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綱
沈陽積水潭醫院燒傷整形科,遼寧沈陽 110020
近年來,我國踝部骨折的發生率占全身骨折發生率的3.9%,是臨床中創傷骨折經常發生的關節內骨折[1]。其病情不但復雜且多變,同時因踝關節位于肢體的遠端,導致血運條件欠缺,且皮下組織比較纖薄,若因為受傷導致的開放性傷口不能及時得到有效處理,易發生感染,加重疾病,增加治愈的難度。納米銀抗菌水凝膠敷料(nano-silver antibacterial hydrogel dressing,NSAHD)是一種新型敷料,納米銀離子既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感染,且能有效強化患者受傷后上皮化過程,具有較佳的通透性、親水性、自動調節傷口濕潤度、促進新生上皮的生成等特點[2]。重組人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是臨床中治療開放性傷口的藥物,該藥主要通過刺激組織后,纖維細胞出現分泌,從而促進其傷口修復,恢復患者術后關節功能[3]。本研究對踝部開放性骨折的患者聯合應用NSAHD 和RHBFGF,分析其對創面愈合的影響,旨在為臨床制訂開發性骨折方案提供相關數據支持。
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在沈陽積水潭醫院進行治療的100 例踝部開放性骨折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 例患者。觀察組中,男25 例,女25 例;年齡22~73 歲,平均(46.82±9.72)歲;左側27 例,右側23 例。對照組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齡22~75 歲,平均(46.39±9.54)歲;左側30例,右側20 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側別及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實用骨科學》中有關踝部開放性骨折的診斷標準[4];②無活動性的出血;③年齡>18 歲。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使用的藥物有過敏史或者高敏體質;②存在骨腫瘤;③處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④依從性差。本研究已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并已簽署同意書。
兩組患者均給予手術治療,常規復位后,后踝骨折及內踝骨折通過螺釘亦或空心釘固定,外踝骨折實施重建鋼板固定,粉碎性骨折則選擇克氏針張力帶鋼絲進行固定。敷料選擇方面,對照組患者術后創面消毒,并將凡士林紗布(青島中騰生物公司,生產批號:018124,規格:1 片)根據術后創面的大小形狀裁剪,再加以無菌紗布(江蘇平泰醫療器械公司,生產批號:19260,規格:1 片)進行包扎,每2 天換藥1 次;觀察組患者創面消毒之后在創面以及其周圍噴涂RHBFGF(南海朗肽制藥公司,生產批號:000014,規格:4000 U/支),將無菌紗布依據創面的形狀大小裁剪后涂抹NSAHD(吉林省多美康生物公司,生產批號:2640056,規格:3 ml/3 支),并敷蓋在創面表面,確定涂藥的區域和創面貼合,每2 天換藥1 次。兩組均干預4 周。所有患者均進行相同的創面治療及護理干預,每日由經過AO 專業培訓的醫師對創面行檢查及評估,記錄患者創面愈合的時間、是否出現踝關節腫脹,第2 天復查患者血清學指標,進一步手術治療。若患者出現明顯的創面感染,則需給予進一步清創和真空負壓及皮瓣移植等操作,后續創面的治療不納入本研究范圍。
比較兩組患者的創面愈合總有效率及丙二醛(acet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應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①創面愈合情況[5]方面,創面愈合率>70%,且無皮膚壞死,關節功能恢復正常為顯效;愈合率為50%~70%,且無皮膚壞死,關節功能均基本恢復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抽取患者治療前后早晨左肘的靜脈血5 ml,在靜置之后以醫用離心機(貝克曼庫爾特公司,Allegra X-5型)行2000 r/min,半徑為12 cm,離心10 min,分離后置于-70℃的冷柜中保存待測。使用酶聯免疫法對MDA、SOD、IL-6、CRP 及TNF-α 水平行檢測,所用試劑盒均從上海酶聯生物公司購買,并嚴格遵循說明書的步驟實施檢測。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或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創面愈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創面總有效率的比較[n(%)]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MDA 及SOD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MDA 水平低于本組治療前,SOD 水平高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MDA 水平低于對照組,SOD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DA 及SOD 水平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DA 及SOD 水平的比較(±s)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MDA:丙二醛;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組別 例數 MDA(mmol/L)治療前 治療后SOD(U/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50 50 10.70±1.21 10.85±1.42 0.569 0.571 5.19±0.59a 8.75±1.39a 16.670<0.001 44.80±5.50 44.73±5.39 0.064 0.949 83.91±9.02a 70.16±7.94a 8.091<0.001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IL-6、CRP 及TNF-α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IL-6、CRP 及TNF-α 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同時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IL-6、CRP 及TNF-α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L-6、CRP 及TNF-α 水平的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L-6、CRP 及TNF-α 水平的比較(±s)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IL-6:白細胞介素-6;CRP:C 反應蛋白;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
組別 例數 IL-6(pg/L)治療前 治療后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50 50 63.90±7.79 63.33±7.71 0.368 0.714 26.30±2.35a 40.30±4.63a 19.066<0.001 101.38±11.24 101.84±11.19 0.205 0.838 30.52±4.09a 51.77±6.48a 16.609<0.001 TNF-α(ng/L)治療前 治療后66.38±8.17 66.27±8.02 0.068 0.946 42.16±0.84a 54.98±6.39a 14.065<0.001
踝部骨折對患者機體關節損傷的影響非常嚴重,且該病發生時常引發韌帶損傷,因此治療踝部骨折既需要準確地進行內固定,還需要精準地進行解剖復位。有研究結果顯示,在踝部骨折患者的圍術期應用有效的創面治療方案及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預后的效果,促進其恢復[6]。有學者認為,患者進行手術后,其軟組織受損,同時關節應力出現變化,因此關節腔內易發生炎癥因子[7]。此外,手術后出現并發感染是踝關節開放性傷口患者手術后常見的并發癥,發生該并發癥的主要原因為手術后患者存在創口,創口的周圍可黏附細菌,且細菌開始不斷生長和繁殖,免疫系統同細菌分隔,進而阻礙吞噬細胞、殺傷細胞及酶清除細菌,使患者的恢復時間延長。因此,傷口敷料的選擇是促進患者恢復的關鍵要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創面愈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對照組治療方案中患者術后創面濕潤的狀態無法得到有效維持,且容易產生敷料粘連在傷口的現象,增加了患者換藥的難度和疼痛。觀察組治療方案中使用的濕性敷料可以有效維持患者傷口溫度及濕度,利于組織細胞的生長及移行,且NSAHD 具有很好的親水性及通透性,可以自動對傷口濕潤度進行調節。RHBFGF 為一種多功能多肽生長因子,其主要在創面愈合的3 個階段發揮出重要作用,因此可以有效促進創面的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的MDA 水平低于本組治療前,SOD 水平高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MDA 水平低于對照組,SOD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觀察組治療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化應激水平。本結果同溫旭等[8-9]的研究結果一致。SOD 協助氧自由基進行有效清除,能對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實施抵抗,因此SOD 可以作為反映自由基能力清除的指標;而MDA 亦是臨床常用的反映氧化應激狀態的重要指標。使用NSAHD與RHBFGF 的聯合治療可以促進患者的傷口愈合,加快組織修復,能夠有效減輕機體的氧化應激反應,改善抗氧化能力[10-12]。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的IL-6、CRP 及TNF-α 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同時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IL-6、CRP 及TNF-α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使用觀察組治療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分析原因,NSAHD 使常規細菌和耐藥菌的數量有效降低,且其殺菌的效果顯著優于凡士林紗布;NSAHD 生物安全性較凡士林紗布更高,RHBFGF 在炎癥期對炎癥細胞有趨化的作用,因此利于創面的修復,對機體的炎癥狀態具有較好的改善效果[13-15]。
綜上所述,踝部開放性骨折患者聯合應用NSAHD和RHBFGF 可以獲得更好的療效,同時能夠改善機體的氧化應激狀態及炎癥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