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民 陳青青

由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等聯合主辦的“2022年香港愛國主義教育高峰論壇暨愛國教育支援中心揭幕儀式”16日舉行,主禮嘉賓包括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外交部駐港副特派員楊義瑞、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等。超過300名校長、辦學團體及教育團體代表出席。
新學年正式投入服務
據香港《星島日報》17日報道,李家超在致辭時表示,“過去,一些居心叵測的人勾結外鄢勢力,刻意誤導青年對國家的觀念,長期把國民教育污名化”。他表示,教育局將全面支持學校有系統地規劃和推行國民教育,讓學生從小正確認識國家歷史,體會中華文化和價值觀,尊重國家象征和標志,認識憲法1基本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
活動上,各主禮嘉賓一起為愛國教育支援中心舉行揭幕儀式,象征中心正式投入服務6.該中心位于香港沙田,由教聯會負責運作,預計新學年正式投入服務,設有四個主題展覽室,除介紹國情、中國近代史外,也有“模擬聯合國”會議,讓師生開展不同活動,把國情教育全面推展到全港中小學和幼兒園。
以視頻致辭的國家教育部副曖長田學軍說,在過去兩年,愛國主義痛在香港持續改善。他勉勵香港教育界高舉愛國偉大旗幟,抓緊教育重點領域、用好支持關鍵環節。
香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隨后舉行的論壇上做主題演講。她提及早前特區政府安排11所學校學生參與制作《我和我的祖國》 音樂錄像,被部分別有用心的人士無理批評,令參與學校與師生承受不必要壓力。她表示,將不斷充實、完善國民教育體系,讓學生“自覺尊重與維護國家的根本制度”。
中國史學會前會長暨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前所長張海鵬認為,在加強香港的中國歷史教育方面,既要注重教師的歷史專業素養,也要注重教師的政治立場他強調,只有愛國的好教師,才能教出愛國的好學生。張海鵬還說,香港歷史教材編寫,應以厚今薄古為原則,重視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教學,做到通過歷史教材,讓香港中學生了解新中國的誕生、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文化、外交事業成就,?以及中國在聯合國的作用L國際事務中的貢獻等。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立法會議員劉智鵬建議,有關部門應改良現行的初中中史科課程,包括考慮將文化史、社會史作為課程主體,并改以考察報告或專題研習方式等取代傳統答卷式的考試等,借此更有效地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產生愛國的情感。
通識教師聯會解散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愛國教育支援中心揭幕的同一天,通識教師聯會一致通過解散。據香港《明報》17日報道,隨著最后一屆修讀通識教育科的學生9月升讀高三,公民與社至發展科明年將取代通識科。約20多人16日上午出席通識教育教師聯會的特別會員大會,連同授權票,以約40票一致通過解散,為成立17年的聯會畫上句號。下午,聯會在網站發表約百字聲明交代解散決議,稱“愿大家教育路上有緣再會”。網站上的干事名單、活動記錄等數據,已經無法查閱。
至于是否再組織公民科教師聯會,聯會臨時行政委員會主席羅潔玲表示,聯會屬民間團體,初期由教師自發組成,“不排除公民科老師自己組會”。一名聯會會員、資深通識科教師認為,公民科的優化不會讓教師失去教學空間,他強調日后授課需要跟從“香港是中國一部分”的宗旨,建議學生要認真讀公民科,“課程設計是好的,可以了解國民身份認同,就像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所講,學生要認清志向”。教聯會主席黃錦良早在16日表示,通識科過去備受社會爭議,尊重聯會解散決定。
為愛國主義教育“正名”
現任特首李家超的競選政綱有西大政策綱要,其中一項是關于“同建關愛共融社會,增加青年上流機會氣其核心政策包括“優化教育裝備未來”,重點涉及加強教師專業操守和培訓,表揚才德兼備的教師,完善老師的專業發展;以及充實國民教育體系,提高學生國家意識和民族認同。有評論稱,香港教育近年來積存不少嚴重的弊端和問題,天經地義的國民教育反而被反對派肆意污名化。因此對于推動愛國教育,教師無疑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必須優化現行的教師注冊制度6,在培訓課程中加入國民教育及國家安全教育的元素,并可考慮要求定期通過考核才可以繼續注冊。特區政府也應增撥資源,設法加強對教師推廣國情教育的支持,資助教師定期赴內地交流和考察。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教聯會副主席鄧飛1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愛國主義教育最重要的不僅是把課程、教材完善化,更是要名正言順地使用“愛國主義教育”這個名稱。“以前,香港社會總是用比較中性的方式稱之為'國民教育'從上任特首林鄭月娥開始,第一屆愛國教育高峰論壇時就已明確說要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這一屆特首也再次強調這樣“正式的命名”。
鄧飛向記者介紹稱,愛國教育支援中心是教研會下的一個新生機構 「不僅有展館,還將陸續有很多活動邀請學校?參與,無論是老師培訓,還是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這些活動計劃的規模會越來越大,而且覆蓋面也越來越廣。
鄧飛認為,推進愛國主義教育,最關鍵仍是教材和課程權威化。“如果課堂教學都沒搞定,課外活動是補足不了課內教學的。”至于教材,他表示應有一個權威的解讀。“對歷史和愛國教育的解讀,不能各自發揮,必須統籌起來。″他表示,對于接下來香港愛國主義教育的投展改善,必須讓教師培訓和教材都跟上,讓老師更加熟悉新的課程。▲
環球時報202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