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霞 楊延存
◆摘? 要:民以食為天。食品質量與安全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也是國家穩定和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可以說食品安全是社會穩定發展的基本要素,而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產生,主要源于生產銷售過程中的不規范行為。因此,必須要對食品生產銷售進行規范,才能保證食品質量安全。
◆關鍵詞: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存在問題;解決策略
1引言
隨著食品安全理念的深入人心,在進行食品質量管理的過程中,要持續地優化和改進食品質量管理體系,全面落實質量管理體系各項要求,推動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
2質量管理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以及原則
2.1質量管理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是食品生產與加工最基本的要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物流運輸行業、餐飲企業等都涉及食品的運輸與供給,并且通過參與食品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獲取一定的經濟利益。食品企業要承擔保障食品安全的義務,相關監管部門也要監督它們對義務的履行,這樣才能更好地維護消費者健康,保障食品交易市場穩定,不會出現混亂。
2.2標準化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則
首先是食品標準。食品安全標準是強制執行的標準,這在《食品安全法》中有明確規定。食品質量管理中的食品標準也需符合相關規定。在管理過程中,食品標準原則指的是與食品有關材料以及食品相關產品都必須符合有關標準,全方位對于食品有關要素進行管理,如食品添加劑、原輔料等都應當進行檢查和評價,不合格的材料要妥善處理。其次是市場標準。對于食品銷售環節,也需要進行規范,盜版及高仿產品在市場上屢見不鮮,其價格低廉但質量難以保證。而且部分食品的銷售途徑不夠規范
3食品質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質檢方法存在問題。食品安全是受到社會各界十分重視的問題,由于我國國內的食品市場相對較為龐大,在日常的管控過程當中,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從而降低了食品食用的安全。為了能夠更好地保障人們的食品食用安全,在當下的食品質量檢測工作開展過程當中,相關部門需要針對實際工作需求,對食品進行系統化的檢測,確保食品的基本質量達到了上市要求,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食品管理。通過對目前食品質量檢驗檢測工作開展的現狀進行分析,在當下的工作開展過程當中,質檢方法存在一定的問題,使得食品質量的最終檢測結果不夠精準。在食品質檢工作的開展過程當中,工作人員需要針對工作開展的基本情況,進行報告信息的記錄,其中檢測的項目包括蛋白質、脂肪、蔗糖、鉛、銅等多種成分檢測。固體食品和液體食品的質檢方法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在實際的工作開展過程當中,并未明確規定使用具體的質檢方法,從而導致工作人員在進行食品質檢的過程當中,沒有相應的規范,促使質檢結果存在一定的不準確性。為了能夠進一步保障食品安全檢測的結果,有關部門需要明確不同食品質檢的具體方法,這樣才能使得工作的開展變得更加順利,同時也能夠保障食品本身的安全。其次是管理手段存在不足。在當下的工作開展過程當中,由于工作開展的管理效率低,從而出現了各階段食品檢測未達到標準的情況,大大提高了食品安全中的風險性。
4食品質量安全管理中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4.1健全食品安全多元主體
食品質量安全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傳統的食品安全監管主要由政府部門負責,在互聯網時代,網絡食品安全監管要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履行者、社會群眾為監督者的多元化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保證食品安全監管正常運行。同時,作為主導力量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不僅要兼顧線下環節,還要兼顧線上監管,對網絡上的各種與食品相關的信息進行鑒別,及時辟謠,提供真實準確的食品安全監管信息,防止消費者和食品商家的利益受損。
4.2標準化生產加工
標準化生產加工是確保食品質量,提升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食品產品的生產加工條件是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標準化的重點內容。首先,是生產場所的標準化,衛生、防污染等有關標準都應符合相關規定,食品制作加工的產品必須沒有污染源。其次,是生產設施設備的標準化管理,各類設施在設計建造時就應當避免煙塵、生物等污染問題,便于消毒和清理,全面覆蓋整個生產廠房。而生產設備必須要按照有關食品的要求購置,尤其是直接用于加工和盛裝食品的設備,必須符合無毒、無污染、耐腐蝕的標準要求,生產食品的設備以及其他器具不可由其他設備替代。再其次,是生產人員的標準化管理,食品生產需要按照衛生防疫的標準選用人員,生產與管理人員都必須經過健康檢驗,確保沒有妨礙食品生產的疾病方可頒發健康合格證。日常生產過程中,相關生產人員也必須經過食品質量安全教育培訓,了解規范化衛生和防污染作業要求,并取得合格證方可正式上崗。最后,是生產加工作業的標準化,標準化的生產工藝能夠為生產人員提供支撐,科學、嚴格的操作規程也能提高生產加工的質量安全。生產人員先要嚴格遵循設備、容器的使用規范要求,生產加工過程中需要按照標準規定控制原輔料的配比,嚴格限制有害物質,按照工藝規程制作產品,嚴格按照標準規范存放、流轉食品。只有按照標準化流程進行生產加工,才能夠確保品質安全。
4.3建立食品檢驗非標準方法
在對某些樣品進行日常的抽檢檢測時,需要同時檢測鎘、鉻、汞、砷和鉛這5種重金屬元素。目前,根據相關部門所制定的標準檢驗方法和使用的儀器設備,在正式的樣品檢驗過程中,大多數情況下選擇的檢驗方法為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檢測設備選擇單重儀器,即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和原子熒光光譜儀等。
5結語
總而言之,在食品生產過程中,標準化具有前提性、基礎性、依據性以及保證性作用。在食品質量安全工作中引入標準化流程,可以科學準確地檢驗食品的優劣,確保食品安全。
參考文獻
[1]崔麗靜.關于食品藥品檢驗檢測實驗室質量管理工作的現狀分析及相關措施[J].食品安全導刊,2021(12):61.
[2]劉樂平,陳躍華,呂琳卿.食品檢測中的質量控制方法與對策[J].食品安全導刊,2020(3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