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秋野,周晨,于冬梅,琚臘紅,許曉麗,房紅蕓,郭齊雅,趙麗云




摘要:目的:分析2016—2017年中國農村0~5歲留守兒童的營養不足狀況及特征。方法:數據來自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2015—2017年),營養不足包括生長遲緩、低體重和消瘦,0~4歲兒童營養不足采用WHO 2006年生長發育標準判定,5~5.99歲兒童采用WHO 2007年生長發育參考值判斷。結果:2016—2017年中國農村0~5歲留守兒童的生長遲緩率為6.4%,低體重率為2.3%,消瘦率為2.1%。中國西部、貧困農村留守兒童生長遲緩率較高;低出生體重留守兒童的生長遲緩率、消瘦率、低體重率高;母親文化程度高則生長遲緩率低,父親看護者生長遲緩率、低體重率較高。結論:中國農村0~5歲留守兒童的營養不足狀況需要關注,尤其重視低出生體重、西部、貧困農村和父親看護的兒童。
關鍵詞:兒童;留守兒童;生長遲緩;低體重;消瘦
隨著新農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國有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流向城市,這不僅促進了城鄉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也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1]。這樣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催生了留守兒童的問題[2]。截止“十三五”末期,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共643.6萬名[3],仍面臨營養、健康、認知等問題[4-10]。國內以往研究多以學齡期農村留守兒童為主,較少研究學齡前期留守兒童。據報道,2018年0~5歲留守兒童約占農村留守兒童的21.7%[11],數量不容小覷。作為中國兒童的特殊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的營養不足問題需要定期監測和干預。本研究旨在利用具有全國代表性的數據,分析和描述2016—2017年中國農村0~5歲留守兒童的營養不足狀況及特征,為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供科學參考。
1對象與方法
1.1數據來源
數據來自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現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控局領導的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項目——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2015—2017年)項目,其中,2016—2017年完成了中國兒童與乳母營養健康監測,采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方法選擇調查對象。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臺灣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269個監測點展開調查。監測點分為4個水平: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農村和貧困農村,其中農村包括普通農村和貧困農村。貧困農村指國家確定的扶貧開發重點縣,除去《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中確定的縣級市或區;普通農村指的是貧困農村以外的縣。監測結果具有全國、城鄉以及四類地區代表性[12]。
1.2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中國農村0~5歲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指的是農村地區的父母一方或雙方外出打工,被留在生活居住地的0~5歲兒童。
1.3研究內容
2016—2017年,中國兒童與乳母營養健康監測的監測內容包括詢問調查、膳食調查、醫學體檢和實驗室檢測。本研究納入的信息來自詢問調查和醫學體檢中的身高(長)、體重。(1)詢問調查:采用國家級項目組研制的問卷,經過專家論證,實施預調查后完善和確定。(2)醫學體檢:現場集中采用標準方法進行,測量儀器應符合國家計量認證要求。2歲以下兒童身長采用嬰幼兒身長測量計測量,精確到0.1 cm;2~5歲兒童身高采用金屬立柱式身高計測定,精確到0.1 cm;0~5歲兒童體重采用電子體重秤測定,精確到0.1 kg。
1.4指標定義或判定標準
1.4.1營養不足兒童營養不足包括生長遲緩率、低體重率和消瘦率。采用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標準來判定。(1)0~4歲兒童(不足60月齡):采用WHO 2006年生長發育標準計算Z評分[13],年齡別身長Z評分(HAZ)<-2為生長遲緩,年齡別體重Z評分(WAZ)<-2為低體重,身高別體重Z評分(WHZ)<-2為消瘦。(2)5歲兒童(60~71.9月齡):采用WHO 2007年生長發育參考值計算Z評分,HAZ<-2為生長遲緩、WAZ<-2為低體重、年齡別體重指數Z評分(BMIZ)<-2為消瘦。
1.4.2特征性變量(1)年齡組:本研究的年齡為1歲1組,分為0~、1~、2~、3~、4~、5~5.99歲組。(2)農村類型:普通農村、貧困農村。(3)區域:東部、中部、西部。東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11個省(直轄市);中部包括山西、吉林、黑龍江等8個省;西部包括內蒙古、重慶等1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14]。(4)低出生體重:低出生體重指嬰兒的出生體重小于2 500 g[15]。(5)看護人類型:母親看護、父親看護、祖父母/外祖父母看護、其他看護(兒童的兄弟姐妹、親戚等)。(6)家庭年人均收入:家庭年人均收入根據四分位數間距劃分為低、中、高水平。低水平收入為<6 000元、中等水平收入為6 000~14 999元、高等水平為≥15 000元。(5)母親文化程度:低、中、高水平。低水平指小學及以下學歷、中等水平指初中學歷、高等水平指學歷為高中/中專/技校及以上者。
1.5質量控制
本次監測嚴格質量控制,建立國家級和省級質量控制工作組,對各監測點進行現場工作督導并提供技術支持。在實施前培訓階段,統一工作方案,統一手冊,統一培訓,統一規范與考核;現場實施調查時,加強國家級、省級、區縣監測點各級技術督導;數據清理階段,統一數據清理原則,統一數據管理。
1.6數據清理與統計分析
2016—2017年的監測數據利用國家項目組建立的信息收集和管理平臺完成錄入,使用SAS 9.4進行數據清理與分析。生長遲緩率、低體重率、消瘦率采用國家統計局2010第六次人口普查標準人口,通過復雜加權調整計算。率的差異性檢驗采用Rao-Scott修飾權重的
SymbolcA@
2檢驗,以雙側P<0.05表示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與分析
2.1樣本情況
本研究納入農村0~5歲留守兒童13 221名,其中,男童6 599名、女童6 622名;普通農村8 921名、貧困農村4 300名;東部2 746名、中部5 208名、西部5 267名(表1)。
2.2生長遲緩率
2016—2017年,中國農村0~5歲留守兒童的生長遲緩率為6.4%。低出生體重(P<0.000 1)、貧困農村(P=0.000 3)的留守兒童生長遲緩率高;不同年齡組(P=0.005 7)、東中西不同區域(P=0.001 7)、家庭年人均收入(P=0.027 0)、母親文化程度(P=0.049 0)、不同看護人類型(P=0.000 1)下農村留守兒童的生長遲緩率均有統計學差異(表2)。
2.3低體重率
2016—2017年,中國農村0~5歲留守兒童低體重率為2.3%。出生體重低(P<0.000 1)的留守兒童其低體重率高;東中西不同區域(P=0.002 3)、不同看護人類型(P<0.000 1)的留守兒童的低體重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3)。
2.4消瘦率
2016—2017年中國農村0~5歲留守兒童消瘦率為2.1%。出生體重低(P<0.000 1)的留守兒童其消瘦率高于非低出生體重的留守兒童,不同年齡組(P=0.010 7)留守兒童的消瘦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4)。
3討論與結論
國際上關于6歲以下留守兒童的營養狀況研究主要集中在跨國移民國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數據顯示,發展中國家有多達1/4的5歲以下兒童至少有1名父母住在國外[16]。近年來,我國政府、社會及非政府組織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營養健康問題展開的干預項目日益增加,對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營養健康狀況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7]。針對這個特殊群體,加強社會、文化、心理層面的研究,尤其是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十分必要。
本研究發現,2016—2017年中國農村0~5歲留守兒童的生長遲緩率為6.4%,低出生體重、貧困農村的留守兒童生長遲緩率較高;不同年齡組、東中西、家庭年人均收入、母親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看護人的留守兒童其生長遲緩率存在差異。農村0~5歲留守兒童低體重率為2.3%,低出生體重留守兒童生長遲緩率較高;東中西、不同看護人的留守兒童其低體重率存在差異。農村0~5歲留守兒童消瘦率為2.1%,低出生體重者消瘦率較高,不同年齡組消瘦率存在差異。
尼泊爾一項研究顯示,留守兒童的低體重率為28.3%、生長遲緩率為35.3%、消瘦率為11.8%[16]。孟加拉研究發現,雖然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的生長遲緩率、低體重率、消瘦率都較高,但留守兒童的任何一種營養障礙的發生率都顯著低于非留守兒童[18]。斯里蘭卡調查6~59月齡的兒童,父母移居國外從事勞動,留守兒童的低體重率為24.0%、消瘦率為18.2%、生長遲緩率為11.6%[19]。上述國家顯示出留守兒童營養不足率較高,均高于中國農村留守兒童。
與國內歷史數據相比,2013年中國農村0~5歲以下留守兒童的生長遲緩率、低體重率、消瘦率分別為10.6%、3.2%、2.3%[20],2016—2017年農村6歲以下留守兒童的生長遲緩率有所改善,下降了4.2個百分點;低體重率下降了0.9個百分點;消瘦率基本持平。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21],中國農村0~5歲以下留守兒童的生長遲緩率降至7%以下,低體重率降至5%以下,看上去均已實現《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22]提出的目標值,但是必須重視平均水平掩蓋的農村留守兒童營養不足問題。
本研究發現,西部、貧困農村的留守兒童生長遲緩率分別為8.8%、8.4%,高于《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目標值,這是由于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醫療保健服務資源可及性較差,也與營養食物的獲得性較低、營養與健康照料匱乏等有關[23-24]。Shi Hui-feng等[25]對貴州、山西貧困地區6~35月齡嬰幼兒調查顯示,留守兒童生長遲緩率、低體重率、消瘦率分別從2013年的16.4%、8.5%、3.5%下降到2016年的12.1%、4.0%、1.5%,雖有所改善,但仍高于平均水平。王巧靈等[26]對貧困縣6歲及以下留守兒童調查發現,生長遲緩率高達20.15%。
本研究還發現,低出生體重留守兒童的生長遲緩率、消瘦率、低體重率都高于非低出生體重者,與以往研究相似[27-28]。母親文化程度高的留守兒童其生長遲緩率低,這與牟勁松等[29]研究一致。高文化程度的母親在家庭中地位較高,能更主動和積極地合理調動家庭收入,保障兒童獲得充足的營養[30]。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看護人相比,父親看護的留守兒童生長遲緩率、低體重率較高,與Lu Ban等[31]研究結果類似。
隨著我國城鄉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急需關注大規模留守兒童的營養與健康問題。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1)開展農村留守兒童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掌握營養不足狀況及特征;(2)制定農村留守兒童營養改善政策,有區別地向西部、貧困農村傾斜;(3)繼續推動地方返鄉就業、創業,為留守兒童的母親提供居住地就近就業的機會;(4)持續加大同類型看護人的兒童營養與健康知識宣教。希望全社會共同努力,提升農村留守兒童的整體營養與健康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建設美麗鄉村[32]。
參考文獻
[1]季素萍,李濤.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化背景下農村流動人口的就業——基于流動人口數據庫的實證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5(8):123-126.
[2]翟振武,王宇,石琦.中國流動人口走向何方?[J].人口研究,2019,43(2):6-1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圖解:數說“十三五”時期民政事業改革發展成就[EB/OL].http://www.mca. gov.cn/article/gk/tjtb/202102/20210200032144.shtml. 2021- 02-24.
[4]Fellmeth G,Rose-Clarke K,Zhao C,et al.Health impacts of parental migration on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Lancet,2018,392(10164):2567-2582.
[5]Racaite J,Lindert J,Antia K,et al.Parent emigration,physical health and related risk and preventive factors of children left behind:a systematic review of literature[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21,18(3):1167.
[6]Yue A,Bai Y,Shi Y,et al.Parental migration and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in rural China[J].Demography,2020,57(2):403-422.
[7]Hu H,Gao J,Jiang H,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f behavior problems among left-behind children,migrant children and local children[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18,15(4):655.
[8]Tan M,Chen M,Li J,et al.Depressive symptom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mong left-behind children in China:a cross-sectional study[J].BMC Public Health,2018,18(1):1059.
[9]Wang Y,Zhang M,Chen H.Self-injury among left-behind adolescents in rural China:the role of parental migration and parent-child attachment[J].Front Psychol,2019(9):2672.
[10]Tang D,Choi W I,Deng L,et al.Health status of children left behind in rural areas of Sichuan province of China:a cross-sectional study[J].BMC Int Health Hum Rights,2019,19(1):4.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圖解:2018年農村留守兒童數據[EB/OL].http://www.mca.gov.cn/article/gk/tjtb/201809/20180900010882.shtml.2018-09-01.
[12]于冬梅,趙麗云,琚臘紅等.2015-2017年中國居民能量和主要營養素的攝入狀況[J].中國食物與營養,2021,27(4):5-10.
[13]于冬梅,房紅蕓,許曉麗,等.中國2013年0~5歲學齡前兒童營養不良狀況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9,35(10):1339-1344.
[14]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9:5-6.
[15]單曉益,米杰.低出生體重對健康的遠期影響[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6(2):142-144.
[16]Kunwar R,Vajdic C M,Muscatello D J.Parental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is not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health care seeking for common childhood illnesses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young children left-behind in Nepal[J].Public Health,2020(186):137-143.
[17]周雅琳,陳宇涵,劉偉,等.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營養健康狀況及干預措施研究進展[J].中國公共衛生,2019:1-4.
[18]Islam M M,Khan M N,Mondal M.Does parental migration have any impact on nutritional disorders among left-behind children in Bangladesh? [J].Public Health Nutr,2019,22(1):95-103.
[19]Jayatissa R,Wickramage K.What effect does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have on the nutritional status and child care practices of children left behind? [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16,13(2):218.
[20]周晨,于冬梅,琚臘紅,等.2013年中國農村6歲以下留守兒童營養不足狀況[J].衛生研究,2021,50(2):230-236.
[21]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發布會[EB/OL].http://www.scio.gov. cn/34473/34474/Document/1695602/1695602.htm.2020-12-23.
[22]中國兒童發展綱要[N].人民日報,2011-08-09(014).
[23]Ouyang Y,Zou J,Ji M,et al.Study on the status of health service utilization among 3(-)5 years old left-behind children in poor rural areas of hunan province,China:a cross-sectional survey[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19,16(1):125.
[24]趙金璐,黃佳琦.中國及發展中國家兒童營養現狀、原因及政策比較研究[J].中國食物與營養,2021(3):1-8.
[25]Shi H,Zhang J,Du Y,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arental migration and early childhood nutri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China[J].BMC Public Health,2020,20(1):246.
[26]王巧靈,張春燕,唐裕,等.重慶市某貧困縣農村學齡前留守兒童營養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8,34(2):131-135.
[27]Lin Q,Adab P,Hemming K,et al.Health allowance for improving the nutritional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3-5-year-old left-behind children in poor rural areas of China:study protocol for a cluster randomised trial[J].Trials,2015(16):361.
[28]Yang Q,Yuan T,Yang L,et al.Household food insecurity,dietary diversity,stunting,and anaemia among left-behind children in poor rural areas of China[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19,16(23):4778.
[29]牟勁松,羅家有,李艷萍,等.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營養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9(5):439-443.
[30]滿塞麗麥,郭巖.中國5歲以下兒童營養不良的社會決定因素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48(3):418-423.
[31]Ban L,Guo S,Scherpbier R W,et al.Child feeding and stunting prevalence in left-behind children:a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data from a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ese population[J].Int J Public Health,2017,62(1):143-151.
[32]周晨,趙麗云,于冬梅.中國留守兒童營養健康狀況[J].衛生研究,2020,49(6):1030-1033.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nutrition Among Left-Behind
Children Aged 0 to 5 Years in Rural China
CAO Qiu-ye,ZHOU Chen,YU Dong-mei,JU La-hong,
XU Xiao-li,FANG Hong-yun,GUO Qi-ya,ZHAO Li-yun
(1National Institute for Nutrition and Health,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Key Laboratory of Trace Element Nutrition of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Beingjing 10005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and describe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nutrition among left-behind children aged 0 to 5 years in rural China in 2016—2017.MethodData was from the China 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illance (2015—2017).Undernutrition includes stunting,underweight,and wasting in current study.Children aged 0 to 4 years old were judged to be undernutrition using the WHO 2006 growth standards,and children aged 5 to 5.99 years were judged using the WHO 2007 growth reference. ResultThe prevalence of stunting,underweight,and wasting among left-behind children aged 0—5 years in rural China was 6.4%,2.3%,and 2.1%,respectively.The rate of stunting was higher than corresponding group among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in western and poor rural areas.There was a higher rate of stunting,underweight,and wasting among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with low birth weight.The left-behind children whose mother with high education had a lower rate of stunting.The prevalence of stunting and underweight was higher for fathers’ caregivers than corresponding group.Conclusion The undernutrition situ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ged 0 to 5 years in rural area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especially in children with low birth weight,in the west,in poor rural areas,and caregiver is fathers.
Keywords:child; left-behind child; stunting; underweight; wa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