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成世
欽州坭興陶距今已有1300 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四大名陶之一,以悠久歷史、精湛工藝、特有陶土、神奇窯變等特色而著稱。欽州坭興陶作為一種傳承久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在當代社會煥發全新的光彩,需要通過自身的產業化發展,不斷進行技藝創新和新媒介傳播營銷,從而擴大影響力。
欽州坭興陶產于我國廣西北部灣沿岸的欽州市,以其特有的無釉還原燒制工藝而聞名。2008 年,“欽州坭興陶燒制技藝項目”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目前可以考證的欽州坭興陶大約形成于唐代,距今1300 多年。由于廣西位于我國的邊陲,制陶工藝等的發展受到中原地區影響較小,所以欽州坭興陶的制作工藝仍較多地保留了唐代以前的燒制技藝。欽州坭興陶在近代結合本地特有陶土,融入新工藝、新技術,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逐漸成為與宜興紫砂陶、建水紫陶、重慶榮昌安富陶并稱的“中國四大名陶”之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是指集體或者個人在生活和勞動中所產生的技能及創造出來的歌舞表演等形式[2],通過子孫相傳的方式遺傳到今天。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成與地理環境、族群緊密相關,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人類文化豐富性的具體展現,是勞動人民思維創造力的結晶。它是以人為中心的動態文化遺產,所呈現的形式與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其本質突出的是非物質的屬性,強調以人為主體的技藝、經驗和精神。[3]傳統技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技藝是古代先民在生產和勞作中通過不斷的積累和創新形成的智慧結晶,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鮮明個性及悠久的歷史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是維護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的需要,也是保持民族文化傳承、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和建立文化自信的需要。
“產業化”一詞由“產業”延伸發展而來。在產業經濟學家看來,產業是指具有某種同類或類似屬性的企業或組織的集合,或者是指以某一標準劃分的部分國民經濟的總和。[4]產業化是指某一具有相同屬性的行業達到社會承認的規模程度的過程。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主要分為兩種形式。一是設立“保護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搜集整理,認定和保護非遺傳承人等,把非遺嚴格地保護起來,使其延續存在。二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化”,使其產品和技藝重新進入當代人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自然地保存和發展下去。這就要求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應具有一定的市場潛力和開發價值,并與當代人的生活有較為密切的關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化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化”程度的較高要求,是指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市場經濟的形式運作,并逐步發展到一定規模的過程。在某種程度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化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適應當代社會經濟發展和文化生態環境變化的一種新的生產與生存方式,是對文化生產力的開發與提升。[5]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化要將非遺與時代同步,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人們的生活場景不斷發展演變,非遺的技藝也要在保持自身精髓的基礎上同步演化,不斷適應人們的需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化可以更好地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創新發展。
陶瓷的產生和發展同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實踐緊密相連,直到今天陶瓷仍然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欽州坭興陶燒制技藝為基礎的欽州坭興陶,無疑具有較大的市場價值和開發潛力,在欽州市政府及各界的努力推動下,欽州坭興陶的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很好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把欽州坭興陶與旅游產業相結合,通過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和建設欽州坭興陶相關旅游景點,吸引游客到欽州體驗坭興陶文化,同時游客的到來又能帶動坭興陶產業的發展。欽州市政府規劃建設了占地約2700 畝的欽州坭興陶文化創意產業園,產業園第一期已于2018 年正常運營。坭興陶文化創意產業園吸引了坭興陶龍頭企業和行業大師入駐,成為欽州市區內的一個重要旅游景點。
欽江古龍窯始建于明代,具有珍貴的文化和旅游開發價值。欽州市不斷加強對古龍窯的保護、開發與利用,為欽江古龍窯申報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打造古龍窯文化旅游品牌。2018 年欽州市舉行了第一屆坭興陶文化藝術節,打造坭興陶節慶品牌,開展坭興陶文化藝術活動,實現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推動了坭興陶產業發展。活動期間,開展的活動包括非遺技藝表演、坭興陶古龍窯祭火大典、名家現場展演、優秀陶藝作品薈萃,吸引了百萬人流,集聚效應初步形成。
首先是打造欽州坭興陶的品牌形象。在欽州市區的道路兩側、車站、交通工具上設置坭興陶廣告宣傳牌;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形式進行宣傳報道,逐年加大欽州坭興陶的宣傳力度。在城市主入口、主干道及坭興陶核心區域設置坭興陶文化公益廣告牌、景觀雕塑、坭興陶元素的路燈和道路標識牌等,使游客、客商一進入欽州市后,就能感受到濃郁的坭興陶文化氛圍,打造“坭興陶之都”城市形象。

3D 打印的坭興陶產品
其次是通過展覽和活動等形式擴大品牌影響力。自2010 年開始,欽州坭興陶行業協會每年組織企業參加工藝美術行業的權威展會與賽事,如“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賽等,每次都收獲頗豐,在行業內贏得了美譽。除了參與全國的展覽和賽事,欽州坭興陶還組織舉行了各類活動擴大影響。從2017 年起,欽州坭興陶、江蘇宜興紫砂陶、云南建水紫陶與重慶榮昌安富陶一起舉辦中國四大名陶展,其中欽州市于2019 年承辦了第二屆四大名陶展,此次四大名陶展以“焰接千年 欽近五洲”為主題,培育工匠精神,傳播中國陶瓷文化,促進行業產業發展。展會上豐富多彩的活動對欽州坭興陶的宣傳和推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從2018 年起,欽州坭興陶行業協會連續數年在北京等地組織舉辦坭興陶活動周,活動周期間開展的活動類型包括藝術精品展覽、鑒賞、推介、展銷等豐富多彩的形式?;顒友埿袠I知名專家探討行業發展,向公眾展示優秀作品,吸引了權威媒體的關注。
最后是建立健全坭興陶營銷網絡,線上線下共同發力,助力產業化發展。線上加強與淘寶、京東等大型互聯網平臺合作,組織企業與電商平臺合作共同舉辦坭興陶專題銷售活動。線下通過與全國各類相關的行業協會、商會合作,針對專業市場有針對性地開發坭興陶產品,擴大產品的銷路。例如,與梧州市茶葉商會合作,共同挖掘欽州坭興陶與梧州六堡茶兩大產業的歷史文化內涵,打造“一茶一器”“名茶名陶”等載體,激發產業發展的潛力。此外,欽州坭興陶行業協會還組織坭興陶專場推介會等活動,吸引更多的經銷商加入推廣和銷售欽州坭興陶的行列,共同開拓國內外市場。
傳統技藝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需要不斷地挖掘。歷史和文化價值是欽州坭興陶發展的基礎,欽州坭興陶業界重視歷史文脈的傳承和技藝的內涵挖掘。欽州坭興陶行業協會收集整理坭興陶各個歷史時期的代表作品、文史資料,協助開展坭興陶考古挖掘,形成傳承發展脈絡清晰、底蘊深厚的坭興陶文化,并與欽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心共同整理出版以《坭興陶傳統燒制技藝》為代表的關于坭興陶文化的一系列書籍,加強坭興陶歷史文化宣傳。
傳統技藝需要融入新的技藝不斷創新,開發新的產品,開拓新的市場。作為科研主力軍的欽州本地院校北部灣大學的陶瓷設計學院,成功引進針對欽州坭興陶的3D 技術,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進行虛擬仿真3D 成型及雕刻,目前已與企業合作生產相關產品。欽州市坭興陶研究中心先后引進了干粉成型技術、自動雕刻機、微波窯爐等現代技術與設備,改進坭興陶傳統制作藝,提升了坭興陶的生產制作工藝水平。欽州市品藝堂坭興陶公司根據香道產品市場需求增長的現狀,結合坭興陶的材料特性,研究利用坭興陶技藝開發香道產品,豐富了坭興陶產品的種類。
受坭興陶產業發展的帶動,欽州本地的高校紛紛開設相關專業為坭興陶產業發展培養人才。目前欽州本地的北部灣大學、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等院校先后開設了與坭興陶相關的專業。近年來,各院校培養的坭興陶專業人才超過1000 人。同時,欽州市工信委從2012 年起連續多年舉辦全國陶瓷技藝大賽;每年邀請高校教授和陶藝大師來欽州開辦坭興陶培訓班,吸引全國各類人才參與坭興陶的技藝交流,通過交流合作進一步推動欽州市和國內外陶藝界的文化交流和產業合作,培養人才推動坭興陶創新研發。同時,欽州坭興陶行業每年還遴選一批優秀的行業人才到清華大學等高校進修、培訓,培養既掌握熟練坭興陶傳統技藝又具備現代設計思維的新一代坭興陶從業者。
欽州坭興陶行業協會依托廣西坭興陶產業人才小高地項目開展大師帶徒授藝活動,行業大師帶徒授藝活動始于2018 年,四年來各級工藝美術大師、陶瓷藝術大師共收徒弟480 多名;2021 年,全年參加帶徒授藝的省級以上大師41 人,所帶學徒122 名,平均每位大師帶徒3人,形成了較好的人才培養及技藝傳承制度。通過這一活動,欽州坭興陶行業內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后起之秀,不少學徒成立工作室從事陶藝產品設計生產,甚至一部分已成為行業的骨干并獲得了很高的榮譽。如青年陶藝家陳炳輝、溫生全2021 年分別獲得“全國優秀農民工”和“全國陶瓷行業技術能手”榮譽稱號;青年陶藝家王寶祥獲廣西文藝創作“銅鼓獎”,這是廣西文藝方面的最高獎項,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頒發。這些青年新秀及科班出身的坭興陶專業人才都將成為欽州坭興陶產業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
通過人才培養平臺的建設,坭興陶從業者的能力和素質不斷提高,專業人才不斷涌現,新生力量不斷加入,帶來了新的技藝和新的設計思維與理念,為坭興陶產業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欽州坭興陶擁有光輝的歷史且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當代社會中理應發揮更大的價值。通過“文旅融合,共促發展”“加強營銷和品牌推廣,擴大影響”“加強內涵挖掘和產品研發”“搭建平臺,培育后備人才”四個方面的實踐推動坭興陶的產業化發展已初見成效,2020 年全行業總產值約15 億元,行業企業數約760 家,從業人員約1.2 萬人。未來,欽州坭興陶將會發展得越來越好,成為廣西亮麗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