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麗麗
(南寧師范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
有效教學課堂最初起源于20世紀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受實用主義教學影響后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所謂的有效教學是指在設定的時間范圍內,運用一定的教學策略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并獲得最優化的教學效果,使教授者與學習者都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文章將有效性與混合式教學相結合,為適應當下與未來趨勢的教育模式做好理論與實踐的基礎。
盡管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永恒主題,但是有效教學作為一個引起我國教育界廣泛關注的專屬話題,其研究的興起是與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相伴而生的。特別是近幾年來,伴隨著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普及,在教學創新改革的新趨勢下,教學的有效性更是所有教師與學生共同面臨的重點問題。據知網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有關美術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學術期刊141篇,碩士學位論文11篇,會議21篇。關于高校美術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僅有學術期刊6篇,其他為0??梢?,在近兩年最新的教育環境中,高校針對美術專業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有效教學的研究相對過少,混合式教學正在不斷地普及與創新,但是針對其深入的教學研究太過缺乏,特別是針對美術類專業的學生。比如,美術生課程多以實踐繪畫技法為主,很多高校的課程設置中并沒有體現美術課程線上教學的優勢,大部分教師只是把線下的面對面實踐技法課搬到了線上的屏幕對屏幕的實踐技法課,在形式上有所改變,但并沒有充分利用線上教學的特點與優勢去豐富學生的課堂、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不僅沒有實質性的提高教學質量,反而學生對實踐技法的掌握水平有所下降,這就是線上與線下課程設置不科學所造成的。由此可見,針對美術類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有效性教學研究還是非常欠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多樣性,最終的目標是如何培養高質量、高水平的學生,如何更全面的提高學生素質教育,所以針對其專業課程的有效性教學是每一位教育者終身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文章針對美術類教育的中國畫專業混合式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索與研究,將從混合式教學的內涵、課程設計、教學模式、學生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深入與發展。在教授學習法中,促進有效教學的主要行為包括課堂清晰度、教學多樣化、教師工作取向、投入教學的程度、學生的成功率等,在此基礎上,不僅要注重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的完善,還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因素,以及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進行多方面的深入與研究。中國畫專業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專業性質發展的廣度和深度等問題,都是該研究區別于其他混合式教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本研究旨在提高廣西高校中國畫混合式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先進性、互動性、創新性的教學方法,為著力打造具有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一流課程以及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發展做好堅實的基礎(如圖1所示)。

圖1:白麗麗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教學
目前,我國大學美術類中國畫專業混合式教學課堂中普遍面臨以下突出問題:(1)學生課前預習不足,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被動接受老師的課程內容和安排。(2)在進行線上課程時缺少教師的有效監管,部分學生走神或者在上課過程中做與課程無關的事情,導致學習效率低。(3)教師沒有完全利用線上課程的特點和優勢,仍然保持傳統授課方法,部分教師只重技法教授,而忽略了對學生藝術思維的引導,導致課堂形式單一,學生并沒有通過網絡信息化的教學學習到更多的知識。(4)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模式沒有充分發揮有效性,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的重點、難點沒有明確,課程設計不符合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先進性,沒有體現混合式教學的特點與優勢。(5)缺少本專業的多媒體課件和教學案例庫,教師不能充分發揮授課技能,導致課程進展較單一、不豐富。(6)對學生的考核評分方式不夠完善,線上線下混合式課堂不同于傳統授課,考核評分的方式過于單一,不能客觀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
上述問題造成目前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不高,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與課程質量。國家大力倡導一流本科教育,打造本科教學金課,大力提升教學質量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學的有效性改革顯得極為重要與迫切。
(1)關于中國畫混合式教學有效性改革策略的理論研究。從中國畫專業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專業性質發展的廣度和深度等方面進行理論方面的研究與探討。一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性的問題。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主動去探索課堂以外的相關發展與動態,并認識到社會的發展現狀;二是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出發,縮小個體差異性,提高學習效率的問題。美術類的課程不同于其他文化課,除了理論部分思維的學習外,還有技法的鞏固與熟練,課程安排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學生要做到“課停手不?!薄笆滞DX不?!?,從心理學角度引導學生,才能較深入的掌握專業技巧,鞏固學習成果。
(2)關于中國畫混合式教學有效性改革策略的實踐研究。促進有效教學的主要行為包括課堂清晰度、教學多樣化、教師工作取向、投入教學的程度、學生的成功率等。根據線上線下的教學特點重點對有效教學行為的幾個方面展開深入的探索與研究。①保證課堂的清晰度,進一步完善中國畫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內容、實踐內容、重點難點、考核評價方式等,實行線上線下“雙教案”;②拓展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豐富課程形式與內容,縱向延伸本專業知識的高度,橫向拉伸本專業知識的廣度,達到師生共促的課堂效果;③研發中國畫專業的多媒體課件和教學案例庫,為下一步教學的發展與推廣做好準備。
(3)對中國畫混合式教學有效性改革策略研究成果的實踐檢驗與推廣。將上述理論與實踐研究成果運用于美術與設計學院中國畫專業進行實踐檢驗,通過實踐檢驗進一步完善關于中國畫混合式教學有效性策略的實踐成果,并在實踐檢驗基礎上向中國畫專業的學生進行推廣。
教學的有效性始終是教育者在教學中的重中之重,結合由特殊時期進一步要求的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更是新時代新環境對教育者的新要求。作為高校的美術類教師,首先要針對美術專業的獨特性,將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才能進一步提升美術專業的有效性教學;其次,作為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緊跟時代要求,不斷提升教學設計和策略實施的能力;最后,還要提高自身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在教學實踐中勤于探索與追求,最終實現教學的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