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晴燕
摘要:幼兒正處于活潑好動的時期,對于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都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為迎合幼兒的實際需求,幼兒園通常會開展自主性游戲。本文闡述了自主性游戲的重要性,以及在實施游戲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為提高教學水平提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自主性游戲;問題;對策
隨著國家對教育重視程度不斷深化,幼兒教育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目光。為了提高幼兒教育水平,幼兒園通過開展幼兒自主性游戲的方式,將知識傳達給幼兒,讓其感受到游戲的樂趣,同時也學到知識,進而提高自身綜合能力。
1 ? ?自主性游戲的重要性分析
1.1提高參與熱情
幼兒園開展自主性游戲,激發了幼兒對體育游戲活動的熱情,提升其學習興趣,促使幼兒全身心投入游戲環節中,從而保障幼兒體育運動的效果。通過積極有效的戶外運動游戲,使幼兒在游戲中探索自身的興趣愛好,為以后的發展和學習提供動力,同時,也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
1.2提升身體素質
為了實現每名幼兒都能參與游戲,教師要注意激發幼兒的游戲自主性,保證游戲達到預期效果。通過體育運動,促使幼兒肢體、大腦等共同發展,提升身體協調能力,提高了身體素質。
1.3實現全面發展
幼兒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重要階段,外部因素對其綜合素質提升有巨大影響。這個時期,幼兒的身體機能較弱。因此,教師在開展戶外游戲時,要有針對性地觀察幼兒的身體素質,制定出一套能夠促進幼兒積極參與的方案。通過自主性游戲,幼兒能夠有效地進行體育運動,既提高運動能力,也能保障其在愉快的氣氛中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2 ? ?自主性游戲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2.1游戲材料匱乏,缺乏生機
通過幼兒園內增添各種各樣的游戲特區,可以實現開展園區內幼兒自主性游戲的目標。教師可以在幼兒園中設立各個小區域,每個小區域之間用隔板隔開,由幼兒自由規劃特色游戲區域的空間。還可以在走廊中建立各種各樣的區角,如語言區、益智區、表演區等,每個區角根據自身的特性,配備相關的游戲材料,各個區域組合在一起呈現出豐富多彩、色彩斑斕的特征。走廊間的區角遙相呼應,營造出自主性游戲的氛圍。幼兒可以在區角利用游戲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游戲,讓游戲活動變得富有趣味,創意不斷。但目前自主性游戲的配套設備還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雖然園區內布置了各種各樣的區角,但實質上空有其表,區域內部的游戲材料種類單調,且自主性游戲材料的數量有限,有些游戲材料老舊破損卻仍在使用,導致幼兒在游戲中真正用到的材料并不多。第二,幼兒園在進行游戲材料采購時,首先考慮的是耐用性強、性價比高的材料,選購的材料多為固定的樣式,材料的形體大多不能進行改變,影響幼兒自我發揮的能力。第三,園區的負責人及管理人員對于幼兒的安全問題過于敏感,在游戲材料的選擇上,對于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持排斥懷疑的態度,對于那些與眾不同的材料往往覺得不安全、不衛生,害怕給幼兒身體造成損害而拒之門外。第四,幼兒園通過在園內開展主題教育,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主題教育是教學與游戲的有機結合,通過將游戲與教育串聯在一起,提高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在教學中需要用到相關的游戲設施和材料時,卻發現園區開展教學活動所用的材料與教學內容不吻合,給自主性游戲的開展帶來不良影響。
2.2游戲場景單一,內容枯燥
游戲質量的高低,離不開游戲場景的建設和游戲內容的充實程度。在新時代背景下,傳統的幼兒游戲觀念發生了轉變,幼兒渴望更加新穎、更具有內涵,并希望能有沉浸式的游戲體驗。但教師還沉浸在傳統的教學觀念當中,缺乏創新的勇氣和創新的知識儲備,無法進行游戲創新。同時,教師擔心在游戲中過度自主會影響幼兒對于規則的認知,不利于自身管理。所以在開展游戲活動時,場景布置千篇一律,游戲內容徒有其表。在游戲場景方面,幼兒園的游戲區域和場景缺乏創新,布局采用傳統的教學布景,游戲場景缺乏新穎和變化,不能讓幼兒有沉浸式體驗。園區的活動區域、娛樂設施種類單一,都是傳統的游戲設施,如:滑梯、秋千等。幼兒在進行自主性游戲時感覺無趣,實施游戲中感到乏味,對游戲產生厭倦感,造成幼兒形成不合群的性格,身體素質也有所下降。針對園內幼兒發育水平的差異,園區管理人員并沒有充分考慮,園區內的游戲設施并沒有體現出年齡的差異感,導致自主性游戲雷同。一些游戲材料對于年齡較小的幼兒可能很難進行操作,而對于年齡較大的幼兒卻顯得十分簡單,對幼兒的積極性產生影響,幼兒在活動中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在游戲內容方面,內容雖然清晰可見,但缺乏內涵,沒有與當地的文化特色相結合。最為明顯的就是不同地區幼兒園自主性游戲的內容卻高度相似。同時,在自主游戲過程中,雖然提倡幼兒自主性,但受到外在環境因素影響,自主游戲的規則幾乎沒有改變,幼兒在進行游戲時,如同在進行傳統游戲一樣,按部就班地完成。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就是,在幼兒進行創新時,往往會受到其他幼兒的打擊,導致創新思維如同黑夜中的火柴,一吹即滅。還有一些幼兒受到教師的影響,無法隨機應變,對于規則有很深的執念,導致游戲形式規則化。
2.3教師指導不當,效果不佳
雖然通過教師對幼兒的指導,能夠完善游戲流程,提高游戲的趣味性,提升幼兒的創新能力。但不當的指導會產生相反的作用,一方面,教師過度干預,為了顯示自身的權威性,通過主導游戲等方式,制約幼兒在游戲中的自我創新,使游戲變得無趣。部分教師為了展現自身的教學能力,希望通過自主游戲來提高幼兒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從而忽略了游戲而注重教育,導致游戲中斷。可以看出教師在指導時過度干預是不可取的,只會讓幼兒失去自主性,參與游戲的積極性也會降低。另一方面,教師對幼兒自主游戲放任不管、過度放縱,采用放羊式的管理模式。當幼兒在游戲中產生矛盾時也不理睬,致使其在游戲時容易出現損害自身或其他幼兒身體健康的行為。教師的這種方式從表面上看貌似尊重了游戲自主性,但對于游戲的安全和質量卻無法保障。
3 ? ?自主性游戲的指導策略
3.1豐富游戲材料,優化游戲場景
首先,準備數量充足、種類豐富的游戲材料。在材料選擇過程中,應當選取可塑性強、容易變化、不固定的材料,同時還要保障材料的安全性。針對園區中的大中小三個年級,為其提供不同的游戲材料。例如,為小班的幼兒提供相對簡單的游戲材料,并且材料安全性要高,可以選用相對柔軟的游戲材料,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開展自主性游戲。為中班和大班的幼兒可提供較為復雜的游戲材料,要做到材料的可塑性較強,材料結構能進行改變,以此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性思維。鼓勵幼兒在游戲中不斷探索,在內容不同的游戲中使用相同的游戲材料,讓幼兒自主探索。其次,擴展游戲材料采購渠道,可以將生活中的物品或者自然資源也納入游戲材料當中,在游戲中使用這些材料,能夠強化幼兒對于事物的認知能力。例如,瓶瓶罐罐、掃帚拖布等生活用品,柳條、泥土等自然資源。最后,重新規劃區角游戲場景。場景布置可依據不同幼兒的不同需求,展現出場景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還可以建立各種各樣的區角游戲區,并配備相應的游戲材料,滿足各個年齡階段幼兒的游戲需要。
3.2科學進行指導,做好正確示范
幼兒是通過模仿的方式來學習知識的,所以他們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模仿的對象通常是幼兒心中重要的人。在最初的游戲中,幼兒通常是模仿教師的行為進行游戲,單憑幼兒自身的認知能力很難對游戲進行自我創新。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具備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對幼兒的游戲行為進行科學指導和正確示范,幫助幼兒運用想象力,從而豐富游戲的內容和情節。首先,要了解幼兒的行為方式。通過幼兒在游戲中的言語動作、游戲材料的使用情況等游戲行為判斷幼兒的游戲水平以及對于游戲的興趣。其次,給予適當的指導或幫助,幼兒作為自主性游戲的主體,游戲的開展也是為了滿足其需求,所以在游戲時教師應當賦予幼兒一定的自由空間和創新空間。教師還要把控好指導的“度”,過度的指導會損害幼兒的自主創新能力,而毫不作為則會導致教師失去對游戲的掌控,產生一定的隱患。最后,在游戲結束的評價環節,教師要根據幼兒參與的游戲,從游戲形式、內容、玩法等角度進行評價,并選出當天最優秀的游戲進行表彰。對于幼兒在實施游戲過程中的不良行為及時糾正,提高幼兒的游戲能力。
例如,在園區的游戲區角新建設了一家“暖心醫院”,提供相應的游戲材料,如白大褂、醫藥箱、針管、點滴瓶等,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依依的家長就是醫生,所以依依對醫生這個角色十分喜歡。在“暖心醫院”里,依依穿著白大褂,脖子上掛著聽診器,手中拿著醫藥箱。這時,依依的好朋友歡歡抱著娃娃來到醫院。歡歡指著娃娃的肚子跟依依說:“她肚子疼。”依依看了看歡歡手中的娃娃,指了指娃娃的肚子說道:“是這里嗎?”在得到歡歡的確定后,依依從醫藥箱中拿出針筒就沖著娃娃肚子打了一針。歡歡看后指了指娃娃的手臂說道:“應該打這里……”在現實生活中,依依的這種行為是違反常識的操作,但在幼兒的心中則認為,哪里不舒服就給哪里打針。教師和幼兒針對這一問題展開了討論,教師詢問其他幼兒:“那你們去醫院的時候,醫生也是哪里不舒服就在哪里打針嗎?”幼兒紛紛搖頭說道:“不是這樣的。”并開始對打針的地方積極探討起來。在討論過程中,教師通過穿插相關經驗,為幼兒提供完善的經驗,以方便下次游戲的開展。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當及時引導,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在游戲出現阻礙時,應當以游戲中的角色參與到游戲當中,輔助游戲順利進行;當出現違規行為或者不良行為時,在游戲后教師也不能嚴厲批評教育,而是要通過溫柔的語言幫助幼兒改正錯誤,為以后的自主游戲提供保障。
3.3加強師幼互動,共同開展游戲
開展自主性游戲,主要是為了讓幼兒通過游戲學習知識,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應該與幼兒一同游戲。在游戲中,要加強幼兒和教師的交流溝通,教師也應積極投入游戲當中。在與幼兒共同參加游戲時,教師可以對幼兒進行及時的指導并教授相關知識,也可以讓幼兒在參與游戲時更加投入,保證游戲順利進行。
例如,教師可以在幼兒園活動室建立“抵御魔鬼”的游戲場景,提供相應的游戲材料,如凳子、卡片、空氣錘等。在活動室內,用凳子圍成一個圈,邀請幼兒參與游戲。凳子數量與幼兒人數相同,由教師扮作魔鬼,讓其他幼兒先坐下,每名幼兒手上拿著一張卡片,上面寫的英語單詞則代表著自己。教師隨機說出一個單詞,手上拿著該單詞卡片的幼兒要立刻起身,并圍繞著幼兒圍成的圓圈跑,而扮演魔鬼的教師在后面追逐,在跑動一圈后可以選擇立刻坐下,算逃避成功,也可以將場中間的空氣錘撿起去擊打魔鬼,算抵御成功。但要注意在擊打時,當扮演魔鬼的教師坐到了幼兒的凳子上,則算是入侵成功,由被入侵的幼兒繼續扮演魔鬼。蘇蘇是班里跑得最快的幼兒,在其他幼兒都為逃脫追逐而努力時,蘇蘇面對教師的追逐并沒有慌張,而是快速跑完一圈后,及時跑到場中間拿起空氣錘追逐教師。在教師即將坐到凳子上時,蘇蘇跑到教師身后趁其不備將空氣錘扔到了教師身上,贏得了游戲的勝利。游戲結束后,教師問蘇蘇:“你是怎么想到這種方式的?”蘇蘇的回答是,游戲規定只要錘子擊打到“魔鬼”身上就算贏,沒說用什么方式。
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師幼之間的互動和新穎的游戲,充分將幼兒帶入緊張刺激的游戲情境中,幼兒對游戲勝利的渴望,提高了其自主創新能力,同時也讓幼兒獲得了勝利的喜悅。在互動游戲中,教師要做到融入游戲當中,激發幼兒的創新能力。此外這項游戲對幼兒詞匯量提升也有一定的幫助,能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
4 ? ?其他方面的措施和對策
4.1重視游戲過程,培養合作意識
自主游戲的實質就是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能力,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相比游戲結果,應當加強重視游戲的過程,使幼兒具有團隊意識,實現合作共贏。所以教師在挑選游戲內容時,要將合作意識融入每個環節當中,游戲的勝利需要幼兒之間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為了更好地強化幼兒的團結精神,教師要為幼兒樹立榜樣,因為在幼兒心中,教師具有很高的威信,言行舉止都會被幼兒模仿學習,所以在游戲中教師間可以進行兩兩合作,為幼兒樹立榜樣。
綜上所述,幼兒園的自主性游戲是以幼兒為主體,通過教師在游戲中科學有效地對幼兒進行指導,激發其對游戲和知識的興趣,提高幼兒創新性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行為方式和習慣,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確保自主性游戲要符合幼兒學習需要,保證游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孫莉靜.淺談幼兒自主游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7):15-16.
[2]呂娟娟.如何提高幼兒園自主性游戲活動的有效性[J].讀寫算,2021(17):59-60.
[3]吳莉莉.開展戶外幼兒自主性游戲的有效措施探究[J].家長,2021(07):179-180.