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文化是中國大學生思政教學不能忽略的重要資源,同時也是承載此教學工作內容最有效的載體。本文對紅色文化教育內容與思政工作教學之間的相互關系展開了分析,以促進學校思政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并提高了學校的思政工作教學與管理水平,主要從紅色文化教育內容及大學課程思政教學工作的基本內涵入手剖析,重點介紹了目前將紅色文化教育內容融入大學課程思政教學工作中的實際狀況,涉及影響力不夠、靈活程度不足等問題,最后還著重探討了將紅色文化教育內容深入大學生思政教學的新路徑,希望為中國高等學校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紅色教育;高校;毛澤東思想理論培訓
引言:紅色教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與學生過往的革命奮斗及歷史進程有著很大聯系。將紅色教育與普通高校的思政教學工作密切結合起來,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從而提高學生愛國情感[1]。另外,也可以有助于他們形成優秀的道德情操。我國教育事業中大學生的道德言行都已基本定型,并伴隨著繼續的不斷完善,其思政教育所起到的導向功能意義重要。學校對于新時期青少年畢業生,應通過紅色教育加以合理的思想道德指導,注重根據他們自身的特征,在他們心中來強調美德與情操,促進他們健康成才。
一、紅色教育深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強化紅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傳承
第一,建立健全的長效機制,從課堂上推廣紅色教育。重點包括:其一,建立較為完備的紅色文化規劃框架,保障人力、物力、財務資金,使紅色文化得以更順暢的融合到學校培訓、經營、發展的過程中。其二,主動與其他大專院校、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社區公益性機構交流,聯合舉辦紅色教育研討等活動。其三,在教學內容方面,要積極拓展紅色文化教育知識系統,并特別注意對知識深度、廣度的把控[2]。在教學方式上,學校也應結合先進的計算機與網絡信息技術,并利用案例教育、專題課堂、小組討論等全新的方式教學,以確保將紅色文化內容深入高校學生心中。其四,高校其他專業的任課教師,也應在專業課程上自覺地融合紅色教育內容,帶動他們對中國的歷史、政治、人文等多方面深入思索,對自身承擔的歷史使命有全新的認識。
第二,結合社區實際,從日常生活中踐行精神內涵。紅色教育始終是各大院校的思政教學較為重點的課程與教材,可以在地方的資源選取革命斗爭舊址、烈士舊居等等,大學生們在經過切身感受后,可以從中感受前輩們艱苦奮斗的革命歷史,緬懷為實現理想、成為祖國而犧牲的仁人志士,以便于更加深切地理解紅色文化的含義,以及為何要學習紅色文化。或者在校園內,可以組織團支書、學校行政部門聯合成立有關紅色教育主題項目的協會,讓他們積極參加公益性質的實踐,以便在鍛煉自身意志的同時,增強綜合意識和社會責任心。讓學習者在生活中踐行紅色精神內涵,也可以把心中對紅色歷史的認識轉化成實際行動,增強思政教學有效性。
(二)擴大紅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影響
首先,融入紅色文化能推進高校的思想文明建設工程。因為任何事物的存在、形成、興盛都離不開一定的環境,將紅色文化滲透到高校思政教育中也是一樣的道理。面對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教育形勢和高校傳統文化教育薄弱問題,高校也應加強對紅色文化的融入工作。在高校的傳統文明創建上,融入了紅色文化之后,高校才能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傳統文化氛圍,從而形成了生態教育。同時學校也要根據自身的優勢,著力營造優良化的教育氛圍與學習環境,使學校的發展更加強大。比如可以把紅色文化與學校內的歷史景物、建設材料、教育設備等結合,以便將紅色歷史教育的內容以各種歷史宣傳標志物的形態展示出來,使學習者在良好的氛圍陶冶下提高對紅色歷史的理解。其次,結合紅色歷史,進行校園文化交流活動。在學校所舉辦的校園文化活動中,也要主動滲透紅色文化[3]。比較常用的活動有中國紅色旅游詩歌朗誦會、紅色歌曲、舞蹈節目比賽、宣傳中國紅色旅游文化的特色文藝節、紅色文化專題攝影展、紅色旅游論壇等,并將利用這些文化活動的平臺,讓學生在文化活動能夠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和文化自信。同時,學校也可在五四青年節、建黨節、建軍節等重大傳統節日中舉辦學校歷史傳統文化祭奠活動,借此來警示學校不能忘記歷史,并努力抓住眼前的美好生活。
(三)開展紅色教育和思政教育活動的網上宣傳
在新時代背景下,教育科技得以快速發展,高校要做到與時俱進,積極結合互聯網等新興媒介技術來建設紅色文化網上教學平臺。高等學校要積極建設紅色文化專欄網頁,把相關紅色內容設置到網頁專欄中,在設置紅色文化專題網頁時,要格外重視其知識性、服務性,善于抓住學生的思維及心智發展特征,以提高其思想人文素質和加強思政素質教育力度為主要目標,從而形成一種綜合型的服務平臺,使大學生在實踐中獲取更多的紅色文化學習資源。
(四)堅持“三個結合”增強紅色文化教育實效性
堅持將紅色教育與解決心中問題、完成核心任務和學寫“老三篇”相結合,以堅定我們的信念,提高紅色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宣傳要和解決思想問題相結合,不但要通過正面積極向上的方式進行宣傳,而且還要為他們做好思想引導工作,幫他們解開思想的紐扣。并針對他們提出的貼近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再通過組織一些熱點問題爭議會,引導他們到現場參與,使他們體會在黨中央領導下祖國和人民的巨大變化,以增強他們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之感。其次,應與完成主要任務相結合。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掌握教育科學知識提高實際技能,朝著社會需要目標發展。我們可以采取不定期舉辦一系列紅色教育活動,提高他們對自己專業未來所承擔的責任擔當認識,引領他們樹立科學的價值理念及社會發展觀點。所謂“老三篇”就是毛澤東思想中所強調的三個精髓,一是為社會服務,二是一往無前,三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老師可以把“老三篇”當成教學的切入點,引導他們利用說、背、演、做的形式使之掌握透徹,并將之落實在學習、活動和學習任務上,開展紅色歷史學習與課題的活動,激勵他們始終保持軒昂的精神。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大學生是中華民族在未來崛起的共同希望,對高校思想進行正確的教育思政教育也是勢在必行。由于紅色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多年來的發展歷程,因此其充滿了紅色傳統文化內涵與社會主義愛國精神,對高校的正確教育思政教育也有著不能忽略的重要意義,可以使紅色教育不斷地在時代的成長中實現傳承,從而使廣大青少年學子領悟到理想與擔當。
參考文獻:
[1]田瀚麟,尹燕.高校思政教學開展紅色教育困境與路徑[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02):27-29+58.
[2]吳少偉.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踐路徑[J].青年發展論壇,2021,31(03):27-33.
[3]向超.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程育人研究[J].東西南北,2020,(06):193.
作者簡介:王文(1979.04),男,漢,陜西省西安市人,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學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