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付海針,梁 羽,陳 玲,李玉梅,陳 清,馮 杏
(茂名市第三人民醫院早期干預與兒少精神科 廣東 茂名 525200)
精神分裂癥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具較長的病程與易反復發作特點,對患者具有持續性的不良影響。當前治療精神分裂癥的主要方法為藥物治療,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緩解效果,但副作用較大,并且停藥后會容易導致患者病情反復。因此,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需要予以精神分裂癥患者良好的護理配合。常規護理模式未能夠獲得理想的護理效果。國外有學者采用綠色護理模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效果顯著,然而目前國內關于綠色護理模式的報道較少。本研究旨在探討綠色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治療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7 月—2021 年1 月茂名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160 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80 例。納入標準:①確診為精神分裂癥患者;②患者溝通功能良好。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并發癥者;②患有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對照組中男性48 例,女性32 例;平均年齡(33.5±4.9)歲;研究組男性47 例,女性33 例;平均年齡(33.9±5.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使用針對性的藥物,同時引導患者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及娛樂活動。研究組接受綠色護理。具體方法:(1)綠色護理初見內容。護理人員需詳細為患者講解活動情況,并且實施該種護理模式需要的相關器材,使患者盡快熟悉環境。(2)技術培訓。護理人員需要了解患者的喜好,以便為其選擇并準備針對性的花卉種子,組織引導患者學習基本的花卉種植技術,包括育苗、栽種幼苗等,全過程均由患者負責進行施肥、澆水、剪枝、除蟲等相關管理養護工作,護理人員需要為其所種植的花卉標注好患者姓名與栽種日期。(3)多肉、水培、觀葉種植。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介紹多肉植物。(4)多肉葉插、植物分株。需要指導患者學習多肉葉插與養護技巧,以提升患者的基本能力。(5)多肉拼盆、景觀設計。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制作多肉拼盆,以便能夠提升患者的效能感。(6)干花系列手工品。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制作干花相框、干花布丁瓶,以便能夠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學習新技能。(7)種子作畫、樹葉故事。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按照現有的材料將其拼成不同的作品,根據作品編撰相關的故事,以便能更有效地激發患者的想象力、創造力,改善溝通及提升綠色護理的趣味性。(8)聞香識草植物變裝。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按照香氣識別植物,植物翻盆,以便患者認識芳香植物,學習翻盆技巧。(9)舌尖上的園藝??墒够颊咔逑茨承┬迈r香草葉片,之后將其入茶水果沙拉,以便能夠提升患者對綠色園藝的味覺感受,使其收獲更多的樂趣。第十節:游園。在患者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可帶領患者進行園藝參觀,以便能夠增長患者的見聞。
(1)護理前后采用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PANSS)量表評價兩組患者的陽性與陰性癥狀評分變化情況,分數越低,表示癥狀越輕。(2)護理前后采用社會功能缺陷(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 SDSS)量表評價兩組患者社會功能缺陷,包括職業與工作、婚姻、父母、社會性退縮、社會活動、家庭活動、家庭、對外界興趣與關心、任心與計劃性的職能評定。分值0 ~20 分,采用3 級評分制度:無異常或僅有極輕微缺陷記0 分;有功能缺陷記1 分;嚴重缺陷記2 分。分數越高,患者社會功能越差。(3)護理前后采用生活質量量表(GenericQual ityofLifeInventory-74, GQOLI-74)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狀態等。分值0 ~100 分,分數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高。(4)護理前后采用住院精神患者康復療效評定量表(IPROS)評價兩組患者康復療效,共8 個項目。按照5 級評分法評定,評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5)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護理總有效率情況。具體的判定標準如下:顯效,癥狀完全消失,恢復正常的神經功能,生活完全自理;有效,癥狀有所緩解,基本上恢復正常的神經功能,生活基本上自理;無效,癥狀未緩解,未恢復正常的神經功能,生活無法自理。(6)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情況。具體的判定標準如下:非常滿意,患者完全接受護理方案內容與效果;基本滿意,患者基本上接受護理方案內容與效果;不滿意,患者無法接受護理方案內容與效果。

護理后,兩組陽性與陰性癥狀評分明顯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陽性與陰性癥狀評分比較(±s,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SDS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兩組SDSS 評分明顯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兩組SDSS 評分比較(±s,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GQOLI-74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兩組患者GQOLI-74 評分明顯提升,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GQOLI-74 評分比較(±s,分)
護理,兩組患者IPRO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兩組患者IPROS 評分明顯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4。

表4 護理前后兩組IPROS 評分變化比較(分)
研究組臨床護理總有效率(98.75%)高于對照組(88.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5。

表5 兩組臨床護理總有效率情況比較[n(%)]
研究組臨床護理滿意度(98.75%)高于對照組(88.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6。

表6 兩組臨床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n(%)]
近年來,隨著生活與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加,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數量呈不斷上升趨勢,社會功能受損、認知能力下降、行為退縮是其常見的癥狀表現,由于該疾病具有較長的病程,會對患者造成長期的不良影響。臨床中主要使用藥物方式進行治療。但是藥物療法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卻無法進行根治,甚至可能導致患者產生較大的副作用,不利于疾病的康復與機體健康。目前醫務人員多在藥物療法的基礎上聯合使用相應的護理模式輔助。本研究護理人員參照職業康復中園藝療法,采用綠色護理模式給予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干預,從播種、扦插、上盆、種植配置等動態活動到整地、澆水、施肥等站立活動,每個環節都需要患者同時使用眼睛、頭、手、足等,提高患者的注意力和專注度,使之產生責任感;對某些患者還可使其沖動或憤怒得到發泄;鍛煉患者社交技能,操作技能,促進患者康復、全面融入社會并提升生活技能、減少復發、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改善生活質量。
本文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陽性與陰性癥狀評分明顯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前,兩組患者SDS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兩組SDSS 評分明顯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前,兩組患者GQOLI-74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兩組患者GQOLI-74 評分明顯提升,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前,兩組患者IPRO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兩組患者IPROS 評分明顯降低,且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研究組臨床護理總有效率(98.75%)高于對照組(88.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研究組臨床護理滿意度(98.75%)高于對照組(88.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提示綠色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治療效果顯著,能夠降低陽性與陰性癥狀評分、SDSS 評分、IPROS 評分,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與護理總有效率。因此,綠色護理可作為精神分裂癥患者首選的護理方式。
綜上所述,綠色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治療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夠有效地降低陽性與陰性癥狀評分、SDSS 評分、IPROS 評分,并且還能夠有效的提升護理滿意度與護理總有效率。但本文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樣本量較小。因此,今后需要擴大樣本容量,深入探索,使本結果得到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