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冰
現代漆畫是從工藝品到藝術的轉變,從實用藝術演變成架上美術,保留了特殊的漆工藝特性。喬十光先生曾在接受《美術觀察》的采訪中說道:“傳統漆藝不發展,只能進博物館,就等于自殺;但如果傳統漆藝發展中用別的材料代替就是他殺。”可見,探索傳統漆藝的發展至關重要。漆畫從漆藝中獨立出來后,其表現形式受西方現代繪畫影響的同時,也應當融入中國傳統元素,從而探索新的表現漆藝的語境。現今,越來越多的漆藝家們提倡發展傳承和創新傳統工藝,探尋將傳統技法融入漆畫之中,使漆畫具有民族性和文化性。漆畫表現樣式有很多種,如彩繪、鑲嵌、戧刻、研磨、堆塑等。其中,無勾勒暈金漆畫是其中一種樣式。在工藝技法上,遵循傳統漆藝原則;在紋飾表現上,探索創新道路。漆畫與唐卡繪畫相結合進行創新應用,在某種程度上既保留了傳統漆藝的特點,又具有現代藝術的美感。
“暈金”一詞,在王世襄老先生的《髹飾錄解說》一書中解讀為“圖案從內到外用不同深淺的金色有規律地暈出花紋”。無勾勒暈金技法是由吳守端于1962年在傳統暈金技藝的基礎上,別開生面地借用工筆畫中“沒骨”技法表現,經過反復推敲與實踐,最終創新出的,并運用于漆畫制作中,從而產生令人耳目一新的漆畫作品。暈金漆畫題材多以花卉、動物為主,其色彩明艷、線條流暢、造型華美、構圖精細,表現出區別于其他漆畫的藝術風格。在這一方面,唐卡繪畫有著和暈金漆畫異曲同工之處。唐卡繪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繪畫形式,其畫面色彩艷麗、內容豐富,涉及宗教信仰、人物傳記、歷史文化等。對暈金漆畫而言,唐卡繪畫的表現手法、用色、題材對其有著很大的借鑒空間。
暈金漆畫以極為細膩的情感表現手法,在黑色、朱色等漆推光板上進行繪制。運用金粉、銀粉、紫銅粉等材料表現出造型的靈動感,使畫面被賦予熠熠生輝的立體效果。唐卡繪畫有著嚴謹的造型、濃郁的宗教特點,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莊嚴神圣的佛教世界。畫面運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顏料以示其神圣,使所繪制的畫面色彩鮮艷、金碧輝煌。暈金漆畫與唐卡繪畫都有共同的細膩豐富的情感,畫面呈現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讓人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和藝術價值。
暈金漆畫多數以黑色為背景進行創作,隨類賦彩。借鑒工藝畫中沒骨表現手法運用于漆畫中,黑漆大面積的使用就相當于工筆畫中的留白。再以金代黑暈染出無勾勒的形象,暈染出層次深淺、質感豐富、韻味無窮的藝術造型,使作品具有藝術感和觀賞性。唐卡繪畫以金色唐卡和黑色唐卡最具特色,繪制的線條效果類似白描。在這兩種形式中,底色通常為大面積的單色,即金色或黑色,而造型則全部用白色的線條勾勒而成,使造型在底色和線條的對比之下格外醒目,具有三維立體的空間效果。線條如行云流水,自然流暢,體現出高超的藝術技巧,令人嘆為觀止。暈金漆畫與唐卡繪畫在借古開今的畫面表達上都給予人們更加強烈的視覺享受。
眾所周知,漆畫的魅力在于使用大漆作為媒介,大漆能包羅萬象,無所不能漆。現代的漆畫融合了油畫、版畫、國畫、裝飾畫等特色,創作出具有漆自身魅力的語言。暈金漆畫在顏料方面用了各種礦物顏料入漆調配,這些色漆經過一定的時間跨度,慢慢還原色彩的鮮艷度,不會輕易褪色。唐卡繪畫也是以礦物顏料為主,加入其他物質,經過特殊的加工處理,顏色明艷,不易變色。這與漆畫在顏料媒介選擇和使用上大致相同。這些天然原料保證了所繪制的漆畫和唐卡畫面色澤鮮艷、璀璨奪目,雖經幾百年的歲月,仍是色澤艷麗明亮。制作一幅暈金漆畫和一幅唐卡,繪制工藝要求精細,程序極為復雜,用時少則數月,多則幾年。
通過分析暈金漆畫與唐卡繪畫的共性不難發現,在視覺感上,無勾勒暈金漆畫與唐卡繪畫有相同的特性。
筆者曾在1996 年嘗試過用暈金漆藝的技法來表現佛教題材,先調試了一個可暈染的色漆。在漆半干不干的狀態下,運用金的不同成色暈染了一幅無勾勒暈金漆畫《凈瓶觀音》,佛像造型一手持凈瓶,另一手執楊柳枝,踞坐巖上,畫面栩栩如生。2014 年,又運用相同的方法創作一幅無勾勒暈金漆畫《大日如來》(如圖1)。結合黑唐卡的視覺效果表現,以黑色推光漆面為背景,佛像形象則用金表現。再調制黑色推光漆為底色,待漆面將干時,運用金的濃淡暈染出佛像造型,呈現出三維立體效果。兩幅漆畫佛像高貴富麗、莊重沉著。

圖1 《大日如來》 陳冰/作
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和創新,不斷解讀唐卡繪畫的風格特點。在原本單一色的暈金佛像上,加入了唐卡鮮明的色彩,使佛像形象更接近唐卡繪畫的視覺效果,又有暈金漆畫的美感。2019 年起,筆者嘗試創作暈金《白度母》(如圖2)、《文殊菩薩》(如圖3)、《黃財神》(如圖4)等唐卡佛像系列作品時,參考了唐卡的一些艷麗色彩,在創作暈金佛像服飾色彩上,考慮到不同的色彩有著不同的張力,色彩配色佛像最終達到形象、生動、富麗、神秘、莊嚴的目的。例如《白度母》的頭飾、大光相等處保留原本的以黑漆為底色,祥云紋與牡丹花紋樣則調孔雀藍為底,增添顏色的明暗關系。畫面中運用了螺鈿材料作為點綴,使得畫面絢麗多彩。而《文殊菩薩》上的漆顏色運用則是朱膘色入漆,作為亮色背景,配合暈金工藝暈染出細節。佛像的飄帶用銀粉呈現,以區分背景,使整個畫面前后關系突出。《黃財神》則是以相近的紫色調為底色,進行暈染,體現出紫氣東來之感。畫面用色追求整體和諧,整幅畫面色彩在明度與純度上讓人印象深刻。唐卡服飾中的色彩主要以純色為主,配色簡潔,用色單純化其實是對色彩的一種強調。把唐卡這種表現手法融入暈金佛像漆畫中,運用無勾勒技法呈現,使畫面點與點之間、線與線之間、面與面之間色彩清晰、過渡柔和,畫面整體協調統一。黃金粉本身體現出來的高貴氣質與之相配,更突顯其獨特的畫面語言,與唐卡繪制的畫面又呈現出不一樣的視覺效果。

圖2 《白度母》 陳冰/作

圖3 《文殊菩薩》 陳冰/作

圖4 《黃財神》 陳冰/作
暈金漆畫和唐卡繪畫都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二者在表達方式、繪畫工藝、題材內容上有著許多共性與特性。探索和研究暈金漆畫與唐卡繪畫這兩種藝術形式,將二者進行融合創作,相得益彰,從而全面提高作品的創新性和藝術價值。目前,漆畫在唐卡繪畫中應用的可能性還未被充分挖掘,二者的結合具有實施的可能性,也有一定的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