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英
(江蘇省徐州醫藥高等職業學校,江蘇徐州 221116)
血漿脂蛋白代謝是脂類代謝的重要內容之一。血脂異常是心腦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變的危險因素之一。目前據調查中國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25.2%,血脂異常達到40.4%,均呈現上升趨勢[1]。如果采取一些干預措施不僅能夠預防或推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而且能夠和藥物治療協同作用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復發。所以《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中指出,35歲及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檢出率不低于27%和35%,關注并定期進行血脂檢測[1]。但根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2],中國成人血脂異常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總體仍處于較低水平。為此作為未來從事臨床一線工作的護理工作者,不僅要熟練掌握各類血漿脂蛋白在血液的代謝情況及功能,為接下來內科護理等專業課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而且更重要的還要了解國家的健康中國戰略及舉措(《“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簡稱“《健康中國行動》”),樹立正確的職業責任和使命感。讓學生的個人發展和國家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學生成為建設健康中國的強大后備力量。為了達到上述培養目標,提升教學效果,在教學設計、教學模式和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實踐,達到了協同育人的效果。
依據我校在“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理念指導下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確定本部分內容的三維目標,并將思政元素融入素質目標。

知識目標1.能準確說出血脂的概念、血漿脂蛋白的分離方法及種類。2.熟知四種血漿脂蛋白代謝過程及功能。3.初步了解血漿脂蛋白代謝異常引起的疾病。能力目標1.能理解和分析各類血漿脂蛋白中脂質的成分及來源,并能根據健康體檢單初步分析體內脂類代謝情況。2.對血脂代謝異常者在飲食和運動方面能夠給予初步的健康宣教。素質目標1.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科學思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融入健康中國戰略和健康行動,樹立正確的職業責任感和家國情懷,并能利用所學在日常生活和見習中擔負起健康宣教的責任。
《生物化學》是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是在二年級開設的。為學好該部分內容,達到預期學習目標,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如下:

知識基礎1.學生已學習了化學、人體生理等課程,對所涉及的有關基礎知識已掌握。2.在前序學習中,學生已學習了脂肪、磷脂和膽固醇的代謝過程、合成部位、原料,為本部分內容的學習奠定了基礎。認知能力1.五年制高職二年級學生對抽象知識理解力較低,邏輯思維、分析歸納和總結能力欠缺。2.目前沒有學習專業課程和臨床見習,職業素養沒有形成,需要結合所學知識滲透課程思政,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職業責任感。學習特點1.二年級學生思維活躍,但主動學習意識不強。2.融入健康中國戰略和健康行動,樹立正確的職業責任感和家國情懷,并能利用所學在日常生活和見習中擔負起健康宣教的責任。
按照課程標準中的教學目標,以某一血脂指標偏高的病人報告單和健康建議項目為案例設置主線,采用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模式,將教學環節分為課前探學、課中踐學和課后拓學三個階段進行。課前利用超星平臺線上發布有關復習內容、學習任務和教學資源,要求學生以教師給出的任務為主線,通過網絡資源查閱、個人動腦思考、小組成員團隊探究,完成預習任務。課中教學過程中,結合課前線上預習任務,導入新課,利用視頻、小動畫、圖片、知識鏈等手段完成教學任務,突破重點、難點;同時小組競答等方式與學生開展各種互動性教學活動,使得教師的啟發引導與學生思考完美結合。課后,通過學習通進行測驗和課后拓展等教學活動,最后完成教學評價。
課前將班級同學有目的地分成5個學習小組(50人),并選出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擔任小組長,利用超星平臺提前發布學習任務和學習資料,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每個學習任務都有一定的分值,作為成績評定的一部分。血漿脂蛋白代謝課前學習任務如下:(1)每人完成已學過脂質代謝的思維導圖[3],并上傳學習通。(2)每人完成資料《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和《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的學習。(3)根據閱讀資料回答給出的問題。(4)現有一血脂偏高病人的體檢報告單(血脂指標和健康建議)案例,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給出的問題,小組長負責上傳答案。
1.溫故“引”新,導出新課
組織學生打開超星平臺進行簽到,統計學生的出勤情況,并提醒學生進入學習狀態。首先,老師打開學習通平臺統計表,通報學習任務完成情況,針對完成比較好的給予表揚和鼓勵。血漿脂蛋白代謝是在脂肪、磷脂和膽固醇代謝學完之后進行學習的,學生對前面掌握情況直接關系到本部分內容的學習,所以需要先復習。復習形式采用學生代表上臺匯報課前繪制的思維導圖,其他同學給予補充和完善的方式。然后展示每組對血脂偏高病人體檢報告單案例完成預習任務的情況,但不做點評和深度討論,具體答案在新課學習過程中給予評講。因為課前探究的目的主要是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感性認識和思考,允許有爭議和不同答案。最后通過展示血脂偏高體檢報告單案例及健康建議,引入新課血脂的學習上來。
2.巧用臨床案例為主線、借助圖片、動畫和數據,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職業責任感
在血脂概念和成分講解時,借助思維導圖的復習,同學們自然得出血脂包括甘油三酯(脂肪)、磷脂、膽固醇及其酯和游離脂肪酸,并且血液中各種脂質成分有通過消化吸收進來的(外源性的)和體內合成或脂庫動員的(內源性的)。通過展示進食后不同血漿顏色的圖片,同學們能直觀感受到血脂含量受代謝等因素波動范圍很大,但空腹時血脂含量相對穩定,所以臨床一般應在禁食10~12h取血來測其含量。血脂含量的高低反映出脂類在血液代謝情況,脂質不溶于水,過高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所以測定其含量可作為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的輔助診斷指標。并通過PPT圖標展示2020年發布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有關的死亡數據,通過數據報告,同學們能夠感知心血管疾病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之大。而目前中國成人血脂異常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總體仍處于較低水平。進而引入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相關內容,那么作為將來從事護理工作的學生要擔負起健康宣教的責任和使命。同時可以以小組競答的方式檢測同學們完成的預習任務情況,例如提問《健康中國行動》“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中有什么規定?通過答案35歲及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檢出率不低于27%和35%,關注并定期進行血脂檢測。脂質不溶于水,那么在血漿里不是以游離形式存在,然后直接展示正常人血漿圖片,同學們有直觀感知。那么在血漿里以什么形式存在呢?進而展示出高血脂體檢報告單案例,血脂檢測的4項指標里的血漿脂蛋白代表什么?自然過渡到下一個學習任務“血漿脂蛋白的種類及分離方法”的講解。
血漿脂蛋白的結構可以結合PPT展示圖片的形式增加直觀性。對于分離方法,因學時的限制,護理專業的學生不能親自去操作,但可以播放操作視頻(電泳法和超速離心法分離脂蛋白的方法),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血漿脂蛋白的種類。然后再以高血脂病人的檢測報告單案例拋出問題,為什么體檢報告單主要監測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呢?進而引入到重點內容“血漿脂蛋白的代謝及功能”的學習任務上來。
3.巧用動畫和小組競答方式突破重難點,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培養學生歸納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血漿脂蛋白代謝及功能是重點和難點。其代謝過程復雜、抽象,對于初中起點護理專業二年級的學生很難理解。為此我們根據護理專業學生的特點,采用播放模擬動畫的手段和小組競答的方式學習各類血漿脂蛋白的代謝過程,學習過程中以小組搶答的形式通過課前預習的一個個問題啟發學生歸納總結各類血漿脂蛋白的主要脂類成分、來源、功能。然后再以高血脂病人檢測報告單案例進行分析各個指標為什么偏高,造成偏高的原因可能有哪些?以培養學生學以致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列表比較四種血漿脂蛋白主要成分、來源、功能、半衰期,加強記憶。
4.將基礎知識與臨床應用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血漿脂蛋白代謝紊亂會導致脂蛋白異常血癥,而脂蛋白異常血癥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由于學生是二年級學生,專業課還沒涉及,針對臨床案例診斷和分析有一定困難,所以我們引入專家對高脂血癥的病因、病癥、危害及如何預防的視頻,彌補學生和專業基礎老師對臨床知識的欠缺,進而學生再對照高血脂病人體檢報告單案例中大夫的健康建議,加以鞏固。
最后引入鐘南山院士的早餐安排之一(一個蛋黃和多個蛋白圖片)作為話題,完成最后一個學習任務的學習,如何通過合理飲食改變生活方式,優化體內的LDL和HDL含量,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從而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通過小組之間共同討論、共同總結完成。為以后專業課的學習和臨床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課后借助超星學習平臺完成小測驗和拓展題。(1)組長帶領小組完善平臺上的預習任務答案。(2)書面繪制本次課學習內容的思維導圖,并上傳至學習平臺上。(3)完成課后小測驗。(4)在線學習平臺開放的“答疑討論”區,學生可對本次課中的疑問、新思考積極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發言情況給予一定的表現分,這樣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成就感。教師在課后,通過查閱平臺產生的學生累計學習數據,及時掌握學生各方面的學習狀況和綜合情況。
考核評價貫穿課前、課中和課后全過程,由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兩部分組成,力爭公平。組內、組間、教師多角度評價,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最終形成學生的總評成績。具體見下表。

?
(一)采用了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模式,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模式,不僅拓寬了學生學習空間和時間,同時有問題也可以隨時聯系老師,老師隨時答疑,有效加強了師生互動,而且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隨時調整教學方案,增強了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的能力。
(二)融入健康中國行動和臨床案例,實現了專業學習與課程育人的協同效應。融入健康中國行動,讓學生的個人發展和國家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學生成為建設健康中國的強大后備力量,樹立了護理專業學生正確的職業責任和使命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和職業素養培養,達到了協同育人的目的。
(三)巧用臨床案例為主線,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和方式啟迪學生思考分析,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了教學效果。教學中巧用血脂檢測報告單案例為主線,把前后內容串聯起來,加深了對生化知識的理解,縮短了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的距離。在重難點突破上利用動畫、圖片、大夫的視頻介紹大大增加了直觀性,降低了難度,同學們也真切感受到生化知識在以后專業課學習中的重要性,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在專業課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關鍵在于任課教師的育人意識和育人責任[4]。因此,任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政素養和主動思政意識,認真做好教學設計,將課程思政真正落于實處,做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相信隨著各校課程思政工作的不斷加強與改進,將進一步創新和拓寬思政教學的路徑,最終實現教書和育人的相互促進、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