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姍穎
2019年,我國個人所得稅稅收收入10388.53億元,較2018年減少3483.44億元,下降幅度25.11%;2018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2019年達到30732.8元,上升8.87%;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也呈現增長趨勢,具體表現為2018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853.1元,2019年增長1705.8元,達21558.9元,增長幅度8.59%。可以看出,2018年的個稅改革一定程度上發揮了個人所得稅的收入分配職能,減輕納稅人稅負,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時也提升了居民消費能力。本文將基于國內外關于個人所得稅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為例,分析2018年個人所得稅改革后對合肥市城鎮居民消費的影響效應,并提出建議,以期為進一步完善個人所得稅改革提供依據。
國外關于個人所得稅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研究主要基于收入對消費的影響,先后提出絕對收入假說、相對收入假說、生命周期假說、持久收入假說。國內學者關于個人所得稅的研究內容主要為收入分配的職能研究,而對個人所得稅改革與居民消費間影響的研究較少。截止目前,尚有少數學者在國外學者提出的幾種收入假說基礎上,理論分析1994年后幾次個稅改革對居民收入、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國內一些學者以某次具體個稅改革為對象,基于理論分析,構建計量模型,實證分析個稅改革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得出的結論大體分為三種,即個稅改革能有效刺激居民消費、個稅改革抑制居民消費、個稅改革對居民消費無影響。
本文將基于現有文獻研究,對2018年個人所得稅改革后影響城鎮居民消費進行統計分析,科學、客觀、合理評價此次個稅改革對居民消費的政策效應。
本文以安徽省合肥市為例,分析2018年個人所得稅改革后對城鎮居民消費的影響,將從以下四方面進行個稅改革效應分析。
2018年個人所得稅改革后以減輕家庭稅負為目標,減稅對合肥市稅收收入的影響比較顯著。2018年,合肥市稅收收入5646208萬元,個稅收入252538萬元,稅收收入占全省稅收收入25.89%,個稅收入占全省個稅收入27.35%,合肥市個稅收入占稅收收入4.47%;2019年,合肥市稅收收入5713218萬元,同比上漲1.187%,個稅收入159485萬元,同比下降36.85%,合肥市個稅收入占稅收收入2.79%;2020年1-9月,合肥市稅收收入累計439.36億元,同比增長率-5.2%,個稅收入累計13.8億元,同比增長率12.8%。從表1可看出,2018年個人所得稅改革后,合肥市稅收收入放緩增長率,個稅收入呈現大幅度下降,個稅收入占稅收收入比重下降,此次個稅改革對合肥市稅收影響顯著,也驗證了此次個稅改革減稅效果明顯。
表1 合肥市2018—2020年稅收收入變動情況
2018年個人所得稅改革后以減輕家庭稅負為目標,根據一些學者的已有研究,個人所得稅稅負減輕,將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根據圖1,2019年第一季度,合肥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96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3%,合肥市2019年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404元,同比增長9.5%。2020年前三個季度,雖然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速度減緩,但仍然呈現增長趨勢,表明2018年個人所得稅改革,有效提高了合肥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一定程度上發揮了個人所得稅收入調節職能。
根據前文分析,2018年個人所得稅改革后,提高了合肥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強了居民的消費能力,那合肥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水平如何?根據表2,自2016年以來,合肥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支出均不斷增長,但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速低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年,合肥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較2018年同比增長7.81%,低于合肥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9.45%,也低于全省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增速10.5%。2018年個人所得稅改革后,合肥市城鎮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由57.74%下降至50.51%,表明此次個稅改革雖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合肥市城鎮居民收入水平,但短期內并未明顯刺激居民消費,消費效應滯后。
表2 合肥市2016—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情況
2019年,合肥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7319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教育文化娛樂增長15.3%,交通通信增長12.8%,生活用品及服務增長8.2%,居住增長8.0%,食品煙酒支出增長4.4%,衣著增長2.0%,醫療保健增長2%。1994年分稅制以來,合肥市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于2018年首次低于30%,為29.91%,進入最富裕區間,2019年恩格爾系數為28.9%,比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通過分析可知,2018年個人所得稅改革實施后,合肥市城鎮居民消費結構中教育文化娛樂、交通通信等服務型消費支出增長最快,改善了居民消費結構,同時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的進一步下降,也反映此次個稅改革使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1994年分稅制以來,個人所得稅作為直接稅的組成部分,是政府稅收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2006年、2008年、2011年、2018年個人所得稅幾次重大改革,均希望發揮其調節收入分配、刺激消費的職能。本文通過以安徽省合肥市為研究對象,分析2018年個人所得稅改革后對城鎮居民消費的影響效應,得出以下結論:一是此次個人所得稅改革使合肥市稅收收入增速放緩,個稅收入大幅度下降,個稅收入占比稅收收入下降,減稅效果總體顯著;二是合肥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得到提高,有效發揮個人所得稅收入分配職能;三是此次個稅改革短期內并未顯著刺激合肥市城鎮居民消費,消費效應滯后;四是合肥市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得到改善和優化。
1.擴大專項附加扣除。按照現有個稅規定,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支出。子女教育方面:“二胎”政策的開放,并未達到預期效果的原因在于養孩成本太高,一是建議就將子女教育支出擴大為子女撫養支出,包括子女教育、衣食住行、醫療支出等,全面提高子女撫養支出扣除標準;二是建議子女撫養支出專項扣除時限從出生至完成高等教育為止,真正減輕撫養子女成本,落實個稅專項扣除紅利。住房貸款利息方面:目前按1000元/月扣除,但房價高,還貸壓力大,建議提高住房貸款利息扣除標準。
2.實行區域化差異的個人所得稅改革。我國目前不同城市房價差異較大,房貸是多數家庭中最主要的負債,房貸壓力大抑制居民消費支出,當前個稅專項附加扣除中住房貸款利息均按1000元/月標準扣除,對于多數城市而言,此標準偏低,建議結合不同城市房價和經濟發展水平,實行住房貸款利息差異化扣除,進一步實現個稅減稅紅利,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
3.逐步建立綜合個人所得稅制度。綜合所得稅稅制指對納稅人所有收入作為一個整體,扣除免稅收入和各項扣除額后進行征稅,充分體現了稅收公平原則和量能納稅原則,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實行綜合個人所得稅制。目前,我國個稅只是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實行綜合納稅,并不是真正的綜合個人所得稅制度,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國民財富不斷增加,在不斷完善個稅扣繳和自行申報相結合的管理模式、不斷提升個稅征管信息化條件下,可逐步建立綜合個人所得稅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