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儀,曹惠玲,劉麗芳
(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院腎內科 廣東 東莞 523905)
血液透析患者往往存在比較嚴重的腎功能衰竭,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因為病情的影響而急劇降低,故血液透析患者很容易出現突發情況。護理工作作為血液透析治療中的重要工作,護理上稍有疏忽就非常容易引發危險狀況,嚴重時會直接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引起醫療糾紛。因此,在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中加強對患者的病情評估十分必要,其有利于及時對患者進行處理,改善患者的預后。MEWS 評分是臨床上常用于危重癥患者的危險分層評估系統。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MEWS 評分系統支持的護理干預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2 月—2020 年12 月在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院進行血液透析的60 例患者,將其按照隨機編號分組的方式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 例。納入標準:①每周接受透析1 ~2 次;②透析時間在5 周以上;③無精神疾病,無語言及溝通障礙。排除標準:①近期接受抗抑郁或抗焦慮藥物治療者;②在入院時存在局部或者全身感染;③合并有炎癥疾病、免疫疾病或者惡性腫瘤疾病。研究組男16 例,女14 例;年齡35 ~68 歲,平均年齡為(51.26±10.37)歲;病程1 ~5 年,平均病程(3.05±1.29)年;血液透析頻次1 ~3 次/周,平均頻次(2.15±0.37)次/周。對照組男17 例,女13 例;年齡34 ~68 歲,平均年齡(50.88±10.41)歲;病程1 ~5 年,平均病程(2.92±1.31)年;血液透析頻次1 ~3 次/ 周,平均頻次(2.08±0.39)次/ 周研究組:男16 例,女14 例;年齡在35 ~68 歲,平均年齡為(51.26±10.37)歲;病程在1 ~5 年,平均病程為(3.05±1.29)年;血液透析頻次為1 ~3 次/周,平均頻次為(2.15±0.37)次/周。對照組:男17 例,女13 例;年齡在34 ~68 歲,平均年齡為(50.88±10.41)歲;病程在1 ~5 年,平均病程為(2.92±1.31)年;血液透析頻次為1 ~3 次/周,平均頻次為(2.08±0.39)次/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血液透析室的環境護理,心理護理,穿刺護理,皮膚護理,導管護理,營養支持等:(1)飲食指導。血液透析治療患者大部分存在營養不良的情況,機體對營養吸收的不足會使其在外觀方面產生明顯變化,患者常見有消沉、自卑的心理,不利于整體治療和護理干預的順利進行,因此對飲食進行指導對于治療進行有積極意義。每次患者做好營養指標檢測后責任護士要全面評價報告,對患者提供針對性的飲食營養指導,確認患者每天關于熱量的攝入能夠滿足患者日常需求,每周透析3 次的患者每天攝入蛋白質量需要在1.2 ~1.4 g/kg,提倡超過一半為瘦肉、魚肉、雞蛋等優質蛋白質。重視患者每天關于新鮮綠色蔬菜、水果的補充以確保機體的微量元素、維生素能夠滿足需求,堅持低鹽低脂的飲食原則。幫助患者對營養狀態進行調整。(2)日常生活指導:告知患者需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并積極鍛煉,以提高自身機體抵抗力,并注意飲食調節,避免食用可導致病情惡化的藥品和食品。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運用基于MEWS 評分系統支持護理。具體方法為:(1)根據患者的心率、呼吸、收縮壓、體溫、意識狀態進行評估,每一項從輕度到嚴重分為0 分、1 分、2 分、3 分。總分在≤4 分為輕癥;5 ~8 分為重癥,可能入住ICU;≥9 分為危重癥,可能死亡。(2)每次的評分時間在6 ~10 min,根據該評分的結果采取相應的措施。0 ~1 分時,每班次進行1 次評估,重復評分6 次的分值均在0 ~1 分時,停止評分;2 分時,每隔8 h 進行1 次生命體征監測,無需對患者進行特殊處理,加強常規護理巡視;3 ~4 分時,每隔4 h 進行1 次生命體征監測,護士通知護理小組組長進行評估,根據需要通知醫生進行處理;5 ~6 分時,每隔1 h 進行1 次生命體征監測,并即刻通知醫生處理;7 ~8 分時,每隔15 ~30 min 進行1 次生命體征監測,護士準備好搶救相關的用品與器械,即刻通知并配合醫生處理;9 分及以上時,需即刻將患者轉入ICU,隨時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輕癥患者通常在普通病房接受治療,重癥患者需做好轉ICU 準備,危重癥患者即刻轉入IUC 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生活質量評分,以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1)并發癥:包括低血壓、肌肉痙攣、心律失常、體外循環凝血等。(2)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評估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包括心理健康、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等8 個維度評估,共36 個條目,總分100 分,得分與生活質量呈正比。(3)滿意度;采用研究者自制的問卷調查表,從護士服務態度、專業水平、人文關懷、健康宣教方面進行評定,總分為100分,最終的評定結果劃分為3 類,90 ~100 分為非常滿意,75 ~89 分為一般滿意,不足75 分為不滿意。信度Cronbach’sα 系數為0.79,信度良好。(4)心理狀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評價兩組患者心理狀況,SAS 量表共20 個項目,采用Likert 4 級評分法評價,總分<50 分為正常,≥50 分為焦慮;SDS 量表共20 個項目,采用Likert 4 級評分法評價,總分<53 分為正常,≥53 分為抑郁,分數越高,心理狀態越差。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3.33%)低于對照組(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液透析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護理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護理的滿意度(96.67%)高于對照組(7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液透析患者護理的滿意度對比[n(%)]
護理前,兩組SAS、SDS 等心理狀態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兩組SAS、SDS 評分均降低,且研究組SAS 和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狀態評分對比(±s,分)
由于血液透析患者自身的機體狀況不佳,往往存在高血壓、高血脂等病癥,容易出現嚴重并發癥等,對患者的生命直接產生威脅在常規的血液透析護理中,部分潛在的危重患者未被及時發現,臨床治療被延誤,導致死亡風險增加。主要原因是:(1)護士的專業技能水平有所欠缺。若護士對患者的病情狀況了解不夠深入,對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的評估水平不夠,則難以及時對危重患者及時展開處理。(2)護士的責任心不夠。不同患者的病情變化可急可緩,病情變化比較復雜,若護士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難以做好對患者的動態監測,進而導致患者的病情被忽視,引發意外事件。因此,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加強對患者的風險評估十分必要。基于MEWS 評分系統支持的護理干預,多用于急診搶救室的患者,其主要的目的是早期發現潛在危重患者在出現意外事件以前的預警信號,進而在較短的時間內啟動相應的臨床干預,防止病情進一步加重。
血液透析的患者存在病情加重的風險,因此,血液透析室護士的工作需在確保血液透析順利進行的同時,提高患者的治療安全性,做好對風險的控制,對意外事件的預防,從而提高血液透析的治療質量,挽救更多危重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文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3.33%)低于對照組(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研究組患者護理的滿意度(96.67%)高于對照組(7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前,兩組SAS、SDS 等心理狀態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兩組SAS、SDS 評分均降低,且研究組SAS 和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表明在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中運用MEWS 評分系統,可有效減少患者并發癥的出現,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適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滿意度。分析原因:(1)在MEWS評分系統中,通過患者的心率、呼吸、收縮壓、體溫、意識狀態進行評估,能夠有效避免了主觀經驗、外界因素的影響,確保了評估結果的客觀性。(2)MEWS 評分系統有利于護士能夠早期識別患者的病情變化,根據評估的分值采取相應級別的監護措施。并且能夠及時發現危重癥患者,避免潛在的危重患者被延誤治療而造成病情加重,及時給予患者臨床干預,可有效確保患者的安全。
綜上所述,在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中,應用基于MEWS 評分系統支持的護理,能及時發現患者的病情變化,給予患者干預,可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降低護理風險,確保患者的安全,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