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冉 谷 月

大學生鄉村就業觀培育,要通過高校與鄉村聯動,積極通過“校-村”共建,以鄉村基層為平臺和基地,高校積極帶領青年大學生參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三牛精神”為引領,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和意識形態引領,帶領廣大青年學生探索認識鄉村、服務鄉村、身耕鄉村、建設鄉村的“四鄉工程”建設路徑,以推動大學生鄉村就業為主攻方向,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整體框架下,開展“四鄉工程”實施路徑的實踐探索,培育大學生鄉村就業觀,力求實現實踐育人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激活青年人才為家鄉建設的引擎。
“三農”指農業、農村和農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我國鄉村地區曾為維護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作出重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后,鄉村又為我國社會經濟的騰飛作出巨大貢獻。按照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推進,高校指導大學生到鄉村開展社會實踐,通過調查研究,提升當代大學生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大戰略下對鄉村振興重要性的認知和了解,激發青年大學生投身鄉村振興一線的志向和意愿,引導大學生結合自身成長經歷和自己所學、所思、所想、所做,對服務和投身鄉村振興發表觀點和看法,從中探索高校實踐育人助力鄉村振興的側重點和主攻方向。
在社會多元發展的背景下,高校通過開展校內理論引領和校外實踐育人,使大學生充分了解鄉村的發展歷史和現實狀況,剖析在鄉村振興戰略大背景下區域鄉村發展的指導方向。在此過程中,構建大學生家鄉情感,培養他們投身鄉村建設的情懷,不斷加強青年大學生對鄉村建設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促使青年大學生在經歷過高等教育培養后,以更高的技能本領、更堅定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服務鄉村、振興鄉村,使他們成為具備專業知識和崇高理想的新時代青年人才,轉變大學生畢業后不愿意到鄉村工作的傳統觀念,讓大學生認識到他們在鄉村振興大戰略下肩負的使命和重要性。
大學生投身鄉村振興,能夠獲得廣闊舞臺錘煉思想、改進作風、提升能力。通過調查訪談、實地考察、社會實踐等方式,熟悉鄉村振興故事和發展歷程,了解鄉村振興過程中,農業農村農民發展存在的困境以及現實需求。并且,在實踐過程中拍攝和制作短視頻,記錄眼中的鄉村、腳下的足跡,通過朋友圈、抖音和快手等新媒體進行發布和傳播,將鄉村的文化、風貌推廣出去,展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嶄新成果,為鄉村振興“代言”,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助威”,充分發揮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社會功能,利用技術技能和人才資源優勢指引青年大學生服務鄉村振興。
鄉村是一個崇尚奮斗和汗水的地方,新時代大學生思想多元、思維靈活,獲取資訊渠道豐富,學習能力強,接受新鮮事物快,青年大學生深入鄉村,通過實踐和服務為鄉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幫扶,實現鄉村振興思想和技術雙重保障,并且在此過程中為鄉村發展創新途徑,引領文明新風尚。有助于大學生在探索職業生涯的過程中更全面認識自我、更深入理解專業,將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相結合,不斷朝著學有所長、學以致用的方向努力。此外,在投身鄉村、服務鄉村的過程中,大學生將專業知識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理論與實踐的融會貫通,能夠加深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同感、對鄉村的歸屬感,尤其將專業特色與鄉村發展緊密結合,為青年大學生開展技能創新、思考鄉村發展提供平臺。
大學生要有為鄉村振興事業奉獻的勇氣,大學生隊伍要斗志昂揚,扛起民族復興的大任,接過鄉村振興的大旗,堅定不移扎根在鄉村熱土之上。實踐出真知,向實踐學習是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在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走進鄉村振興示范鄉村、典型鄉村,開展“鄉村振興——青年足跡與發展故事主題社會實踐”,把育人課堂搬到美麗鄉村,通過專業教師帶隊,不同專業學生的知識宣講、政策咨詢、技術援助、志愿服務等行動,擔當起當代大學生的時代使命和社會責任,挖掘鄉村振興過程中的發展足跡和中國故事,率先在思想上積極融入鄉村建設,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本領,傳播鄉村之美,助力鄉村振興,扎扎實實為鄉村振興作貢獻,大學生用專業所學,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貢獻智慧力量。
鄉村振興事業需要真本領、硬功夫。高校大學生的技能本領錘煉和功夫素質提升過程也可在鄉村廣厚基礎之上得以實現。在實踐過程中,將課程、思政、技能緊密結合,促使他們在今后的專業學習和技能研究過程中,目標更明確、針對性更強,通過實踐過程中的思想教育和專業引導,激發廣大學生拼搏進取的精神,積極學習新本領,掌握新技能,并以飽滿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創新思維、拓展渠道,敢于向新領域進軍,不斷積累真知識、錘煉真本事,樹立投身鄉村振興的信心。
近年來,國家將各類資源下沉到基層,為高校大學生在擇業、就業、創業上打造了一個可以大展拳腳的廣闊舞臺。“三牛精神”,即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以此教育引領青年大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強化“下沉”意識,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年一代的中堅力量。在參與鄉村振興事業的過程中,通過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引領大學生培育和踐行敢為人先、樂于吃苦、甘于奉獻的精神,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
高校大學生作為一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夢之隊”后備力量,要心懷為祖國建功立業、為家鄉添磚加瓦的情懷,推動鄉村振興事業。在研究和社會實踐過程中,以“三牛精神”為引領,引導大學生明確自己的使命與擔當,到鄉村去、到社會需要的地方去,積極投身到鄉村基層參與鄉村振興事業,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意識,形成堅定的人民立場,堅持熱愛人民、貼近人民、服務人民。高校大學生群體要把握好鄉村振興的機遇,抓住為祖國建功立業的機會,承擔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努力奮斗,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