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真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金沙鎮郭家莊小學,甘肅 武威 733000)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正確運用分層教學模式可提高學生的主導權,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實現基于實際情況的教育,并可根據需要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迅速獲得所需的知識.如果要在小學的數學教育中合理應用分層教學模式,教師就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模式的重要性,并通過具體的方法和工具將教育內容與分層教學模式結合起來.本文根據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目標和含義來分析分層教學模式的策略.
分層教學模式并不是根據考試成績對學生進行分類,而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量、學術表現、理解能力等,對學生實行分層次的教學活動.傳統的教學模式以班級作為學習的單位,教師往往照顧不到學習能力弱的學生,這樣會導致學習成績差的同學的學習成績更加惡化.同時,學習好的學生也會缺乏競爭對手,從而導致部分優等生因沒有競爭而失去學習興趣,無法使其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分層教學模式在所有科目中的廣泛應用,作為一種健全的科學教育模式,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得到了教師、學生、家長的支持和好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分層教學模式的目標是在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基礎上,設計一套切合小學生需求的教學模式.它可以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得以激發,從而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充滿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分層教學的方法,能夠有效保證數學教學質量.分層教學模式可以讓教師充分關注到每位同學,讓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最大化滿足,從而讓每位學生的特點都得到充分體現,使每位學生都能夠通過分層教學取得學習上的進步,以此來順利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由于師資力量的薄弱及教學設備的缺乏,主要是以大班的形式展開授課.這就面臨著一個問題,一個教師可能需要同時面對幾十名學生,并對這幾十名學生進行傳統授課模式的數學習題、例題講解等,由于時間有限,大多數教師都會選擇壓縮教材課時內容,加快教學進度,在對學生進行作業檢查時也往往只會選擇兩到三個學生,很難掌握班里所有學生的作業情況及學習進度,部分學生由于無法在短時間內消化所學的知識點,而出現學習跟不上的情況.
一般情況下,每個班級中的學生都不可能在學習進度上處于同一步伐,每位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及接受新事物程度的不同,就會導致學習成績的不同.對于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會時常覺得課堂教學內容容易理解,課后習題做起來簡單,很容易取得高分;而對于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就會覺得課程較難,課后習題做不出來,很難取得高分.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如果用同一種方案來進行教學的話,將很難滿足所有學生的差異化需求,就會導致數學教學工作開展困難.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用階梯性的教學方式來對不同需求的學生進行針對教學,通過了解不同學生之間學習進度的差異來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一個全面的分析和診斷,最后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根據學生接受能力的不同來重新分配教學內容,提出具有可執行性的解決方案.教師通過不斷地對自身教學方式的分析和總結,找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以此來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分層教學作為一種新形式的梯級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全方位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問題,還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一個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而這些能力的養成也意味著教師需要具備更高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有勇于改變傳統教學觀念,跳出教學舒適圈,不斷地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才能找到與分層教學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使每位學生都能擁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方向,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信感和體驗感,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水平.
數學核心素養包括直觀思想、數據分析、邏輯推斷等眾多方面.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教學時,要適當融入數學核心素養,用科學的方法去引導小學生加深對數學學科的認識.將分層教學融入核心素養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能夠使教學的導向性、針對性更強,還能夠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與此同時,這種“個性化”的教學不僅能滿足大多數小學生的學習需要,還能夠使教學體系更加完整,有利于提升小學生對數學內容的理解和認識.
尊重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是分層教學模式的基礎,這種模式根據學生的適應能力來為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分層模式,教師就可以向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而有用的教學內容,從而提升學生在學習成績、性格、思想等方面的表現.因此,分層教學模式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并相應提高整個學校的教學質量.
在不同層次的教育中,教師必須了解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特點,并且要做到公平、公正地對待他們,以便這種分層教學模式較好地納入小學數學教育中.在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為每個學生制訂不同的教育計劃和目標.
在教育過程中采用分層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學生的整體發展,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從科學角度看,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公平而公正的理解,是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師為了實施分層教學模式,對那些落后的教育理念必須果斷摒棄,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并根據差異性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從而幫助所有學生獲得知識,提高學業成績.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育素養和教學質量將逐漸提高,并越來越好.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從數學學習的各個方面分析學生的特點,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層.由于思維能力存在差異,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會呈現出各種各樣的狀況.教師如果不考慮這個因素,使用統一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將不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必須全面分析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并根據學生的需要和條件科學分層,可以針對不同的群體實施針對性的教育,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合理調整和分割教育內容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由于小學生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一定程度的自律性,教師為了改善學生的思維活動會注意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安排實踐活動.對于二級學生,需要對知識點進行詳細說明,特別是對例子和練習要進行詳細分析,以便學生了解和掌握知識點,并靈活使用它們.對于三級學生,教師需要更加慎重和耐心地指導,多鼓勵他們,避免他們出現負面心理.
例如,教師在教授“位置”這一內容時,需要根據學生的差異對學生進行分類.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進行分組教學,將學生分為三組,讓學生根據授課內容進行小組交流.同一組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成績沒有很大差異,在教師的針對性指導下,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分層設計課程內容,與此同時,應該設有不同的教學目標,確保課堂上有不同的層次結構,讓學生覺得學習數學其實并不難.事實上,在對優等生進行教學時,教師要特別注意“放”的度,注意為他們的自主學習提供良好的援助,同時向他們提供明確的指導.對于中等學生和有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必須確保學生學習數學的“助”,引導學生學習數學,并幫助學生學習數學.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優秀的學生自己找出規則,或者通過查數據來找出規則.如果是中等學生,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該給出適當的提示,讓學生通過與其他學生的討論發現規則.對于有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直接向學生傳達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并引導學生進行一些練習,以幫助有學習障礙的學生加強理解,更好地學習這個內容.對于優等生而言,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對于中等學生和有學習困難的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保持他們對數學學習的信心.有針對性的教學法不僅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還能滿足學生對教育的需要.因此,分層教學模式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再比如,教授“加減混合運算”這一內容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分層指導.教育的第一階段應包括概念說明和例子說明,而教育的第二階段應包括一些詳細的調查和課堂演習.教師還需要向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以便后進生了解課程內容,中等生掌握基本內容,優等生深度理解課程內容.
為了提高每個學生的數學水平,教師必須在分配作業的過程中進行分層設計.這樣的設計方式可以使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選擇對應層次的作業內容.為了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學習的目標,教師需要將學生練習的內容分為不同層次,即應用題型和強化題型.對于學生來說,這樣的方式可以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和質量.與此同時,還需要分層訓練.所謂的分層訓練,就是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數學水平讓學生接受一些數學訓練,即把練習題分成不同的層次讓學生練習.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訓練,增加更多的閱讀機會,并按照學生的需求來講解基本知識.對于二級學生,教師需要著眼于課本的例子,使他們靈活掌握變化的問題.對于一級學生,教師不僅需要講解小學數學課本的知識,還需要拓展他們的視野,帶他們進行相應的拓展訓練.這種訓練模式可以提高所有層次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例如,在教授“毫米、分米的認識”內容時,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對課后練習進行分類設計.對于三級學生,教師必須讓其在課后集中精力進行基本知識的練習;對于二級學生,教師要求他們能夠分析相關的知識點,從而使他們更好地了解問題的解決辦法;對于一級學生,教師要求他們必須在課外書和練習本中找到一些難題的答案,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所需要學習的內容.
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應該給予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程度的贊揚,這樣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應有的信心,與此同時,還能讓學習效率和質量都得到提高.因此,在實際評價過程中,教師要確保自身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在學生完成學習目標后給予及時的、有針對性的鼓勵和贊賞,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喜悅,感受到持續學習的樂趣.這種激勵學生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成就感,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保持學習積極性.此外,教師也需要在課外輔導學生,把不同層次的教育和有針對性的指導結合起來.這樣做不但能拓展學生的思維,還能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教育環境,讓學生可以積極參與數學學習.
例如,在教授“軸對稱”時,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引導,讓學生理解“軸對稱”的概念,然后提出問題,再進行分層評價.對于學困生,只要他們能提出一兩個相關例子,就可以給予積極評價,而對于優秀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提出深層次一點的問題,然后對他們的回答進行積極評價,這種分層評估能夠使所有學生都得到相應的提高.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模式是符合學生、適應教育理念的.分層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動員學生在學習方面主動自發進行,而且在改善學生的數學學業成績方面也發揮了良好的作用.針對學生的接受能力及基礎水平實行分層教學,教師既能夠充分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從而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也能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這種模式無疑是科學的,對學生和教師都有重要作用.實際上,只有通過不斷改進,分層教學模式才能不斷改善我們的學習和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