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華民
摘要:當前,隨著我國教育的發展,當前的教育基本任務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實施體育教學時,必須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立德樹人思想與體育教育的目的相結合,既可以促進學生體質的發展,又可以培養學生的良好的意志品質。在立德樹人的視閾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已成為大勢所趨。在這一背景下,筆者重點研究了立德樹人視閾下的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對策。
關鍵詞:立德樹人視閾;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策略
一、選擇合理方式,進行教學引導
在立德樹人視閾下,教師需要去分析體育課程與立德樹人理念之間的一些相似性,挖掘體育課程中的一些德育性因素,針對兩者之間的相似內容來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以此充分促進立德樹人與教學目標的深度融合。例如,在課堂教學之中,教師除了讓學生去學習一些不同的體育運動技巧之外,還可以讓學生了解體育的一些精神性內容。在現代社會物質生活變得愈發優渥的情形下,當代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具備良好的吃苦耐勞品質,遇到困難時習慣下意識地退縮。因此,在目前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加強對學生個人意志品質方面的引導,凸顯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例如,在體育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展示我國運動健兒們身上的一些優良品質,讓學生進行學習。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一些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例如,教師可以提前通過網絡去搜集奧運健兒們的一些訓練素材和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不同困難,將這些素材進行整合,制作成一個簡短的微課視頻。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直接去觀看這些微課視頻,讓學生了解到這些奧運健兒們為了為國爭光,在背后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借助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們樹立強烈的學習意識,向這些優秀的奧運健兒們不斷看齊,愿意不斷地提升自我,為了國家的繁榮發展而付出努力。以此能夠改變學生對于體育學科的錯誤認識,讓他們愿意在課堂上積極地參與體育活動,發展自身的身體素質。
二、豐富活動內容,發展意志品質
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時,教師不可能只是讓學生去完成枯燥的體育訓練,為了讓體育教學模式進一步體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開展更為豐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學習體驗,以此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例如,在現代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拓展訓練相關的內容,拓展訓練的設置就是為了完善學生的人格,磨煉學生的意志,讓學生能夠在發展自身身體素質的過程中,也能不斷強化自己的心理素質。因此,在體育課堂上,教師就可以引入一些拓展訓練相關的內容。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設置經典的斷橋項目,讓學生能夠在高高的立柱之上來進行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心理,讓他們擁有突破自我、挑戰困難的自信心和勇氣。除了在課堂上引入一些拓展訓練項目之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去開展一些戶外的拓展訓練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戶外去開展真人CS,這一活動是集運動與游戲為一體的高科技娛樂活動。在具體的對抗游戲中,能夠讓學生們進一步感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
三、教師以德施教,關注學生需求
在貫徹立德樹人的理念中,教師除了讓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之外,還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原則,通過不同的教育手段來塑造學生,改變學生。因此,在目前的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采用以德施教的教育模式,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例如,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教師可能會發現班級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會存在明顯的差異。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采用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無法促進班級學生的共同成長。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在心理素質及身體素質方面得到雙重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個性化的教學引導模式,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堅持教育公平的原則,給予班級學生同等的愛和關注,讓他們能夠感受到教師給予的溫暖,以主動的姿態投入到教學過程之中。同時,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需要針對體育課程的具體內容進行細化,采用差異化的教學引導模式。例如,某些學生的身體素質較差,在日常的課堂上,他們不愿意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之中,針對,這類學生,教師首先需要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例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難度較低的體育活動,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強烈的成就感,找到自身的優勢所在,以此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能動性。同時,考慮到某些學生在體育方面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天賦,針對于這類學生,教師就可以進行差異化的引導,讓學生能夠不斷擴大自己的優勢。不僅如此,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教師還需要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所以在滿足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教師也需要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例如,教師發現班級某些學生的性格較為怯懦,內向,不愿意主動和人進行交流,那么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多開展一些集體類的體育活動,讓學生必須以小組配合的方式去參與不同的活動。長此以往,學生與學生之間有了更多交流的機會,他們愿意主動地與他人進行配合,共同協作。在這種情形下,能夠幫助學生更加迅速地融入集體,讓他們學會克服自己內心的怯懦和膽小心理。
四、學生之間和諧共處,構建合作氛圍
在大學生時代,對其進行形成正確的自我肯定意識,正確了解自己很關鍵,而體育運動有利于他們對自我進行教育。在體育鍛煉過程中不斷認識自身的不足,充分做出評價,充分發掘自身的潛能,充分體驗到自身存在的價值,端正自我意識。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實現自主制定學習目標,自主練習,自我評價。使得學生在不同的目標指導下拼搏奮進,同時在團隊中發揮自身的運動潛能,以此為獲得勝利提供必要前提。并且通過體育鍛煉及比賽能夠使得同學與老師之間的距離拉近,并且在學生們進行體育比賽的時候,使學生能夠懂得在比賽中良性競爭,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宗旨,能夠使他們互幫和互助,團結合作,充分提高其社交能力,使得學生在一個比較適合的環境中學習和成長。同時體育運動能夠使得學生樂于與他人進行主動溝通,使其很容易融入集體之中,使其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同時能夠使得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形成熱愛集體并且與他人相處融洽。另外體育競賽是具有對抗性很強的團體項目,需要同隊人齊心協力,配合默契,互相信任及理解,才能夠取得好成績。這對人的競爭意識和團結合作意識起到很大的作用,這對人的發展及人格的健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在教育現代化的背景下,立德樹人是教師需要堅持的基礎教育原則。為了讓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意識,教師需要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適當地滲透一些德育教育的內容,讓學生能夠在參與不同的活動之后產生更為強烈的責任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而為了幫助學生能夠在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方面得到雙重的發展,教師必須要保證體育教學內容的多元化和豐富化。讓學生能夠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強健身體,還能夠促進學生在心理和生理等多方面的綜合發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莫勛哲.公物法視野下高校體育設施社會開放研究[J].體育學刊,2021,28(03):16-24.DOI:10.16237/j.
[2]李樂.高校體育促進體育經濟發展的對策研究[J].營銷界,2021(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