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宇博
楊凌示范區消防救援支隊 陜西 咸陽 712100
校園消防是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師生的生命與財產安全。一旦發生火災,不僅會造成無法挽回的重大損失,而且會導致不可估量的社會影響。當前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迫使校園消防管理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與信息技術緊密結合,盡快建立校園消防信息化管理體系,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有效防范消防事故,進一步提升校園消防安全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教育現代化的核心是實現人的現代化。培養適應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和綜合國力競爭的新型勞動者和高素質人才的過程中,須有安全穩定的育人環境及場所。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學校要建立現代化、數字化、網絡化的現代消防管理體系,完善各項消防安全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推動信息安全技術與管理服務等方面有機融為一體并實現創新應用,滿足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與科研工作順利進行奠定良好基礎。
為了深度融合教育管理信息化發展理念,各教育階段都在積極嘗試將先進的科學技術融入教育教學管理中,落實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目標。伴隨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對人們的傳統思維與工作生活方式都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應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構建校園消防管理體系,應用全新的媒體形式開展校園消防宣傳教育工作,能夠實現立體化校園消防管理模式。顯而易見,其前者是后者的有機部分。
從智慧教育發展方面分析,建設智慧校園要實現智慧教室與智慧終端,要根據具體的尺度范圍劃分智慧教育空間,滿足智慧教育的各項服務需求。校園消防信息化管理,需通過建立身份識別系統、智能報警系統、智慧交通系統、消防安全網絡平臺等,改變以往信息孤島現象。應用網絡信息技術實現構建校園智能管理體系和全方位、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服務體系,而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體系是智慧校園建設的強力支撐。
學校沒有嚴格按照標準和要求配備消防設施,陳舊老化及消極應付比較普遍,有效維護與保養不夠理想,致使現有設施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特別是老舊校舍消防通道不通暢,有的則與師生人數不匹配,疏散逃生困難,應急救援難度升級。現有設施沒有與信息化密切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極差,管理手段落后,難以適應智慧校園建設的需求。
校園消防事故的發生,相當一部分因素是安全教育走形式,師生消防安全意識比較淡薄,沒有掌握必要的火災逃生和撲救知識。有的師生臥床吸煙,隨意亂扔煙頭;有的師生在公寓私拉亂接電氣,隨意使用大功率電器頻高集中。以上行為極易形成安全隱患,釀成火災事故。
相當多的學校沒有根據消防安全管理的具體要求設置專門機構,配備專職消防監督管理人員和制定切實管用的規章制度。責任落實不具體,內部監督不到位,長效機制形同虛設。有些學?,F有專職消防監督人員作用發揮有限,專業水平參差不齊,難以從源頭上規避火災風險[1]。
3.1.1 火災報警集中控制系統。煙霧感應器、溫度感應器、消防水系統、自動報警裝置等都屬于火災報警集中控制系統,由控制中心統一控制管理。信息技術的應用使火災報警集中控制系統實現了可視化地圖,校園網絡支持連接手機 APP系統,讓相關管理人員與學校師生能夠在移動設備終端第一時間掌握火災報警系統采集到的具體信息,同時能夠為其他相關設備提供數據支持。例如,火災報警集中控制控系統在接收到某教學樓內部溫度感應器傳來溫度異常信息后,控制中心會根據系統中自帶的可燃數據信息以及教學樓的具體位置與燃燒物分析對火災情況進行判斷,并根據事故周圍消防水系統的情況制定具體的消防措施。若依舊無法解除異常情況,系統會觸發報警裝置,同時會將具體信息在校園網與手機App中進行提示,第一時間提醒師生遠離危險區域,并讓相關管理人員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通過此方式有效降低火災風險,最大限度保證師生生命財產安全[2]。
3.1.2 消防水監控系統。此裝置主要作用是對消防水池的蓄水水位、噴淋裝置、末端管網壓力等情況進行檢測,對消防水系統進行自動管理。若處理中心收到來自監控錄像、水壓感應器等方面傳輸的數據信息,與相關方面的標準數據進行對比,以此判斷消防水系統是否處于標準的運行狀態。一旦發現異常,管理系統將直接呈現出問題的具體位置與出現問題的原因,便于相關工作人員及時開展維修檢測工作。通過此方式能夠有效節省時間,提質增效,還可有效保證消防水系統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3]。
3.1.3 消防可視化系統。消防可視化系統以學校內部的監控系統、衛星定位系統等為載體,結合校園平面布局信息,對校園內部消防設備、建筑物、人員巡視等情況進行監控與分析,隨時掌握消防管理人員的具體工作情況,并做出具體的工作分析,以此對消防管理人員進行評價考核,有效提升消防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消防安全意識及隱患覺察能力。一旦發出火災報警,可視化系統便會根據火災具體位置將火災區域范圍內的監控視頻調取,讓值班人員判斷是否發生火災及火勢大小,避免發生嚴重火災事故[4]。
3.1.4 遠程控制系統。遠程控制系統會將控制中心與消防管理人員移動設備相連接,便于消防管理人員及時知曉學校內部的消防動態。一旦校園出現緊急情況,遠程控制系統便會做出危險警報,會提示相關的信息內容,若事故發生時間、地點等能夠精確到具體教學樓、樓層及教室號等,控制中心會與存儲的信息內容進行對比分析,以此判斷出火災的具體情況,便于相關管理人員及時作出判斷決策。同時,可將可視化系統與遠程控制系統連接在一起,顯示出校園3D立體結構圖,將最佳逃生路線發送到師生手機的App中,也為相關管理人員與消防人員開展滅火救援工作提供輔助參考[5]。
3.2.1 營造良好的消防安全氛圍。首先,學校在開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時要將重點放在防范方面。針對性做好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工作,提高全校師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培養其掌握必備的應急逃生技能,使其具備自我保護能力。學校安保部門要組織開展安全知識講座、逃生疏散演練及滅火演習等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動,以此提高學生的消防安全意識與技能。其次,學校要與消防救援部門聯手開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在消防宣傳月中組織開展消防安全主題教育活動,讓消防救援部門將消防車駛入校園,拉響警笛、閃爍警燈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并定期聘請專業消防救援人員來校開展系列化教育活動,有教材進課表上課堂,進一步提高師生對消防安全的認知,做好防火監督服務工作。再次,要強化消防責任擔當。組織學校消防負責人與相關管理人員參與到全校消防安全培訓中,分層強化消防安全責任意識與火災防范意識,讓各成員單位牢記自身使命,明確各自職責,從而加大管理力度,打造良好的校園消防安全環境。最后,要做好日常宣傳教育工作。學校每年要開展一次消防圖片展覽,舉辦一次消防安全知識講座,組織一次消防演練,以此提高全校師生對消防安全的重視程度[6]。
3.2.2 建立信息化消防安全教育平臺。學校要利用校園語音播放系統和網絡媒體渠道強化消防安全教育成效,利用微信平臺做好消防安全管理與服務工作。制作校園警訊等主題欄目,定期為師生推送文字與圖片信息,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工作,在內容選材上要注重時效性,在時間節點上要把握學生假期前后,也可為師生提供一些消防安全知識競賽活動,以此提高學生參與消防安全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寓教于樂建立以消防教育為主要目標的安全應急體驗中心,利用數字化技術與信息化技術模擬相應的場景,如應急救援場景、逃生體驗、滅火模擬、VR安全體驗等項目,通過親身體驗與感受的方式提高師生的消防安全意識[7]。
校園消防安全形勢日趨嚴峻,各種顯性與隱性的消防安全風險都對校園防火監督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安校園建設工作具有系統性、復雜性與長期性。據此,嚴格落實校園重點區域和關鍵部位的管控措施,制定目標責任方案,實施清單式管理,建立網絡化考核評價平臺。多方入手,做好校園安全防范體系建設,包括組織機構、人員配備、規章制度、設施設備、技術支持和經費保障。多面發力,健全校園消防信息化管理長效機制,從消防工作組織、消防安全制度、防火檢查巡查、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安全疏散設施管理、消防控制中心管理、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演練管理等方面提高整體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在消除消防安全隱患,避免消防安全事故的基礎上,實現平安校園建設目標[8]。
隱患險于明火,防患勝于救災。學校是典型的人員密集場所,因此,要依法做好校園消防信息化管理教育培訓,建立健全校園消防信息化管理長效機制,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提升校園消防安全管理的質量與效率。與時俱進,創新思維,創新措施,筑牢校園消防安全防護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