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 傅鈺 徐健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 廣東 深圳 518020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種好發于老年人的神經系統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致殘率,疾病臨床癥狀為肌強直、靜止性震顫在內的運動癥狀以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睡眠障礙、運動障礙等非運動癥狀[1]。帕金森病的康復時間較長,大部分患者病情穩定后均出院回家自行服用藥物治療,或者是進行康復訓練,常規院外護理較為簡單,且患者、家屬對于疾病知識、護理等內容的了解較少,并不利于病情康復[2]。基于信息化管理平臺模式下,以家庭照護為中心的護理被應用,將護理內容實施者由護理人員轉變為家屬、患者本人,可有效提升治療依從性,有利于病情控制,同時還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3]。本文實施對照性研究,遴選醫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治療的120例帕金森患者為對象,旨在評價基于信息化管理平臺對于患者情緒狀態、生活質量、神經功能、睡眠質量、治療依從性的影響,研究過程及結果如下匯報。
本次研究起止時間段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研究對象遴選于我院治療的120例老年帕金森患者,研究分組方法為方便抽樣,組名涉及參照組、試驗組,分別納入60例。統計資料得知:試驗組中,最大年齡是82歲,最小為61歲,均齡(71.52±3.84)歲;病程為4-9個月,平均(6.54±1.29)個月;囊括女性31例,男性29例。參照組中,最大年齡為80歲,最小是63歲,均齡(71.58±3.48)歲;病程為4-9個月,平均(6.53±1.18)個月;囊括女性33例,男性27例。采取SPSS23.0軟件分析試驗組、參照組間基線資料,結果顯示差異存在一致性,P>0.05。
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主要內容是:出院前再次評估患者生理、心理健康狀況,依據結果調整用藥方案,根據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康復護理訓練方案,為其發放帕金森病健康宣傳手冊,舉辦健康宣講會,對于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指導,使其良好掌握健康知識,定期進行復查。
試驗組患者應用基于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居家照護,主要措施為:①組成信息化管理平臺。依托互聯網創建帕金森患者信息化管理平臺,平臺主要由健康管理板塊、患者信息板塊、慢性疾病板塊、家庭護理板塊組成,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患者治療、用藥、居家護理情況,形成診療模型。信息平臺可分享患者健康信息與檔案,所用設備是醫院護理人員可移動App,患者與居家照顧者可使用手機、電腦、平板等。涉及的設備包括智能手環、智能血壓儀、血氧儀。②專業團隊。主要包括護工團隊、護士團隊、醫生團隊、居家照顧團隊,依據帕金森病患者特點制定統一的考核標準與服務標準,以便于為患者提供專業化服務。③服務內容。患者信息板塊主要包括電子健康檔案與醫護人員工作站,創建患者電子信息檔案,主要內容為一般資料、檢查信息、疾病診斷、檢驗指標、治療情況等,將每次測量的數據輸入檔案中。患者、使用者、家屬可隨時登錄信息化管理系統查看信息,以便于為患者提供精準化護理服務。在醫護人員工作站中,醫護人員可進行遠程會診,可對患者、家屬的健康情況進行評估與指導。患者親屬可通過該板塊隨時了解患者健康情況。在健康管理板塊中,主要為情緒、健康狀況監測、睡眠監控、微信App、短信等。健康狀況監測主要是收集患者生命體征數據,主要是心率、血壓、體重、血氧、血糖、心電等,對于患者癡呆情況。血管年齡實施評估分析,予以早期預警。在慢性病管理中,主要是提供線上服務,及時解答患者、家屬英文,通過微信發放患者照護健康知識,及時了解近期康復情況、康復計劃實施情況等,叮囑按時用藥。在家政護理板塊中,主要是為患者提供送貨、送餐、趣味娛樂、理發等全方位護理,主要內容是帕金森患者相關知識、康復訓練技能、日常居家照護技能、照護者壓力緩解、常見安全隱患和預防措施等。
①負面情緒狀態。負面情緒涉及焦慮、抑郁兩種狀態,應用HAMA(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分析焦慮情緒,采取HAMD(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估抑郁情緒,各量表均包含17項條目,評分與負面情緒狀態呈負相關,評估時間為護理前后。②生活質量。生活質量以SF-36(生活質量簡表)評估,評估內容為RE(情感職能)、PF(生理功能)、VT(活力)、SF(社會功能)、BP(軀體疼痛)、MH(精神健康)、RP(生理職能)、CH(總體健康),各項目評分為0-100分,分值與生活質量呈正比。③睡眠質量。采取PSQI(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分析各組有睡眠質量,評估項目涉及催眠藥物、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質量、日間功能障礙、睡眠障礙、入睡時間等,單項目評分為3分,總評分是21分,分值與睡眠質量呈反比。④神經功能。應用SCOPA-AUT(自主神經癥狀量表)評估各組患者護理后的神經功能,評估內容包括泌尿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體溫調節、生殖系統、瞳孔調節,各項目評分為0-3分,總分值是69分,評分與自主神經功能呈反比。
應用SPSS23.0軟件完成數據分析工作,負面情緒狀態、生活質量、睡眠質量、神經功能均為計量資料,通過“±s”表示,以“t”檢驗,P<0.05代表差異具有意義。
表1中負面情緒狀態數據顯示,試驗組與參照組間護理前的HAMA、HAMD評分均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經護理后組間評分出現差異,P<0.05。
表1 負面情緒狀態分析量表(±s,分)
表1 負面情緒狀態分析量表(±s,分)
組別 HAMD HAMA時間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試驗組(n=60) 27.66±5.24 14.32±2.32 24.26±4.69 16.53±3.46參照組(n=60) 27.43±5.43 16.26±2.65 24.37±4.73 18.09±3.13 t 0.236 4.266 0.127 2.589 P 0.813 0.000 0.898 0.010
表2中生活質量評估數據顯示,試驗組與參照組間RP、PF、VT、MH、SF、RP、RE、CH評分均存在統計學差異,試驗組評分明顯較高,P<0.05。
表2 生活質量評估量表(±s,分)
表2 生活質量評估量表(±s,分)
生活質量 試驗組(n=60) 參照組(n=60) t P RP 89.51±3.32 87.54±3.63 3.101 0.002 RP 90.24±3.23 88.65±3.54 2.570 0.011 VT 86.35±2.75 84.71±2.35 3.511 0.000 SF 89.54±3.52 87.48±3.82 3.071 0.002 PF 91.39±3.68 89.57±3.57 2.749 0.006 MH 88.28±3.54 86.64±3.56 2.530 0.012 RE 87.63±3.13 85.59±3.35 3.446 0.000 CH 87.36±3.52 85.64±3.32 2.753 0.006
表3中睡眠質量數據顯示,試驗組各項PSQI評分均明顯較參照組低,P<0.05。
表3 睡眠質量分析量表(±s,分)
表3 睡眠質量分析量表(±s,分)
組別 睡眠質量 睡眠時間 睡眠效率 日間功能障礙 催眠藥物 睡眠障礙 入睡時間試驗組(n=60) 1.23±0.11 1.56±0.25 1.42±0.21 1.36±0.22 1.26±0.16 1.37±0.20 1.33±0.18參照組(n=60) 1.34±0.12 1.72±0.23 1.54±0.23 1.47±0.21 1.35±0.18 1.45±0.18 1.44±0.17 t 5.234 0.346 2.984 2.801 2.894 2.303 3.441 P 0.000 0.000 0.003 0.005 0.004 0.023 0.000
試驗組與參照組間泌尿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體溫調節、生殖系統、瞳孔調節評分均有統計學差異,試驗組評分顯著較參照組低,P<0.05.具體評分數據見表4。
表4 神經功能分析量表(±s,分)
表4 神經功能分析量表(±s,分)
組別 泌尿系統 消化系統 心血管系統 體溫調節 生殖系統 瞳孔調節試驗組(n=60) 4.17±1.06 8.09±1.36 1.35±0.72 3.56±0.86 4.29±1.08 0.89±0.24參照組(n=60) 5.31±1.13 9.14±1.38 1.87±0.75 4.29±0.91 5.19±1.06 1.04±0.23 t 5.699 4.197 3.874 10.702 4.606 3.495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帕金森屬于臨床高發生率、高致殘率、慢性進展性的疾病,隨著疾病發展,患者可喪失記憶力、運動能力、注意力,嚴重影響的生活質量。目前臨床尚未發現徹底治愈疾病的方法,僅通過藥物、康復訓練措施改善疾病癥狀,延緩疾病進展[4]。因此,尋求一種科學的護理模式,對改善患者神經功能與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對于帕金森患者的常規護理,護理服務在患者出院時終止,難以系統化管理患者,且無法為患者提供延續性、專業化、科學化的護理服務,導致患者病情控制不佳。此外,大部分你的老年帕金森患者多接受居家照護,但是由于居家照顧者缺少照護知識與技能,照護質量不佳,在面對患者突發狀況時難以科學處理,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5]。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慢性病線上管理已經成為可能,將現代化互聯網技術和醫學信息技術相結合,建立慢性病新型管理服務模式已經成為研究熱點。
本研究中,我院予以參照組患者常規護理服務,予以試驗組基于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居家照護,結果顯示前一組治療依從性僅為96.76%,后一組高達86.67%,且試驗組護理后AMD、HAMA較低,SF-36評分較高,SCOPA-AUT評分以及PSQI評分顯著較低,結果說明對帕金森患者實施基于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居家照護具有理想作用,可有效提升患者依從性,有利于改善神經功能與情緒狀態,同時還可減輕睡眠障礙情況,促進睡眠質量與生活質量提升[6-7]。近年來,移動終端與網絡技術不斷發展,信息化平臺被應用于慢性病的管理中,在控制病情進展,改善生活質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居家照護的實施,盡可能地量化了患者生活數據,醫護人員通過掌握的數據進行動態化健康管理,予以針對性指導,可有效解決健康問題,可保證患者得到專業化、個體化的病情管理。基于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居家照護還可讓患者在出院后得到長期有效、持續性的康復管理治療,有利于病情改善[8]。此外,基于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居家照護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老年帕金森患者的安全隱患,具有更為理想的護理效果,具有實際意義。
綜上所述,予以帕金森術后患者基于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居家照護具顯著的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改善神經功能與睡眠質量,同時還可減輕心理負擔,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理想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