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生
2022年5月出口(美元計價,下同)同比+16.9%(4月為+3.9%),進口同比+4.1%(4月為0.0%),皆超萬得市場平均預期(分別為7.3%、0.6%)。
低基數推升出口,但數據超預期主要反映疫情緩解后的出口趕工,而純外需因素或在逐步走弱。這印證了我們早前的觀點,就是單純疫情對出口的供給側影響有限,影響出口的關鍵因素是海外經濟走勢。
趕工是出口超預期的主因。
去年同期的低基數推升出口同比增速,因東南亞等地的疫情影響,2021年5月出口基數較低,兩年復合增速為11%,顯著低于2021年4、6月的16.7%、15%。市場在預測出口中考慮了低基數,因此出口超預期主要歸因于趕工。隨著5月疫情緩解,吉林、江蘇、廣東等地復工復產加速,上海也開始有序復工復產,帶來了積壓出口訂單的生產和出口趕工,促使5月出口超預期。
從港口生產情況來看,5月沿海八大集裝箱樞紐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4.1%,其中外貿增長7.4%;雖然上海港尚未恢復至正常水平,但是寧波舟山港同比增長18%,有效補充了上海港的運力缺口;深圳港同比增長17%。
但外需基本面在逐步走弱,5月全球制造業PMI新出口訂單由4月的48.3%進一步下滑至47.9%;5月韓國出口雖然同比+21.3%(4月為+12.9%),但是經過工作日調整后的日均出口同比+10%(4月為+15%);5月越南出口同比+18.1%(4月為25.2%),也有所回落。
從主要出口地區來看,東盟、歐盟同比分別為25.9%、20.3%(4月分別為7.6%、7.9%),絕對增速和改善幅度都好于美國(4、5月同比分別為9.4%、15.7%),或與廣東等地復工復產較快有關。而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同比+21.5%(4月為6.3%),絕對增速和改善幅度好于高新技術產品(4、5月同比分別為-5%、4.3%),或也印證了這一點。
復工復產推進,原材料進口數量普遍有所改善,支撐進口增速超預期。
從進口數量來看,鐵礦石、銅礦砂、銅材、原油等原材料進口同比均轉正,分別為3%、12.8%、4.4%、11.9%(4月分別為-12.7%、-1.9%、-4%、6.6%),或顯示隨著復工復產持續推進,內需逐步恢復;而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口降幅仍略有擴大,集成電路進口數量降幅由4月的-16.4%縮窄至-8.7%,顯示高科技產業鏈仍待進一步恢復。
展望未來,繼續關注外需的變化。
雖然復工復產將在6月進一步加速,但是由于2021年6月的基數抬升,6月出口增速或有所下降。而在高油價和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加速收緊的背景下,疊加8月后基數迅速抬升,我們預計出口增速或將下行,四季度或負增長,全年同比增速或為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