安全感內化成可怕的“機器人”形象,給來訪者造成了心理困擾。本文運用認知療法和焦點解決短期咨詢技術,幫助來訪者擺脫恐懼情緒,糾正不良行為,重塑對生活的信心。
【關鍵詞】小學生;恐懼情緒;認知療法;焦點解決短期咨詢
一、個案基本情況
小輝(化名),男,10歲,來自單親家庭,就讀于某小學三年級。小輝本學期學習積極性下降,上課注意力分散,各科成績都不理想。小輝性格內向,膽小怕事,較少與同學交流。班主任和母親反映,小輝不太講衛生,個人用品凌亂。
目前,逢星期一至星期五小輝跟母親生活,周末到父親家生活。母親對小輝的教育方式較溫和,主要通過說教讓其明理,母親非常配合學校教育工作,班主任主要和他母親溝通,父親很少來學校接小輝,也沒有主動向教師了解他的在校情況。在父親家,小輝都要跟奶奶一起睡,不敢自己睡,漸漸地在母親家也不敢自己睡。通過咨詢了解到,小輝不敢自己睡是因為一天夜晚出現了可怕的“機器人”,小輝被嚇到,從此不敢一個人睡。由于最近小輝的學習情況和精神狀態不佳,班主任把他的座位調到了第一行第一位(單獨座位),更容易關注他,但連續三天科任教師發現他在課堂上撥弄自己隱私部位的行為,其他同學沒有發覺。班主任對此很震驚,但沒有當眾制止和責備他,而是鼓勵他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并聯系心理教師,希望心理教師進一步了解和疏導小輝的心理困擾與行為問題。
二、個案問題分析
(一)主要問題
(1)小輝害怕黑夜中的“機器人”,導致他出現退縮行為,不愿獨自入睡,過于依賴成人。
(2)小輝性格內向沉默,與家人、同學缺乏溝通,很少好朋友,社會支持系統較差。
(3)小輝的父母關系不和,家庭壓力較大,經常被送到不同生活環境,對父母存在分離焦慮,缺乏安全感。而且,小輝缺乏正確的生理衛生觀念,引發了在公共場合撫摸生殖器的不良行為。
(二)評估與診斷
根據正常與異常心理區分的三原則,小輝的問題是由具體的客觀事件而產生的心理困擾,知、情、意等心理過程和活動是協調的,從病程標準看,持續時間為一個月左右,其恐懼情緒并未泛化,沒有對社會功能造成明顯影響,因此評估為一般心理問題。
三、個案輔導過程
(一)第一階段:初步建立咨訪關系
小輝是一個內向敏感的學生,最近班主任多次找他談話教育,為了讓小輝不認為心理教師“教育”他,更容易接受心理輔導,通過和班主任協商,心理教師在上課前突然走進小輝的課室,向任課教師申請,需要一名學生來協助心理教師整理心理咨詢室,得到任課教師的許可后,幾乎全班學生都興奮地舉起手,心理教師環顧一周后“不經意”地邀請小輝(坐在第一位)來幫忙。借此機會,心理教師觀察小輝:小輝的白色校服和鞋子上布滿污跡,手指黑黢黢的,但在心理教師沒有任何具體要求下,他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分類整理沙具,動作迅速,短短五分鐘內就整理好一層的沙具。
(二)第二階段:運用認知療法,糾正他害怕“機器人”的不合理信念
小輝傾訴了自己晚上睡覺突然驚醒時看到一道黑影站在門邊,他以為是下班回家的爸爸,看清楚后發現是小時候嚇過他的機器人玩具,小輝更加害怕了,從此他不敢獨立入睡。經過分析,筆者發現小輝對“機器人”的恐懼來源于幼兒時對同類物品的害怕,最近父親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父親忙于工作缺少對小輝的陪伴,父親帶來的不安全感化身為黑夜中可怕的“機器人”,加上小輝膽小內向,不敢把自己的想法向家人傾訴,導致出現退縮行為。心理教師希望通過認知療法,讓小輝戰勝恐懼情緒,改變自己對鬼怪的不合理認知。主要談話如下:
心理教師:你可以描述一下那晚的“機器人”嗎?
小輝:我很害怕,看得不清楚,因為他站在黑暗的地方,他很高大,我知道他就是我小時候見過的機器人的放大版。
心理教師:你看不清他的樣子,靠感覺判斷他就是機器人,是嗎?你覺得世界上真的有鬼怪嗎?
小輝:白天時他不會出來,天黑了他就會出現了。
心理教師:你試過在睡著前見到他嗎?
小輝思考了一下,搖了搖頭,然后小聲地說:其實我懷疑過那是不是我的一個夢。
心理教師:你還記得二年級時心理老師跟你們上過的《我們做的夢》嗎?夢境的內容是千變萬化的,夢境可能會重現兒童時期遺忘的回憶和經歷,比如你夢到了小時候嚇過你的機器人。而夢境也會反映出我們現實中未得到滿足的愿望,你夢到了爸爸,但進一步確定發現不是他,是不是最近你和爸爸的關系發生了變化呢?
小輝:我明白了,其實我只見過“機器人”一次,這只是一個夢。爸爸是滴滴司機,自從他和媽媽離婚后,他就很少陪我玩了,周末只有爺爺帶我去玩。(小輝的眼眶紅了)
心理教師:你能明白這一點我很開心。你爸爸工作辛苦了。下次你再夢到“機器人”,試試跟他講:你就是我的一個夢。
小輝露出了微笑,點了點頭。
(三)第三階段:運用焦點解決短期咨詢技術,糾正在公眾場合撫摸生殖器官的不良行為
結合小輝的生活背景,小輝在公眾場合撫摸生殖器官的原因復雜,如果過于關注這個問題的因果,可能會陷于各種家庭因素和心理因素,引起小輝的阻抗,無法順利地解決問題。因此,心理教師希望運用焦點解決短期咨詢的技術,讓小輝樹立起正確的生理衛生觀念,糾正在公眾場合撫摸隱私部位的不良行為。主要談話如下:
心理教師:如果用一把尺子來評價你現在的個人衛生情況,10分是表示個人整潔衛生,0分是表示不修邊幅、邋里邋遢,你認為目前的狀態是幾分呢?(評量問句)
小輝:5分吧,媽媽和老師總是說我不講衛生。
心理教師:你的目標是拿幾分呢?你覺得要怎么做才可以提高分數?
小輝沉思片刻:我想要8分,我可以修剪指甲,勤洗手,收拾好書包和自己的房間。
心理教師:剛才我發現你能把才第一次見的沙具整理整齊,令整個心理咨詢室都舒服了很多,感覺你也不是缺少講衛生的意識。(發現例外)
小輝:對啊,其實我只是有時候懶,有時候又不知道怎么做她們才滿意。
心理教師:你知道我們身體有哪些部位是不能隨便給別人觸碰的嗎?
小輝轉過了頭,沒有回答。
心理教師:無論男生還是女生,都不能隨意觸摸別人的生殖器官,除了洗澡等生活需要,任何與隱私部位的行為都不應該在公眾場合進行。
小輝的眼神若有所思。
心理教師進一步輕聲地引導:如果出現這樣的行為,我們不用感覺羞恥和害怕。我們要珍愛自己的身體,也要尊重周圍人的感受和情緒。如果還想這么做時,我們可以進行感興趣的體育運動和放松訓練來分散注意力。
接著,心理教師講解了放松訓練的做法和作用,小輝經過練習后感覺自己沒有那么緊張了。
(四)第四階段:建立家庭支持
小輝要完成蛻變,必不可少的是父母和家人教育方式的改變。經過溝通,父母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愿意做出改變,為小輝樹立良好的榜樣,多發現他的優點,給孩子有質量的陪伴。
四、個案輔導效果
通過咨詢,小輝的恐懼情緒得到緩解,他不再害怕黑夜中的“機器人”,其父母和家人經過嚴肅的對話,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現在小輝的精神狀態好多了,上課不再出現不良行為。
五、個案輔導反思
對學生的心理輔導不局限于面對面的談話,心理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以適當的方式減少阻抗,關注學生的正向力量,相信小小的改變會給來訪者帶來解決問題的信心和動力,最終解決一直困擾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