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媒體發展迅速,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不單是書本學習一種。大學生可以通過新媒體移動網絡平臺的應用,在短時間內收集到各類學習資料或新聞消息,對大學生的思想發展影響深遠。高校應如何面對新時代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有效利用其積極因素幫助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建設,提高思政課程教學質量,成為當前高校努力探索的重要課題。對此,本文從構建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育人體系入手,進行深入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育人體系構建
引言
在新時代網絡信息給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帶來的重大變化中,越來越多的傳播平臺引入到大學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之中,一些虛擬的網絡信息正在漸漸影響大學生的思想。對此,大學教師應及時注意新媒體發展傾向,適時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引導,積極探索與構建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育人體系,將新媒體網絡技術與大學生所喜愛的新鮮話題相結合,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學活動中去。當前,雖然高校網絡信息思政課程工作有較大的發展,但面對多媒體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高校急切需要系統的思想政治育人體系,幫助大學生在網絡信息大環境中堅定思想政治立場,確立人生方向。強化大學生思想素養水平,切實為社會發展輸送大量高素質人才。
一、構建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育人體系的重要性
在新時代網絡科技發展迅猛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也隨之發生了變化,網絡特有的多元化和交互性特點,為傳統教學形式開拓了新的方向。高校可以利用網絡信息在內容上的正向引導,為傳播馬列主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政治思想觀念創造有利條件,大學生可以通過移動電子設備在多媒體平臺上得到最新的思政新聞。新時代網絡中有豐富的資訊信息可為大學思想政治教學提供教育資源,巨大的信息量可以拓寬教師收集教學素材的方向,特別是可以將最新的新聞資訊第一時間傳遞給學生,豐富了高校思政教育形式和內容,進一步強化高校育人質量。隨著“微傳播、互聯網+”等信息傳播方式的廣泛應用,以移動網絡電子設備為媒介,逐漸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許多大學生越發明白對利用網絡信息學習思政課程的認知。[1]大學思政育人工作不再受時間、地點等因素的限制,教師可以在高校網絡思想政治育人體系平臺中,隨時隨地與學生進行問題交流與溝通,逐步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學生活的各個方面。
二、當前構建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育人體系中所面臨的問題
在網絡信息開放、復雜的新媒體環境中,彌漫著各類真假消息,新媒體網絡的秩序有失規范,大學生在嘈雜的網絡虛擬環境中很容易受到各類不良信息的影響,導致學生在新育人網絡體系學習生活體驗感受性較差,對當前大學生思政教育造成一定影響。新時代下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育人體系構建進程中所面臨的的問題,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1.當前網絡傳遞方式的多元化使大學生不再依賴于思政教師獲取思政知識,在思政教育過程中與教師之間的嫌隙逐漸拉大,學生不愿意向老師表達自身真實感受,師生間信任感極差,這種現象在大學院校中極為常見,是影響高校思政育人工作順利進行的情感阻力。2.在各類信息網絡平臺中,大學生能夠自由選擇網絡信息的吸取,面對信息量巨大的網絡世界,學生不能準確識別各類信息的正確導向,大學生思想觀念極易受網絡信息影響,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產生排斥情緒,學生自我意識增強,不愿受學校意愿支配,進而加大高校網絡思想政治育人體系構建工作的難度。3.新時代網絡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大多數學校都開始利用網絡信息,建立自己的網絡育人體系交流平臺,但網絡平臺監管水平差,使一些大學生通過匿名等方式在平臺中隨意發表自己不滿情緒,并相互詆毀攻擊,造成負面輿論越發嚴重的現象,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帶來巨大困難。
三、構建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育人體系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堅持思政教育導向,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
面對網絡中的復雜環境,大學院校應明確自己的教育目標,努力推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政治領導,加強大學生政治思想意識的建設,把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主導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高校教師要快速適應新媒體教育環境下的實際教學工作要求,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和本體性知識水平,積極學習先進科技設備的操作和了解,切實解決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做好學校與學生橋梁工作,對社會關注話題、網絡流行風向有清晰的判斷,并與學生進行積極探討與交流,逐步引導學生向正確的價值觀方向靠攏。[2]大學生正處在人生的關鍵期,思想的高度活躍對其自身有利有弊,面對各色各樣的網絡信息很容易受到影響和傷害,大學生應主動加大對信息的辨別意識,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傳播有利于社會和自身發展的正確價值觀方向,堅決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運用新媒體資源,創建網絡學習監管體系
高校可以利用新媒體網絡技術,創建一個全新的線上線下思政教育課程新模式,使大學生真正參與到思政教育的各類活動之中,對學生提出的正確觀點給予肯定和支持,在學生出現錯誤想法時及時引導和紓困,發揮網絡平臺的積極因素使思政教育工作充滿活力。例如,學校可以利用“互聯網+”或創建“手機校報”等方式,發揮大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校園學習活動的參與性,使學生在有趣的實踐活動中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意識,從而不斷高效提升大學思政教育質量。此外,必要的學校網絡監管工作不可忽視。雖然新媒體為我們的思政教學工作帶來了許多便利條件,但其缺陷也應得到學校的及時彌補。所以,高校應建立健全網絡學習監管體系,通過學校規章制度結合法律要求,對大學生的新媒體網絡運用加以規范,確保大學生正確運用新媒體,在信息網絡安全的前提下,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促使大學生養成高尚道德情操,最終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目標。
結語
總言之,在新時代網絡信息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觀念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漸成為大學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積極構建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育人體系,利用網絡信息新技術的積極因素,為學生創設更加高效的思政學習氛圍,努力抵制不良因素給大學生造成的不利影響,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意識,促進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育人質量的高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楊仲迎.全媒體融場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體系構建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02):75-77.
[2]張雯靜.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體系構建[J].教育現代化,2019,6(76):11-12.
作者簡介:蘇信幸(1986.05),男,漢,廣東省茂名市人,廣州珠江職業技術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