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思政是當前教育教學實踐中落實立德樹人育人目標的重要舉措,將其融入英語聽說教學中,可以有效培育學生英語素養的同時,有利于學生高尚品德的形成。鑒于此,本文通過研究課程思政內涵及實施原則,進一步基于航海英語聽說教學案例,具體研究課程思政理念實施方法,以期為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強的新型英語人才提供一些創新性思路。
關鍵詞:課程思政理念;航海英語;聽說教學;內涵;實施原則
作者簡介:周靜(1981.06-),女,安徽阜陽人,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航海英語。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多元思想文化在網絡環境中廣泛傳播,并對人們的思想觀念產生沖擊。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在學習成長過程中,由于多元文化觀念的影響,外加自身缺乏正確的辨別能力,導致其在成長過程中難免被不良文化思想所誤導,最終可能導致走向歧途。在航海英語聽說教學實踐中,學生接觸的知識、文化觀念等,以西方文化為主,其中不乏一些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文化觀念知識,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為此,在航海英語聽說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踐行課程思政理念,在知識技能傳授過程中,貫徹落實思政育人理念,以推動大學生思想品德和英語素養全面發展。鑒于此,本文基于課程思政視角,深入研究航海英語聽說教學實踐具有顯著的教學實踐價值和指導意義。
一、課程思政內涵及實施原則概述
(一)內涵
課程思政是教育改革發展中產生的一種新型教育理念,其強調在各學科課程中有效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具體包括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愛國主義、法律意識等。課程思政理念并非強調在課程體系中單純設立一門新的課程,而是強調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高校所有的課程內容中,以達到智力育人和思想育人的同步性。但要強調的一點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專業課程中,并非完全將思政內容搬到專業課程教育中,而是以專業課程教學實踐為落腳點,基于思政教育思維,提煉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使得學生在專業課程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可以在思想品德方面實現個人升華,如此才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課程思政教育形式除了顯性教育外, 還包括隱性教育、情境體驗、主題教育等形式。
(二)實施原則
在現代教育環境中,課程思政理念實施是每一個教師重點關注的課題,其實施效果與育人效果密切相關。為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充分考慮課程思政實施原則,以期通過多元化措施來保證課程思政效果,為學生的發展保駕護航。研究課程思政理念實施案例,可以發現課程思政實施原則,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以主教材內容為落腳點,提煉思政元素。思政課程具有主題明確、導向鮮明等顯著特征。而專業課程中的課程思政往往是隱藏在課程內容當中的,具有顯著的隱性特征。為此,教師在課程教學實踐中,應以主教材內容為落腳點,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一途徑來挖掘主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結合課堂實情,同時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創新性地提煉出思政元素,以使得學生在專業課程知識學習并建構完整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實現思想道德精神的升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隱性和顯性、課內外相結合。如前所述,思政教育形式眾多,既包括顯性教育,又包括隱性教育、主題教育、情感體驗教育等多種形式。為此,教師在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中,應做到隱性教育和顯性教育相結合,而非一味地說教進行思政教育,才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以使得學生可以認可教師的觀點,以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此外,課程思政不能脫離課程內容,更不能夠離開課堂。為此,教育工作者在育人過程中,應以知識導向和價值引領相結合方式將課程思政融入育人的全過程,才能保證課程思政育人效果。基于此理解,教育工作者在課程思政理念踐行中,應注重課內外的相結合,才能實現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目標,為學生的身心健康和能力素養的全面發展保駕護航。
強調巧妙滲透思政元素。在專業課程教學實踐中,教育工作者在提煉思政元素的基礎上,并非隨意或者是強制加入課堂教學過程中,而是要根據課堂教學實際情況,并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時機的前提下,以巧妙方式將思政元素滲透在課程課堂教學實踐中,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航海英語聽說教學實踐分析
(一)航海英語聽說課程內容分析
航海聽說課程是航海類規劃教材體系的重要部分,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聽說教學設計,教師應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本章節內容描述的是餐廳中擺滿美食的長方形餐桌上,船長坐在中間,來自不同地方的船員相互介紹自己,以達到相互了解和認知的目的。本課教學具有顯著的開放性特征,并且在教學中對內容沒有過多的限制,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還有利于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為此,在課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可以采取情境教學法,以確保學生在情境體驗中鍛煉自身的英語能力,并有效融入課程思政理念,以確保學生在理解和掌握英語知識的基礎上,有效培育愛國情懷、奮斗精神及正確的價值觀念。
(二)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英語聽說教學過程
在英語聽說教學實踐中,為更好地融入課程思政理念,英語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并結合具體的教學任務,驅動學生主動探索學習知識。在此期間,教師應引導學生以分組合作方式來探索英語知識,有機滲透課程理念,以高效達成育人目標,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契合文本內容,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英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船舶虛擬實驗室創設船員餐廳的逼真環境,并且按照文本中描述的餐廳環境布置,進行虛擬餐廳環境的裝飾。隨后播放輕與航海主題密切相關的音樂,以此營造特定的環境氛圍,在此基礎上,師生分別穿上相應的船員服裝入座,其中教師扮演船長,而學生扮演船員。
2.設定教學任務,分組合作學習。在聚會開始之前,學生需要思考如何在聚會上介紹自己,具體包括句式、內容、語氣等。而教師在此過程中布置任務的目的在于引導和啟發學生,自我介紹內容除了基本信息之外,還可以介紹家鄉、人文等。通過這種方式,以激發學生自我介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本次聚會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此基礎上,英語教師將學生合理劃分為若干小組,并要求小組成員結合主題內容進行討論,并選定要介紹的內容,展開相應的口語練習,最后通過競爭上崗方式確定本小組的組長,并作為小組代表參加教師主持的聚會。
3.交流提升。在學生合作學習準備工作完成之后,由“船長”組織各個小組的組長入座,并開始本次“GATHERING IN THE MESSROOM”,其他同學則是在小組內聽取各小組組長的自我介紹,客觀各組的表現,并投出自己的一票。這樣一來,“Gathering”在相對輕松的氛圍中結束,而各小組在聽取建議的基礎上,可以結合小組意見進行針對性地完善預制內容,各小組認真聽取其他小組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完善自己的預制內容,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口語能力。例如,其中某一組的學生的預制內容如下:“Hello everyone, my name is Wang Xiaotian, 20 years old, from the Oriental Pearl is located in Shanghai, you can call me ‘Shanghai boy’. I like physical exercise and reading study. Shanghai is an economically developed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we all call it the ‘Magical city’. There are many interesting places such as Shanghai Bund, Oriental Pearl Tower, Shanghai Disney Resort, City God Temple of Shanghai and Shikumen. Ten years goes by, ten years goes by. In the past ten years, a number of people from other cities have gone to Shanghai to make their own way and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into a first-tier city. In addition, you are welcome to visit Shanghai tourism, I can accompany you at any time to play, do a good job of your service.”。英語教師先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首先,肯定同學的課堂表現,如交流內容相當豐富,且整個表達過程中,語言清晰流利、語氣合適、表情輕松等。其次,圍繞預制內容進行激烈討論,提出問題:“石庫門”是何地? 上海在近年來發生了哪些變化,是如何發展成為當前的國際大都市?在此基礎上,英語教師需要結合問題給予學生一定的提示。最后,英語教師布置課外作業,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查找“上海發展歷程”相關資料,進一步鞏固課程思政的效果。
4.教學反思。在本課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組織的課堂活動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并且充分發揮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指引作用,圍繞解決具體問題組織各類教學活動,通過創設與文本內容密切相關的情境:“Gathering in the messroom”,有效激發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欲望,同時在任務驅動下,使得學生積極參與分組合作學習活動,使得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充分培養自身的合作探究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不僅如此,在交流提升環節,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得到有效鍛煉和提升。此外,在學生預制內容點評中,英語教師圍繞“上海發展歷程”來巧妙融入愛國愛黨、創新奮斗的思政教育,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英語知識,又可以讓學生接受良好的課程思政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大有裨益。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航海英語聽說教學,教師應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在此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學生基本學情及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選擇情境創設方法來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并采取設定教學任務、分組合作學習、交流提升等多元化教學措施,以實現課程思政與英語聽說教學的相結合,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成春祥,胡甫才,楊志勇,商蕾.輪機工程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探討——以“船舶管理(輪機)”課程為例[J].航海教育研究,2021(3):80-86.
[2]章強,殷明.航運管理類專業課程推進課程思政的路徑研究——以“航運公共管理與政策”課程為例[J].航海教育研究,2021(1):73-78.
[3]胡海峰,徐海東,劉剛,張強.航海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以“輪機維護與修理”課程為例[J].航海教育研究,2021(1):79-83.
[4]左慧芬.課程思政融入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課教學的路徑探索——以綜合英語1教學為例[J].教育觀察,2021(9):48-51.
[5]曲天良.留學生《現代導航技術》課程思政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 (9):181-182,185.
[6]鄭尚龍,楊神化,曹寶根.航海技術專業“課程思政”融合教育探索——以“航海氣象學與海洋學”為例[J].航海教育研究,2020(1):69-74.
[7]姜興家,杜太利,黃連忠,張躍文,趙俊豪.輪機工程專業“課程思政+混合式學習”專業課教學設計——以“船舶動力裝置技術管理”課程為例[J].航海教育研究,2020(1):65-68.
[8]雷蕾.高職院校通識教育課程思政改革探索——以“公共英語”課程為例[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9(5):114-117.
[9]何麗麗.目標貫通與融合:高職專業群“課程思政”改革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29):39-43.
[10]王才范.航海類專業“課程思政”初探——以“船舶管理”為例[J].青年與社會,2019(16):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