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春,馬露娟,楊 帆
(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中醫醫院外科 云南 大理 672600)
近年來我國膽囊疾病的發病率呈不斷增加趨勢,對患者健康造成不良影響。臨床中主要采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膽囊疾病,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展成熟,臨床中多使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膽囊病變進行治,效果顯著,為縮短患者的康復進程、提升其康復效果,良好的護理配合成為重要內容。常規護理模式因缺少技術支持,無法促進患者恢復健康。加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模式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其護理效果較好,現已被用于多種疾病的護理。本研究旨在探討加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恢復的影響,現將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10 月—2021 年2 月在永平縣中醫醫院外科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68 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34 例。納入標準:①均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②患者認知功能良好。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的臟器功能障礙情況;②存在上腹部手術史。對照組中男19 例,女15 例;年齡35 ~68 歲,平均年齡(51.5±0.9)歲。試驗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35~69歲,平均年齡(51.9±1.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術前使患者進行常規禁飲禁食,對其進行常規的術前宣教;術中對其進行常規病情觀察,并與醫生進行良好配合;術后輔助患者進行排氣與進食管理等。常規護理周期10 天,腔鏡護理7 天。試驗組患者接受加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1)術前護理。術前護理人員需要輔助患者進行相關的準備工作,采用易于患者接受的方式對其實施健康宣教,包括疾病知識、手術流程、加速康復理念在圍手術期的實施方式。全面了解患者的內心想法,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術前6 h 使患者禁食,術前2 h 使其禁飲。(2)術中護理。護理人員需要控制好手術室的溫度與濕度,并且盡可能排除各種噪聲。嚴格按照醫囑輔助患者采取舒適的手術體位,并將軟墊墊于身體受壓部位下方,以避免發生褥瘡;除此之外,加強與醫生的配合,并嚴密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以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3)術后護理。由于患者術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緩解疼痛的方式,使用靜脈自控鎮痛泵保證術后有效鎮痛,以便能夠有效地提升患者的舒適度。術后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以便能夠促進胃腸蠕動,提升胃腸功能,術后6 h 可使患者進食低脂流食,之后依據患者的恢復情況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趨于穩定的情況下,護理人員可輔助患者早期進行適量的床上活動和下床活動,術后第2 天腹部使用中藥封包,止痛活血理氣,創口紅外線治療,促進創口愈合,以便能夠提升患者的恢復程度。連續對患者實施2 周的護理。
(1)護理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評價兩組患者心理狀況。SAS量表共20 個項目,采用Likert 4 級評分法評價,總分<50 分為正常,≥50 分為焦慮;SDS 量表共20 個項目,采用Likert 4 級評分法評價,總分<53 分為正常,≥53 分為抑郁,分數越高,心理狀態越差。(2)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評價兩組患者疼痛情況,滿分為10 分,分數越低,表示痛感越輕。采用生存質量量表進行評價,滿分為100 分,分數越高,表示生存質量越高。(3)采用生存質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QOL)評分評估兩組患者生存質量,滿分為60 分,生活質量極差為<20 分,差為21 ~30 分,一般為31 ~40 分,較好為41 ~50 分,良好為51 ~60 分。(4)比較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住院時間、進食流質時間、排便時間情況。(5)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情況,包括腹脹、嘔吐、切口感染。(6)護理滿意度:采用科室自制的調查問卷對患者滿意度進行評價,具體的判定標準如下:患者完全接受護理方案內容與效果為滿意;患者基本上接受護理方案內容與效果為基本滿意;患者無法接受護理方案內容與效果為不滿意。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 評分、SDS 評分、VAS 評分、QOL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兩組的SAS 評分、SDS 評分、VAS 評分顯著降低,QOL 評分顯著較高,且試驗組各項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0.05),見表1。

表1 兩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SAS 評分、SDS 評分、VAS 評分、QOL評分比較(±s,分)

表1(續)
護理后,試驗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住院時間、進食流質時間、排便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及各項時間指標比較(±s)
護理后,試驗組并發癥總發生率(5.88%)低于對照組(26.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情況比較[n(%)]
護理后,試驗組護理總滿意度(97.06%)高于對照組(73.5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4。

表4 兩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n(%)]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臨床中治療膽囊病變的常用方式,具有切口小、術中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等特點,應用范圍較廣。為提升患者的康復效果,縮短康復進程,良好的護理配合成為關鍵。常規護理模式缺少技術支持,無法獲得良好的效果。目前臨床中多采取加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模式,通過在圍手術期相應的護理措施,以降低應激反應,從而使患者獲得良好的手術效果。
本研究加速了康復外科理念護理模式術前、術中、術后等內容。(1)術前通過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宣教,為其講解手術操作方式與各項護理內容,同時努力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消除其不良心理,從而能夠有效地提升患者的積極配合程度,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禁食禁飲,輔助其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2)術中通過與醫生的配合與體征監測,能夠有效地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改善患者手術體驗。(3)術后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全面有效的疼痛護理、飲食護理、運動護理,不僅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疼痛,還能夠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提升患者的機體免疫力與抵抗力。本文結果顯示,試驗組實施加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模式后,患者的SAS 評分、SDS 評分、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QOL 評分高于對照組,同時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住院時間、進食流質時間、排便時間短于對照組,且試驗組并發癥總發生率(5.88%)低于對照組(26.47%),護理總滿意度(97.06%)高于對照組(73.53%),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5)。提示加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模式具有良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加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恢復具有積極影響,不僅能夠有效地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住院時間、進食流質時間、排便時間,同時能夠降低并發癥發生率、SAS 評分、SDS 評分、VAS 評分,提升QOL 評分,可作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首選的護理模式,但依然需要加強對方案的完善,并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從而使患者獲得更好的護理康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